人生有三种境界:有憧憬,有反思,有释怀。
像四季的更替:春之萌动,夏之热烈,秋之静美。
春之萌动时,怀揣憧憬,如饥似渴地吸纳知识、技能、经验,才能塑造出完善的自我。
夏之热烈中,唯有学会反思,才能察觉自身的问题,明晰自身的局限,进而及时“查漏补缺”,真正做到剖析自己、认清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
秋之静美,只有懂得释怀,才能真正甘愿停下脚步,细细品味生活,体悟生命,享受当下的宁静与幸福。
人这一辈子,人人都有悲欢离合,个个都有接连不断的挫折与磨难,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领略生命的波澜壮阔与风轻云淡。
然后,在起起落落的时光里,经历着、领悟着、沉淀着、思索着、蜕变着、释怀着。
01
有憧憬
很喜欢居里夫人说的一句话:
“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倘若在该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里,你就让自己陷入了安于现状、消极怠惰的状态。
那么,你的人生将会因此黯淡无光。
这就好比,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偏偏去做一些暮气沉沉之人所做的事,无疑是在荒废自己的黄金时光。
每个人都应当明白,也应当探寻真正契合自己的道路和爱好,同时知晓该如何活出更具价值和意义的人生。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显然,这种热爱,这种英雄主义,不在于为了追逐功名利禄而产生的浮躁和虚荣,而是深植于灵魂中的追求。
对未知的憧憬,以及对开拓崭新领域的渴望,以及对活出精彩和卓越人生的探寻、追求和奋进。
这些充满憧憬的渴望,都能引领一个年轻人不断地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提升自己。一个人,若是过早习惯了在舒适惬意的环境中得过且过,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懒散懈怠,甚至习惯于浑浑噩噩。
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此。虽说,人的烦恼源于有憧憬,但要知道,这种憧憬带来的烦恼,其实是对物质的过度贪恋和对虚名的盲目追逐所导致的。
如果一个人的憧憬,在于想要在思想上、在智慧上获得更高的造诣,那就足以让一个人迈向独立和卓越。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的人,年少时,爱因斯坦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学习,但他并未满足于刻板的知识灌输。
学校的教育方式无法满足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他常常独自思考一些超越常人理解的问题。
尽管周围人对他的行为感到不解,甚至认为他有些离经叛道,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学探索的憧憬从未熄灭。
这种对未知世界的强烈憧憬,促使他不断挑战传统观念,突破科学的边界。
他在相对论等领域的伟大成就,正是源于他对科学真理“有憧憬”地钻研、追求和探索。
的确,这种钻研是伟大的,也是极具鼓舞力量的。
爱因斯坦正是通过自己“有憧憬”地思考、追求和探索,才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唯有有憧憬,才能让他做到“扶摇直上九万里”,进而让他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提出了如狭义相对论等改变世界的理论。
有憧憬者,全力以赴。人生初期,也唯有做到全心投入,奋勇向前,人生才是值得回味的。
02
有反思
一个人所拥有的价值,往往在于做到对自身的洞察与审视,何谓洞察与审视?
就是理解自己,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客观而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着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主观来讲,就是从心底清醒地知晓,自己将踏上怎样的人生旅程。
显然,在这条路上,一个人只有做到了“有反思”,明白自己的不足,也清楚自己的理想,并且确定自己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觉察到自己的问题,然后知道该如何改进,甚至是超越当前的自己。
正如培根所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习惯存在问题,影响到自身发展时,就应该有行动地去改变。
当然,这种改变需要足够的主观能动性,也需要足够的积极态度,即便行动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也不要灰心。
在这种时候,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迅速地冷静下来,保持理智,然后反省自己,检查自己,从自身寻找根源。人到中年,当察觉到自身的不足时,更应该及时地做出回应和改变,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就要尽快地改正。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如果一味地畏惧、逃避,甚至无视它,那它将永远是你的羁绊,成为你前进路上的障碍。
只有正视它,改善它,克服它,战胜它,才能看清前行的方向,然后在有反思的岁月里,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自己,升华自己。在商业竞争中,许多企业家在事业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反思。
比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遭遇挫折,产品销量下滑或者市场份额减少时,他们不会盲目地继续原有的经营策略。
他们会反思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否存在问题,产品设计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营销策略是否得当等。
通过这种反思,他们能够及时调整方向,优化产品,
改进营销手段,从而让企业重新获得竞争力,实现新的发展。
这种反思的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03
有释怀
泰戈尔曾说:“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有憧憬的状态,也不能永远深陷于“有反思”的情绪里。
因为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释怀。
释怀不是一种放弃,而是另一种境界,另一种智慧的开端。这就如同,当你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可依旧不知道如何停下来好好总结一番的时候,就会变得困惑、迷茫、疲惫,甚至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
在这种时候,对虚度光阴的悔恨,以及未能找到内心宁静的痛苦,就会涌现,当找不到痛苦的根源时,人生就已经陷入了困境。人到暮年,倘若对万事还怀着不满足的心态,对得失依旧保持着一种极为强烈的执念。
那么,这样的生活态度和状态,都无法让一个人获得真正的幸福。
《十不足》是这样写的:“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做人做事,要懂得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的道理。更要明白,生命只有一次,在付出的时候,要专心致志,心无杂念,甚至充满期待地努力。
然后,在自己精心地培育之下,逐渐看到自己的成长,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对生命深刻而豁达的理解。
当你实实在在地为了生活而拼搏,为了生命而竭尽全力地付出时,那么,无论人生多艰难,你的内心都是满足的。
正是因为拥有了这份源自内心的满足感,才会对往后的人生充满更多的憧憬。塞涅卡说:“如果你不能对现在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界,你也不会幸福。”
人生最高级的智慧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我们需要带着一种“有憧憬”的激情、热忱和希望,去滋养理想。
然后,在有反思的岁月里,一步一步地做到自我提升,一点一点地塑造出健全的人格,成就全面发展的自我。
最后,在晚年的时候,达到一种“有释怀者似桃源”的境界,心满意足地享受生活,悠然自得地感受幸福。
许多名人都展现出了释怀的智慧,陶渊明,他在仕途不顺后,没有执着于功名利禄,而是选择回归田园。
他释怀了官场的得失,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在简单的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享受着自然的美好。
这种释怀让他的人生有了新的意义,成为了后世文人向往的境界。
同样,在现代社会,一些老年人在退休后,不再纠结于工作上的成就和遗憾,而是积极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绘画、书法、舞蹈,他们释怀了过去,拥抱了新的生活,展现出了人生另一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