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代远的遗憾:曾与彭总平起平坐,开国授衔却没份,遗言只写两字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8-28 18:44:50

1955年是继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属于全党全军的又一件大事,在这一年,我党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一共评选了10位元帅,10位大将,10位上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和1360位少将,同时还颁布了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将领进行集体表彰。

不过在荣誉的背后,以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内领导人却自愿退出评选范围,希望将有限的名额分给其他将领,在授衔仪式前夕,党内领导人对最后名单进行最终敲定,防止有遗漏的人选。

此时有人提出道:“滕代远是不是可以考虑授大将以上的军衔?”这番话说完会场陷入了很长时间的寂静,会议也一度终止,但直到后来的授衔仪式上也没有看见滕代远的名字.....

革命先辈滕代远

对于我党来说,真正让我党开始进入历史的革命序幕无疑是三次起义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虽然有胜有败,但也正是这三次起义后,共产党的名头才开始逐渐映入世人眼帘。

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还同步进展着许多其他武装起义,比较出名的有百色起义、平江起义等,他们其中的大部分在此之后都成为了红军某方面军的一部分,而滕代远就是我党最早期参与平江起义的领导人。

1904年,滕代远出生在湖南麻阳一带,恰逢列强侵略、国家孱弱,滕代远的生活也不过是勉强靠着家里种的那些红薯为生,实在收成不好了还得上山砍柴卖钱补贴家用,这种穷日子让滕代远体会到生活的艰难不易,这也让他提前锻造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毅力。

生活的艰辛让他愈加珍惜学习的机会,看着偌大的祖国成为了其他列强瓜分的猎物,滕代远知道,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而革命的前提是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学识。

1923年,滕代远考入湖南省师范学院,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与他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在学校创办了新民社,建立了专刊,发表着激动人心的文章,在1924年时,滕代远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的他才不过刚刚20岁。

1928年一场平江起义让两个人的名字开始出现在中国革命历史之上,一个是彭德怀,一个便是滕代远,那时的二人一个是军长一个是党代表,他们所率领的红五军也在年底和毛主席的红四军在井冈山顺利会师。

两支队伍的会师让急切剿灭共产党的蒋介石再也坐不住了,恼羞成怒的他派出18个兵团对井冈山展开了包围。

关键时刻毛主席下令由红四军外围打援,红五军驻守井冈山,可这支队伍中的许多人并不熟悉毛泽东,也不知道国共两党有什么恩怨纠葛,会议上有不少人就提出“我们要回湘鄂赣苏区”。

眼看一场混乱在所难免,关键时刻滕代远从台下站起:“革命要有奉献精神,没有觉悟的别说是我滕代远的兵,我看润之同志说的没问题,守住井冈山是最重要的。”

正是在滕代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解下,红五军的战士们才放下了芥蒂,一步步和红四军战士融入到一个集体,这也能看出滕代远早期在军队中的绝对威望了。

与彭德怀平起平坐

如果说滕代远对于红五方面军的特殊之处,简单以红四方面军做个比较就能明白,红四军的领袖是朱德和毛泽东,他们两人在建党至建国这期间内很长一段时间担任着党内军内的绝对领袖职务,而滕代远和彭德怀则是红五军毫无争议的领袖人物。

彭德怀从百团大战等战役中一次次打出了自己的威名,虽然晚年遭受了一些冲击,结局并不算完美,但确实是我党军队的灵魂人物之一,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而与彭老总一起起家的滕代远却在此后显得籍籍无名,其实很大程度上有这几件事的影响。

其一便是红三方面军的未成立,一开始党中央是非常迫切想将红五军扩充成第三军团的,但是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彭德怀的严厉拒绝,他认为:“红三方面军人少枪少,担不起组建方面军的重任,浪费干部浪费时间不如不组建。”这也成为我党历史上为什么有红一、二、四方面军,而没有三方面军的直接原因。

而如果要成立三方面军,滕代远也将是军团指挥官的不二人选,不过对于当时的滕代远来说,彭德怀的建议毫无私心,大家也没想着之后还能有授衔的机会。

更何况在此之后,滕代远还建议将红五军直接归到红一军团内部,统一接受朱毛二人的领导,如此也能看出在滕代远的心中革命事业远远比他个人职务高低要重要许多。

其二便是滕代远在战争时期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没有在战场一线并不是因为他水平能力低,而是因为他太过出众,滕代远被上调中央机关后,负责独立系统的领导工作。

虽然不能在一线直接指挥战斗,但是明眼人都明白,如果不是滕代远有着比其他人更细心、谨慎、顾全大局的性格和能力,总部也不会让他担任这样重要的职务,毕竟掌管用人选人的滕代远需要付出的精力和心血也不亚于在战场上浴血征沙的战士。

而在解放战争期间,滕代远又被调职中央高层,负责协助周恩来和叶剑英的相关工作,所以在1931至1949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其实本是其他人立战功树威名的关键时期,但是滕代远却一直退居幕后,做了默默付出的无名者,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对他不太了解的原因。

授衔仪式的遗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滕代远并没有和许多战友那般在军队任职,铁道部部长这一职务他一干就是16年,当时的中国铁路虽谈不上一穷二白,可对于要富强发展的我国来说还远远不够。

面对区域广、人员分布不均、地区发展不平衡、国家资源有限等种种不利客观因素,滕代远尽职尽责,把自己学习到的许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良投入到我国铁路建设中。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滕代远对我国部分铁路轨道进行重新修缮和整合策划,名极一时的成渝铁路、天兰铁路都是在滕代远任期内完成的。

可以说离开部队后,滕代远在其他行业也以身体力行的工作态度和卓越的工作才华证明着自己的价值,但这也间接造成了他在1955年授衔仪式上空手而归。

在授衔仪式评比前夕,以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内领导人为避免评选人员太多造成荣誉堆积等问题,不仅自己退出评选范围,更是规定只有在军队任职才能评选等硬性条件。

而当时的滕代远还在铁道部任职,许多党内军内的高级领导也对滕代远怎么授衔提出自己的意见。

不过滕代远本人对于落选军衔却显得不那么在意,在他的嘴边经常挂着几句话:“干革命是为了国家和老百姓,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和得失,比起那些在战争中死伤的战友,我还能过上好日子,已经够满足了。”

也正是这种淡泊名利、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也让滕代远在党内军内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地位。

对于滕代远来说,老百姓过得好不好,生活有没有困难是他最在意的事情,为了确保获得的信息准确,滕代远经常一个人深入基层考察铁路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这种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革命精神也让人为之钦佩。

长期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和对身体情况的不重视让滕代远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1974年已逐步演变成留院观察,严重时竟连话都说不出来。

11月时滕代远到了弥留之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滕代远蠕动着嘴唇想说些什么,但是却只能含含糊糊的发出“嗯嗯啊啊”的声音。

一边的孩子们把纸和笔递给他,只见滕代远在纸上留下了歪歪扭扭的两个字“服务”,在场的护士和医生无不落泪动容,1974年12月1日,滕代远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结语:

70年的光阴岁月中,滕代远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热忱,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两段我党践行的事业宗旨在他的身上有了最明确的体现,而这份承载着滕代远先生生命最后的嘱托和忠告的字条,现如今仍然存放在军事博物馆供后人瞻仰。

史料来源:[1]余玮:中华赤子滕代远[J].文史春秋

5 阅读:1834
评论列表
  • 2024-08-29 01:53

    很多军队干部改非军事工作,所以没授衔

  • 2024-09-09 19:41

    英雄不在于授勋

  • 2024-09-01 16:48

    上马能带兵,下马能管民;一生为革命,铁路奠基人。滕公千古!

  • 2024-08-31 15:59

    人民的公仆。铁路奠基人。

  • 2024-09-05 21:09

    识大体,顾大局,人民的好公仆

  • 2024-09-06 15:04

    这才是我们国家的好干部

  • 2024-09-06 18:00

    和滕公一个姓🙂

不急不躁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