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万里共婵娟,水浒传中的玉兰为何改词唱水调歌头?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4-09-17 13:40:34

又逢中秋佳节,祝今日头条各位朋友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逢中秋说中秋,这篇短文将以《水浒传》玉兰唱苏学士《水调歌头》的故事,说说四大名著中的中秋节,解读中秋节所隐藏的真历史,以为中秋娱乐。

三国演义、西游记为何没写“中秋”?

《水浒传》、《红楼梦》中的中秋节广为读者所知,《水浒传》中除本文重点要讲的都监府过中秋节,玉兰改词唱《水调歌头》之外,还有九纹龙中秋节火烧史家村、宋江八月十五怒杀阎婆惜两个中秋节故事。

《红楼梦》的中秋节更多,第一回就有贾雨村口占中秋七绝的故事,第七十五回“赏中秋新词得佳谶”,更以凹晶馆“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写贾家败落。

这两大名著明写“中秋”,但是,《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中却无“中秋”二字。虽无“中秋”,但这两部书却写了非常多的“十五”,以及“八月十五”隐写了中秋节。比如,“姜伯约弃车大战”,姜维在八月十五这天伏击邓艾,大败魏兵。《西游记》中,百花羞公主在八月十五之夜被奎木狼掳去,……等等。

那么,《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中为何不明写中秋,而以八月十五代之呢?这其中的原因,就与中秋节的历史有关了。

中秋节一词,本出《唐书·太宗记》:“八月十五中秋节”。《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以汉末三分历史隐写真事,文本故事是在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期,这时就没有中秋节。作者对民俗文化非常了解,尽管是在明朝时期写的书,却没有犯常识性的错误。

《西游记》的文本故事背景就在唐朝,而且还是“太宗”朝,为何也不明写“中秋”呢?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唐朝人并没有过中秋节的风俗,中秋节习俗是从北宋时期开始的。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翫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竿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古人写书是非常严谨的,绝不会出常识性的错误。很多读者,乃至学者认为四大名著有很多地方写得不合理,其实是我们没有读懂,没有真正理会古人写的是什么。

三国时期没有“中秋”,唐人不过中秋节,因而不写“中秋”。问题是,这两个时代没有中秋节或中秋节未形成民间风俗,《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为何要以十五、八月十五暗写中秋节呢?

这个疑问,首先得从《水浒传》说起,咱们且从玉兰改词唱《水调歌头》说起。

玉兰为何改词唱《水调歌头》?

《水浒传》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故事中说,武松醉打蒋门神之后,孟州张都监张蒙方把武松请到了都监府。张都监十分看中武松,中秋节这天在鸳鸯楼后摆家宴,请武松共度佳节。

席间,张都监只顾劝酒,武松先喝了“五七杯”酒,然后叫取大银盏,“连珠箭劝了武松几锺”。武松喝到半醉时,张都监唤出了心爱的养娘玉兰,命玉兰给武松劝酒、唱曲。玉兰因执着象板,唱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唱道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高卷珠帘,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万里共婵娟。

玉兰所唱,貌似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但是,却在几处地方改了词。改得最厉害的,是下半阙第一句加了个“高”字,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改成了“但愿人长久,万里共婵娟”。这还是苏东坡的词吗?

原本,施耐庵也没说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说的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什么意思呢?

東,以“拆字法”解是申、木,申,指的是朱元璋于戊申年建大明,木,指的是朱家木字辈。四大名著中,申肖猴,比如猢狲等等,都是隐写的大明。木,即朱家木字辈皇帝。

坡,坡撇,也就是鸨儿,开妓院的老板。《水浒传》中写了很多这样“妓”,比如,蒋门神的小妾是顶老出身,顶老即妓女。张青、孙二娘在十字坡开酒店不害三等人,其中就有过往行院妓女……。妓,谐音姬,朱元璋说他是姬姓高阳氏颛顼帝的后裔,而且,还以“天香”自说是颛顼帝转世。

妓为“支女”,寓意封地在北方玄武七宿女宿分野之燕藩,也就是后来的大明都城,因此,以“女”象征永乐皇帝。

“东坡”是如此寓意,“学士”就指的是太宗文皇帝。学,古文为“斈”。士,是“石”的谐音,大明建于戊申,都城在石头城,故是“石猴”。石即豕,石就是“朱(猪)”。四大名著都是借用别朝故事,隐写的大明封建以及封建必亡历史。

水调歌之“水”即水浒,大明朱家以“水木火金土”为字辈,洪武为水,开辟鸿蒙。蒙,即张蒙方之蒙、蒙汗药之蒙。蒙:菟丝,一种草,菟,草兔。草即“曹”的谐音,大明朱姓出自邾国曹姓,兔,以月喻大明。

唱曲的玉兰,其“玉”隐写璋,璋即半圭,白玉祭祀瑞器,朱元璋字国瑞。故而,“宋江义释双枪将”故事中就有个妓女名叫李瑞兰。兰,香草,朱元璋因“天香”降世,四大名著中就都有“天香”。

玉兰唱“东坡学士水调歌”原本就是假语,混淆苏东坡《水调歌头·中秋》以隐写大明封藩历史。那么,这篇词所改的几处是什么意思呢?这件事,还得从“醉打蒋门神”的故事说起。

武松快活林“醉打”蒋门神

武松是因醉打蒋门神而被请入都监府的,所以,玉兰唱曲与醉打蒋门神就有必然联系了。简而言之,蒋门神指的是南京守城门的人。

蒋,即蒋州,也就是南京。神,申示(豕),寓意朱明祭祀,也就是有祖陵的都邑,当然也是指的南京。这段故事,背景隐写的是靖难之役成功的那一天。

建文元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镇守南京金川门的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欲保四(郁保四)”充当李应(里应),打开城门迎接燕王进城。蒋门神即此二人,这二人一个写在阳谷县故事中,就是“谷树皮”。另一个是李景隆,写在了打虎将李忠,以及“江州”故事中,李景隆小字九江。

醉打蒋门神之地是快活林,这个地名出自《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永乐六年五月,“甲寅,命于辽东自在、快活二城设自在、安乐二州,每州置知州一员、吏目一员”。不仅快活林出自这里,智取生辰纲故事中,白胜所住之安乐村,也是暗写的永乐年间的安乐州。

武松之所以“醉”打蒋门神,隐写的是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大明太祖“闻雨降而喜形于色”,崩于西宫。这天是乙酉日,西宫也为酉,太祖驾崩即“醉”,太祖闻雨而归,便是“酒”。所以,《水浒传》中的“酒”、“醉”都是这段历史的隐写。

玉兰唱曲之前,武松喝了“五七”杯酒,此处之“五七”与书中所有的“五七”,之一寓意就是洪武三十五年。原本,洪武年号只有三十一年,朱棣夺位做了皇帝,总不能继承侄子的皇位,因此,废建文年号,“今年称洪武三十五年”,今年,即建文四年,燕王夺位成功之年。

归纳这一段解读,其中就揭开了“高卷珠帘”、“万里共婵娟”的改词寓意。高,指的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因是姬姓高阳氏,所以,帝号是高皇帝。高卷珠帘,寓意高皇帝驾崩。

原词“千里共婵娟”,千里为重,四大名著中的“重”都是重八的隐喻。但因“高卷珠帘”,这就是“万里共婵娟”了。萬,草禺,草即曹,影射大明朱姓,禺,长尾猿猴。

玉兰改词,隐写的是这样的历史真相,但改词唱曲却不是最重要的,更为重要的信息,却还是“中秋”。

四大名著中的“中秋”隐写大明藩镇之乱

简而言之,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十五之夜,燕王朱棣突袭耿炳文,一举击溃建文军。这个中秋之夜,成为大明历史一个重要转折点。耿炳文兵败,从而改变策略,固守不战。黄子澄因而怂恿建文帝换将,曹国公李景隆取代了耿炳文。

黄子澄、耿炳文,就是江州赋闲通判,屡屡不放过宋江的黄文炳,李景隆即李九江。书中说,李景隆既是梁山好汉郁保四,是“欲保四”的谐音,燕王即大明四叔。郁保四在梁山“专一把捧帅字旗”,隐写的是白沟河之战李景隆弄断了帅字旗,暗中保四,否则,这一战,燕王难以自保。

《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一笔抹杀李景隆之功,永乐皇帝自己否定了自己封李景隆为靖难第一功臣,《水浒传》中揭秘,若无李九江,燕王难以成功。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中秋节,也先以过节之名麻痹朱祁镇,乘机突袭明军大营,或者了正统帝。这段历史,《水浒传》以暗写的杜太后,明写的杜迁、杜兴暗喻,杜,土木,寓意土木之变。土木之变又引发了夺门之变,又是一场大明朱家大火并。

《三国志通俗演义》隐写的是诸侯之乱,诸侯即朱猴。《西游记》是大明驾鹤西游,孙悟空大闹天宫、西天取经,都是写的大明藩镇之乱,其中之十大番国就是藩国,寓意洪武三年朱元璋所封之十大藩王。这十大藩王中,九家是皇子亲王,九头鸟、九纹龙、九天玄女、蔡九知府,等等,都是这九大藩王的隐写。另一家藩王,即《石头记》中桂林靖江王,是靖江王的后代石涛写了《石头记》。

四大名著以《水浒传》中的中秋最为热闹,每个中秋节都有“火并”。因此,无论是《西游记》还是《石头记》,就借此以写大明实亡于封建,因为“封建诸子”隐发了藩镇之乱,大明最终将亡于藩镇之乱。

四大名著的中秋节已是过眼烟云,如今的中秋节却是花好月圆的佳节。在此,更祝各位朋友流量如钱塘潮水,美满如皓月团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0 阅读:0

绿野萍踪文化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