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到底该不该买房?

幸运的脚步 2024-10-09 14:15:31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聪明人只判断趋势,不猜测峰值。

就拿9月底高层会议来讲,除非你在局里有人,不然谁能提前知晓高层会提出“让房地产止跌回稳”呢?股市也是一样,能提前埋伏的就已经是高手了,要说谁能做到恰好在大涨前一天加杠杆全仓,又到顶峰前一天全部卖出,我只能说,去买彩票吧。

搞笑的是,总有一些自媒体喜欢彰显自己的先知先觉,把过去文章里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剪出来,试图证明自己多么英明。这不就是相声里“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支”的现实版本么?还有人说自己半年前就预测楼市已经触底,大哥,这半年房价又跌了多少你心里没数吗?怎么还有脸当功劳讲出来?

所以,一切的预测,都是基于现有的数据和正常的逻辑推理。没人能保证什么,保证也毫无意义。我们只能去做获胜概率最大的选择。

十一假期,楼市的热度不差,仿佛回到了金九银十的年代,只是被股市的大红大紫给遮盖了。媒体的流量是有限的,既然股市占据了大半,那自然也就没那么多篇幅来宣传楼市。

但是不可否认,十一期间的成交量确实很高,尤其是一线城市。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长假北京楼市成交量创近年来同期最高点,其中新建住宅同比上涨超过200%,二手房上涨超过150%。

毕竟有着长假+政策松绑的双重动力叠加,成交量上涨属于正常,如果成交量没反应那才叫奇怪。这还只是开始,可以预见10月的楼市成交数据肯定很不错。

人们说量在价先,是有道理的。如果楼市真的转向,肯定也是交易量先起来。但这个逻辑不能反过来,交易量起来了,并不代表楼市触底回升。过去北京的二手房交易量一直都不低,可那都是“以价换量”,是牺牲价格换来的交易量。若想反过来以量促价,那至少需要有三个月以上的高交易量,而且还得是在不降价的前提下。否则就称不上“回稳”二字。

并且要注意,这一轮政策虽然有降低存量房贷等亮点支撑,但也有两个问题。

一是一线城市松绑力度大,会影响一部分二线城市,虹吸其购买力。尤其是很多二线城市早就已经悄悄实现低首付低利率了,这一轮政策对它们没太大刺激。所以抛开北上广深,其实大多数城市仍在以价换量。房地产在救市中开始加剧分化。

二是股市的火爆也在吸收楼市的营养。有太多人急需资金入市,导致楼市出现不少抛盘。从北京绿中介的app来看,急售房不在少数。毕竟买楼不急,但大牛市很难见到,谁都不愿意错过。可这些钱进了股市,能全身而退的十不存一。一个赢家高高兴兴买别墅,九个输家卖房打工还债,对楼市而言得不偿失。

2.

有些朋友容易焦虑,受到政策以及媒体观点的影响,保持不住战略定力。

其实仅今年,类似的情况已经上演过两次了,前有香港撤辣,后有央行517新政,大致都是两到三个月的政策有效期。尤其是政策出来的第一个月,会有短期的量价齐升,加上媒体添油加醋,造成一片上涨之声。但如果没有持续打鸡血,一个月后就无声无息,两个月后就基本跌回原点。这都是今年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了,但很多人还是不能吸取经验教训。

为什么地震不可预测?因为地质学的时间尺度动辄百万年,如果能预测到几十年的期间内已经是超级精确了。但这样精确的预测却毫无意义,因为几十年对于人类的寿命来讲太长了,根本无法防范。

股市和楼市的对比也是一个道理。为什么股市转向那么快?是因为股票很便宜,买进卖出也方便,不需要任何专业性,只要会用手机,稍微学一下都能操作。股票波动又大,每天都有10%的空间。可房子就不同了,体量动辄涉及全部身家,买进卖出的周期又以年为单位。所以,只听说过研究股市的曲线,没听说过研究房价的曲线。

因此,对于购房者,在政策刚出台的前一个月,不应立刻改变原有的决策,至少也应该给予一定时间的观察期。

9月底的楼市政策,如果不看那句“止跌回稳”,其实并没有什么史诗级可言:比如降利率和首付,仍然是在需求端发力,跟517有什么区别?尤其是北上广深出台的相应政策,基本都在预期之内,像北京和上海甚至可以说没有达到预期的力度。我不认为现在的程度足以让楼市形势逆转。

但需要警惕的,是未来会不会大放水。光放水还不行,必须要大放水。10万亿如果分10年投放,那也就算不得什么;但如果是一年内投放,那肯定会立竿见影。这就好比每天喝一升水无所谓,可是要让你一天喝10升水,那肯定胃要下垂了。我不认为大放水是合适的,但我们也无意争些无法左右的对错,只能尽量保护自己的财富不要流失。好在目前所谓的放水仍然停留在纸面阶段,全靠嘴炮,究竟能不能变为现实,还未可知。

说了这么多,10月到底该不该买房?

本来就有购房计划的刚需,其实不必等待太久。因为刚需的逻辑是早买早享受,除非楼市短期有可能大幅下跌,否则无需非要赌最低点出手。

如果是打算购房投资的,可以继续观察,不要急于出手。投资的逻辑是尽可能低买高卖,在通缩仍未结束的周期里,持币等待没有损失,没必要急着决策。可以看一下后续是否有进一步的政策出台。还是那句话,不要追求绝对底部。

具体,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情况,比如资产配置、收入水平和稳定性、家庭结构、未来计划、投资倾向……每个因素都会影响决策,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没办法照抄其他人。

3.

真正考虑要买房的人,其实只是少数。

拿北京来说,每个月的二手房成交量在全国的城市里已经算高的了,但也不过一万多套,一年不过十几万套。相对于820万户家庭而言,不过百分之一二。更别说这里面还有一些购房人不属于本地。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家庭,买房卖房,一辈子也就一次。

要谨防冲动啊。

0 阅读:3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