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民营企业,如何才能活下去?

樊稠我见 2024-06-27 07:03:39

2024年,随着企业倒闭破产潮的到来,如何活下去?成为摆在我国民营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2023年,全国有超过50万家企业倒闭,318万家个体户销户,247家上市公司面临退市或破产清算,近7.8亿人负债累累,人均负债高达14万。

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现状

一、民营企业在我国实体经济中的占比正在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18045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总量的比重从2019年的95.5%增长为96.4%,其中民营企业5517.7万户、个体工商户12527.3万户。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升,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二、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经济占经营主体比重稳步提升

从行业分布来看,在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民营经济主体的占比均有所提高,分别从2019年的95.9%、91.9%、92.4%演化至96.1%、94.4%、92.4%。

从2019年以来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新设民营企业占比看,均在九成以上。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占90.2%、高技术服务业占93.3%、四新经济占93.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94.6%,民营经济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三、公共服务相关的民营经济发展形势趋好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明文支持放开民营市场准入的行业,此后,民营经济主体的占比亦逐步提升。其中,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从66.4%升至67.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从95.89%升至97.2%,金融业占比从39.1%升至40.4%。

四、民营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水平呈正相关性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2.5万亿元、7.4万亿元、2.6万亿元,总量超过全国的41.9%,发挥了全国经济压舱石、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作用。

与之对应,截至2024年5月,天津、河北的民营经济主体占比为97.1%、96.7%,浙江、江苏、安徽的民营经济主体占比为96.9%、96.2%、96.4%,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民营经济主体占比为96.7%。除安徽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江苏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地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民营企业正面临哪些困难?

1、融资难、融资贵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资产抵押品不足、经营状况不稳定,使得获得贷款更加困难。此外,直接融资渠道如主板市场准入门槛高,而风险投资规模不足,间接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受银行自身利益因素影响,落实不到位。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

2、技术创新不足

许多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忽视技术创新、技术更新开发缓慢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3、人才缺乏与用工难

随着用工成本的逐年上升,企业普遍面临着招工难、用工贵和留不住的问题。同时,民营企业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这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税负重与行政性收费多

除了缴纳税款,中小企业还需承担教育附加费、水资源费、残疾人就业金等费用,以及工商、环保、卫生等部门征收的行政性收费,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5、管理水平粗放与监督制度不完善

部分民营企业不能制定完善的、有效的监督制度,难以实施制度化管理工作,这不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此外,家族式的民营企业往往存在产权不清晰、治理机构不健全等问题,这增加了企业规模扩大的难度,也影响了企业的融资工作。

6、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市场规模小

部分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规模小,集约化程度较低,这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7、思想意识迟钝与不适应数字化转型

许多民营企业在思想意识方面不够重视,对行业新政、市场变化、技术升级等方面的信息收集不足,导致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显得不适应,进一步加剧了发展困境。

总之,民营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可以归结为长期存在的老问题,即“三缺”,缺资金、人才、订单,加上新时期遇到转型焦虑。以上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共同构成了民营企业影响发展的多重障碍。

民营企业怎样才能摆脱经营困境?

面对经济下行周期,企业如何应对才能摆脱困境?是每一家民营企业当下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不同行业、产业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采取什么方法去应对危机?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总体上看,在经济下行期,民企应该主动采取以下措施去摆脱困境:

1、主动出击或主动调整,但切不可进行逆周期扩张

民营企业需要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创新成长战略、运营管理体系、组织和人才等方面进行转型,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实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经营和投资一定要谨慎,因为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此时企业不要轻易进行投资或转型。如果盲目转型进入一个自己不熟悉的新领域,失败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历史经验证明,逆潮流而动者往往注定失败,无数客观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2、薄利多销、降低客户门槛

在整个经济环境不好,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的状态下,只能采取薄利多销、降低客户门槛低方式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3、依靠科技创新,开发出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今年经济领域提出一个新名词“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指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事实证明,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积极转型,企业方能赢得未来,否则,则必然会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期被时代所淘汰。

4、政府应该出台更多优惠政策,从根本解决民营企业现金流问题

政府需要与银行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扶持、优化融资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目前许多小微企业都面临资金困难,而银行系统却不能排忧解难,为它们提供急需的服务。

看看目前的中国经济,既有近虑也有远忧,而股市表现则更令人焦虑。一个国家连自己的股市都管理不好,还妄谈建设金融强国,岂不是一句笑话。

只有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提升管理水平、完善产业结构、通过银行内部体制和经营模式的改革,才能克服面临眼前难题,为民营企业提供急需的融资服务,推动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民营企业不仅解决了我国90%以上人口的就业问题,还对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尤其是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在电动汽车和可持续能源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全球领导力。它们代表着新质生产力和中国经济的未来。由此可见,民营企业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用锐意进取和改革创新的努力奋斗,去为自己赢得未来发展的契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0 阅读:16

樊稠我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