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钰:诗意的栖居|易雅·美术人物志

易雅艺拍 2019-07-13 14:17:45

李泽钰,原名李慕冰,安徽萧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别号冷庵(老耘先生赐名)、雁山草庐、梦云楼主、完石居士。2015年成立北京李泽钰艺术工作室(王镛题),主攻山水人物,善画虎,精草书,擅篆隶。先后受教于黄培元、郑正、曾广才、刘惠民(老耘)、欧阳举子诸先生,又得程大利、喻继高、刘旦宅、胡明德、张津成、衣惠春、文怀沙、周汝昌、周雷、冯其庸、程振国诸公授教,得益匪浅,艺业精进。

为文化部艺术培训中心山水高研班特聘导师,泰山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黑龙江日报画院专业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政治部创作室特聘画家,新华社书画院(青岛)特聘画家,将军部长书画院院士,泰山印社名誉社长、雁荡山书画院特聘画家、雁荡山古典文化园画院专业画家、融宝汇画院特聘画家、北京红楼梦画院院长、儒释道书画院副院长,中原书画院客座教授。出版有《李泽钰中国画集》几种、《山水画技法》、《工笔虎技法》、《现代中国画写实人物》等

李泽钰山水画述评文:贤山

▲《红旗永不倒 壮哉山河》220cm x 190cm

李泽普是有笃诚信仰的画家,他的山水,上承两宋范宽,刘、李、马、夏,通过元赵孟頫中介,下接明吴门文、沈,又及松江董其昌,显现出南宗北派结合的特征。

简言之,李泽普的山水,是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的延展,标示的是传统人文文化在当下文化时空所具有的特定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可以说他在山水画中寄寓的文化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是立足中国文化,而与海德格尔的“诗意的栖居”的理念,有着某种意义上的恰切吻合。

▲《塬上瑞雪兆嘉祥》185cm x 182cm

概言之,在笃诚信仰观照下,李泽普的作品,既有北宗清刚、峻爽的风骨,也有南宗华滋、朗润的韵态,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仍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是立足当代哲学,以及立足当代文化思想基础上,对传统视觉文本的阐述学重建使然。从而,使传统视觉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本体论、人生论、方法论,通过他的山水画,而能与现代人所需要的生命态度、心理需求,紧密相联。

▲《雁荡山观世音洞 情侣峰》210cm x 193cm

一、笔墨与章法

李泽普作画,骨法用笔,法度森严,图像语言表述,准确清晰。画面饱满,但并不淤塞。章法聚散开合,物象气息互为贯通,绝不混淆,故气息生动,势韵天成;从李泽普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元神敏健,取象不惑,意象出神入化,能致广大而精妙入微;他的密体山水,捭阖自如,解散整合间,关乎宇宙灵明。

在创作时,李泽普能把屋漏痕的笔法,锥画沙的笔法,折拆股的笔法,用于他的图像表达。这样的笔法,使中国哲学中的气本体、理本体,与人生论中的生成论,合而为一。这样的哲学意味,使他的画面能闪烁出特殊的智性光辉。于是,其笔法,筋骨竣爽,墨色,温润如玉,笔迹墨色,能从内部发出诱人的光芒。这是图像内部支撑理性精神,即支撑着他的笃诚信仰使然。观之,通体爽朗,如入无上清凉之境,令人精神,如秋水明净。

▲《黔风春韵》182cm x 185cm

李泽普的画面中,物像语言,是自然山水实有物像的戛然独创。他有自己的语言模式,笔法,跌宕起伏,和而有序,皴法,也有自己特殊的用法,其积墨、点跺,与骨线相融相洽,相互相得益彰。所以,其画面中,远近虚实,疏密开合,都能妙手偶成,一派静、净、敬之相。在李泽普的作品中,还有诸多其他的独特的技法语言及其语用方式。譬如,他的画面中的云法、水法,无疑是借鉴了古今诸家水法、云法,但又有他注重深入自然山川观察、感应,进而结合外在自然实有物象,揣摩、研究、探索、提炼,升华成既不离传统,又属自家风貌的独特的技法语言形态。

▲《铁军新四军》 156cm x 212cm

中国画讲究外进里出,图形外进,理出心源,如是,作品才能既是自然山水化变的一部分,也是文化时空中人文符号的显现。李泽普独特的视觉图像语言,有古汉语儒雅光明的意味,从上述的李泽普自家的水法、云法的画法,可以看到他在作画时,是善用个性化技法语言“修辞达境”的高手。于是,他画面空间里的图像显现,便能妙造自然,因情立体,在长的、方的、圆的、扇形的,多种多样的构图中,其图像意象,皆如草书那样具有如飞如动的魅力——概言之,李泽普的构图,有平摆式,如一河两岸,如两山对峙,但仍有参差错落之美;有一角式,或上角,或下角,但仍层次分明,妙得天机。也有对角式,从右下至左上,或相反,左下丰满,右上则较空,反之亦同理,形成势遒、韵媚、境深之美;还有射线式,画面呈回旋状态,包含有诸多行进式波折,且灵活运用,分成叠累,形成生动、威猛、浩然之美;等等。总之,李泽普的画面众多的物像,同样是在他笃诚信仰观照下,通过“重整河山”,构建在统一而和谐的境界之中。他万法唯识,明心见性,文心逸笔,纵横捭阖,关乎万象,达于灵明,既万物一体,浑然而一,各自独立,又笔笔拆得开,一即一切,生佛不二,处处关联,气象万千,裁成一相。

▲《硝烟远去》222cm x 132cm

所以,李泽普的山水画,既能走进经典,又能高于经典,既能深入传统,又能高于传统,既能能深入生活,在自然大化中,体会自然的大美,也能超越自然,让他的作品,具有属于他的信仰的特征,并进而进入属于他的文化归属的文化空间。所以,他在是读生活、读传统、读时代、读自我的四本大书中,通过他的情感皈依与精神信仰系统,构成他的山水画的特有的审美意象与审美境界的。

二、意象与境界

雁荡景观,是李泽普近年一直工作的方向。他说:在雁荡,在东南一隅奇峰隆起的地貌上,他听到了远古时空的呼唤,觉解了自然力量构造天然奇观的神奇,这是自然宇宙的魅力,积淀数亿年后,喷薄而出。有此觉解、感应,索性,泽普用彩墨喷洒在宣纸这一特定物质,宣泻情感,歌唱出他觉解、感应到的诗篇。他还说:“章法图像易出,但诗意往往难找,诗意出来了,往往精神难找”,“画家要对中国文化中的气本体,理本体有所理解,这不是课堂上的死板的理解,而是活生生的把握”。所以,正是雁荡景观,使他秉笔直书时,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

▲《战地黄花分外香》185cm x 183cm

在李泽普笃诚的信仰中,有万古寂寥的无我、无欲,也有狮子吼、金刚杵,这两者,都可以是王阳明所谓的,有天地能量滋养的生命力,在“事中”活跃着的“学以致用”的“理”和“气”的“真实”显现。可见,在万法唯识中,李泽普是位善于阅读自然山川与善于阅读文化文本的画家。仅就阅读绘画图像而言,他不仅仅善于阅读图像的表象和技法的形表,而且能通过图像文本的技法显现,进入先贤给出的文化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境界、精神境界——这使得他可以更好地“格物”,感应宇宙自然生成的方式、规律和显现,也可以进阶至“致知”于“天人合一”之道。于是,这于自我的内世界,与自我所处的外世界的关系的体系化建构,无疑也即大有裨益。

▲《中南海的早晨》185cm x 100cm

李泽普作画,能令笔墨意象因自我体系建构指向的文化归属而可纳有天人大道,进而,能犹如庄子所说,进入无名、无为、无欲的状态,在忘我中,进入中国文化中的大我与天地为一的状态。这就能使他的画面,显现出只有他自己挥写出来的那样的图像效果与境界。这是《老子》所说:“将欲全有,必返于无”的最恰切的感性诠释。从李泽普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正因此深知:以无为本,理、气生焉,理、气既生,形势出矣,形势既出,笔墨彰焉。于是,从李泽普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因此深知,笔墨所彰者,生也,此是人的肉身生成,与宇宙自然生成机制,同律、同轨,在原始返终中,进阶,而化成人文人生。李泽普的山水画,因此具有“春秋大意”,披文可鉴的属性,千载寂寥之道统,在李泽泽普的境由心生与“重整河山”中,大放光明。

▲《战地黄花 新四军俩姐妹》185cm x 100cm

有着对于理和气的如上所述的把握,所以李泽普的画面是生成性的。此正是中国画笔墨图像所本然。长期基本功的训练,长期的写生训练,他有超出常人的记忆库存,千万种树,千万种山,他可以信手拈来(画史上,傅抱石、陆俨少、张大千等画家都有这样库存)。由此生发的,是根据画面所需,进行适合画面意向与境界需要的自由组合,最后,则是让画面“只见气韵、神采,不见物形、物态”。泽普的这种信手拈来的形象表达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在笔笔生发的过程中,物象内在的抽象支撑,比如三角形的稳定性,方形的肃穆性,弧形的柔韧性,等等,无疑是他在极高的层次上,从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而对气本体、理本体灵活运用的显现。

▲《新四军之青春岁月》138cm x 70cm

达到如此高迈的程度,无疑是他对此在哲学高度上,对中国画的技法理论,有所丰富与归纳。这无形中也逼得他,必须注重以大自然为画谱,师造化,或写生,或默画,通过格物自然万物变化,以陶冶其中以求潜移默化为要,而觉解、体察,并致知其内中的文化精神。泽普先生写生,有快慢两种方法:快,训练手疾眼快,手、眼、心三者的配合,下笔稳、准、狠。慢,以书画一体为极则,求知理合气,这之中有中国音乐、中国舞蹈的美,换言之,也即李泽普作品有中国书法里的“蹈道”之美、“观音”之妙——事实上,能达到这种境界的画家,不仅在当下,即便在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基于他笃诚的信仰,泽普先生有着非常平和、宁静的心态,作画能从容,稳健,这是具有技术哲学的、技术文化指向的平和、宁静,需要全方面的修养,才有的那种入境,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才会有那种忘我、宁静、从容和稳健的心态。知者,智也,智者,知格物致知,知理一万殊,知行易知艰、知知易行艰,知二者互为循环,独上高楼。所以,可以说李泽普追求的作品显现的精神意象与文化境界,是中国山水画中最玄妙的审美意旨与文化意蕴。

▲《金色岁月看滇池》182cm x 182cm

三、文化归属与价值旨向

三十多年的绘画实践,在现在,李泽普已经画不坏画了。不仅意象在心,取象不惑,而且,画多少景物,蘸多少墨,都在下意识状态恰到好处,既合情、又合理地使笔用墨。前人讲,惜墨如金,在他的绘画过程中,有极高明的把握。画到最后,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浓淡干湿焦,也皆能胸有成竹,画作完成,笔是干净的,调色盘是干净的,但画面是丰富而深入的,这确实是需经几十年努力才能达到境界。

李泽普作画,追求的是“新古风”风尚,但整个画面却又充满时代感,这并不矛盾;他遵循宗炳《画山水序》:“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又依据宗炳所说:“身所盘桓,目所绸缭,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体验“聖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那般的“仁智之樂”,在自然山水里徜徉,目视心记,在文化文本里翱翔,查其物理,觉解物情,赋予物态予特定意旨,由此,构成有“意外味”的心中意象与境界。依此,当李泽普先生在宣纸上作画时,其物象才能在心灵中翱翔,使画面的最终效果,以神法道,可游可居,目击道存。

▲《东风吹绽花香十里》220cm x 120cm

蔡邕讲:“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三国魏钟繇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据此,李泽普的“新古风”,首先是对“自然全有”有体验,能够依据《老子》的“将欲全有,必返于无”,而手起云烟,重整丘壑。在这之中,传统的技法要略,笔法的藏头护尾,逢转必沉,已经是和道体相关联的一种技法语言。李泽普是深明书法的技法语言和画法的笔墨语言,在形而上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之中,游于艺”之层面,是互补相通的。他的山水画的笔法,骨气竣飒,内蕴的情感特征,与他的图像意象之中的精神指向,在“自然全有”中,形成了画面上的“文化的自然”。标示成有价值指向的图像表达。他的作品,在其感情的意向表达方面,万象清和中,有儒家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内蕴其中,也有孟子的“我养吾浩然正气”的精神指向内蕴其中。这一方面,源于北派山水对他的滋养,在临摹,写生中,与先贤同行,成为“被文化所化”之人,另一方面,在此前提下,李泽普借助他的精神信仰、价值指向,纳北宗山水入南宗山水,完善了基于他的笃诚信仰的审美自觉与技术语言自觉的合一。于是,他的画面图像,具有鲜明的“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式的文化气息,成为人们精神的灯塔,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春风雨润梨花香》190cm x 190cm

缺少哲学思考的画家,一定走不远,也进入不了高层次。李泽普的笔墨、借助他的文化信仰中固有的哲学思辨形式,于大化流行中,给予其图像贯注与人文精义,令物趣、意趣、法趣、理趣,流淌于图像之中。用以涤滤灵明。所以他能将无穷天地之美,裁成一相,但画面仍有“象外象”意义上的层次丰富之态。这说明:人的理性思维、自由意志,应是与宇宙生成,同轨、同律、同迹的。在这个意义上,李泽普作画,往往取法汉画砖那样的图像的构成张力——他的画中,多此章法、意象,故能疏密错落,计白当黑;此外,他的作品的空白处,多题字,形成书卷气,这表明,李泽普深明中国画哲学关乎宇宙本然之理。所以,他的作品中的一树一石,一泉一瀑,一烟一霞,皆能发端菩提般若,尽情吸纳天地色空精华,进而,达于以艺载道,心游于万仞太极之妙。这多少说明,通过般若色空,在“因明思辨法”观照下,李泽普已是对哲学思维有高效化把握的画家,他能以创世方式画,让画面与宇宙诞生的规律,与自我世界生成的规律,同轨、同律、同体而合迹。所以,他的作品能成为道的载体,看他的作品,就是体认天地宇宙生成的方式与摄入促进自我意志活跃的能量。

▲《绿水青山是银山》137cm x 69cm

基于万法唯识,李泽普深明中国文化,顺为道,逆为通,宋明理学援佛入儒,三教圆通,故在与“般若色空”相关的文化信仰的观照中,李泽普先生深知,中国画的笔墨,须能承载中国人的哲学观、承载中国人的文化观,所以,他认为中国画笔墨的重要性,本质上是与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人生论,是融为一体,互为表里,难分难解的。因此,泽普先生的画作,有释家的空灵,也有道家的精神闪烁,还有儒家的文化气息,他是在超越的状态,来表现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和本质的。这就是刘熙载讲的,在“释智遗形,超鸿蒙,混希夷”的状态,其图像承载的情感特征,本质上与画家的文化归属感密切相关,并以此让图像放出光明。

▲《山居诗画 春泉有声》95cm x 52cm

一言以蔽之,大乘不伪,在万法唯识、一即一切、以一总万中,因摄入与宇宙生成同律、同体、合迹的能量,李泽普的画面因此而温润晶莹,而有画外意味,有艺术张力与气势,如同人的生命,有感情,有温度,有力量。有的人作画,笔墨、造型虽有功力,画什么都看得过去,但看上去就是没有生机、没有感情、没有精神,相比较之下,李泽普则极为注重“格物致知”,既注重观察自然山川,也注重精神感应,在致知中,赋予作品特定的文化生命。这样画出的作品才是活的,生动的,能够赋予欣赏者以特定的信仰信息含量、能够赋予欣赏者以特定价值指向及其精神能量。

▲《雁山神秀图》137cm x 69cm

总之,李泽普依托中国文化中的庄子式的“逍遥游”的方式,以及,以南宗山水的技法语言,恰接在自己的北派山水的手法中,将他的以北派山水为主,南宗山水为辅,风骨竣然,收放自如的山水画,皈于般若,在轻松自由的挥洒过程中,不失内在的谨严,这使他的画面,华滋朗目,典雅高古,也使他的图像,升格人心的同时,使之成为其作品持有者的文化身份的最佳证明——作为寻根的载体,在“目击道存”的意义上,它能标识出作品的持有者,对精神指向、文化信仰的皈依,以及,对生命的态度、对生存方式的理解。

(贤山:本名付京生,著名美术评论家、今日鉴藏美术馆艺术顾问)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