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贺子珍秘密瞻仰毛主席遗体,伸手摸水晶棺,工作人员:不能碰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9-07 01:32:16

1979年秋,毛主席纪念堂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参观者,她就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

这是贺子珍平生第一次来到北京,而她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去瞻仰毛主席遗体,因为在她的心底始终有一个遗憾,那便是未能在毛主席去世前见上他的最后一面。

贺子珍的这次出行是秘密进行的,她所敬献的花圈上也没有写明自己的身份,当她在纪念馆中想要伸手触摸毛主席的水晶棺,工作人员却说:“不能碰!”

我们不禁好奇,明明是毛主席的合法妻子,贺子珍为何没能陪伴在毛主席身边,甚至只能秘密地去纪念堂里瞻仰毛主席遗体?这中间到底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初识的浪漫

1909年9月,在江西省永新县,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一个女孩降生了,望着她那张粉嘟嘟的圆脸,父母疼爱地为她取了个小名——桂圆。

这个女孩便是贺子珍,作为家中长女,她自幼性格倔强,是个非常有主见的姑娘,又因为天生丽质,在永新一带颇有名气,曾有着 “永新一枝花”的美誉。

1927年,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18岁的贺子珍跟随哥哥贺敏上了井冈山,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的第一个女战士。

也正是在这个地方,年轻的贺子珍邂逅了平生最浪漫的爱情,多年以后,她依旧能清晰地记得与那个人初遇时的情景。

瘦高的个子、黝黑的脸庞,再加上满身的疲惫和倦容,这便是毛主席在贺子珍眼中最初的形象,但是当他看向她时,她又立刻地被那双灿若星辰的眼睛所吸引,或许爱情就是在那一刻发生的吧,只不过那时的她并不知道罢了。

而另一边的毛主席呢?当他看到井冈山上居然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心中也不禁一震,在那个动荡的是时代里,能有勇气冲破家庭的樊笼而走向革命,对于这样的女子,他由衷地感到敬服和钦佩。

就这样,因为共同的志向,毛主席与贺子珍在井冈山上相识了,他们很快便成为了并肩战斗的工作伙伴,继而又发展成为了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

只是这个时候,爱情还离他们很远,毛主席的心中仍牵挂着自己的发妻杨开慧,贺子珍的脑海里也在惦念着自己的初恋情人,他们虽然朝夕相处,但却是君子之交、清淡如水。

然而,战乱时期的革命斗争是异常严酷的,不管你是谁,都永远不会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一个会最先到达。

当贺子珍得到心上人不幸遇难的消息时,伤心不已的她将自己一个人关在了屋子里,久久地不肯出来。

毛主席知道以后,心里也感到很是惋惜,当晚工作完毕后,他默默地来到了贺子珍的窗前,轻叩窗扉,柔声细语地劝慰着她,也将自己的伤心事说给她听,原来在不久前,他也收到了妻子牺牲的消息。

“革命一定会有牺牲的,我们活着的人所要做的就是继续走下去,不让他们的血白流!”这是毛主席说给贺子珍听的,同时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在毛主席的劝导和鼓励下,贺子珍终于走出了悲伤的阴霾,重新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之中,与此同时,相似的经历让这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在不知不觉间走得更近了……

于是乎,浪漫的爱情就这样发生了,再加上身边人的大力撮合,一段美好的姻缘由此诞生。

1928年5月,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毛主席同贺子珍在井冈山举办了简单而热闹的婚礼,他们四目相对、双手紧握,感受着彼此最真挚的情谊。

婚后,贺子珍并没有像旧社会的女性那样困守在家庭之中,而是选择继续同毛主席一起携手共进,他们既是相濡以沫的恩爱夫妻,更是患难与共的革命战友。

再会的无奈

有贺子珍相伴的那段时间,是中国革命最为艰苦的岁月,也恰好是毛主席政治生涯中最为艰难的时候,回顾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毛主席曾难过地说道:“她和我在一起的那些年受了很多苦,她是对我最好的一个女人!”

而对于贺子珍来说,那却是她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无论是井冈山上的艰苦斗争,还是长征途中的命悬一线,所有的伤痛和苦难都饱含着无限的希望和生机,更何况能够同心爱的人在一起,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1936年,伴随着女儿李敏的出生,贺子珍终于等到了苦尽甘来的时候,随着革命形势渐趋稳定,他们一家三口也得以相聚,在凤凰山下的吴家窑,一个简单朴素的窑洞成为了他们最温馨幸福的小家。

但幸福却并没有如期到来,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一向恩爱有加的贺子珍与毛主席之间竟然发生了争吵,他们的感情开始出现了裂痕,及至越演越烈,最终竟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究其原因,似乎双方都有责任,那个时候的毛主席正处在政治上升阶段,终日忙于工作的他无暇顾及到妻子的情绪变化,而贺子珍又偏偏是一个骄傲倔强的女人,她无法忍受丈夫的无视和冷漠。

于是,在1937年那个冬天,身怀有孕的贺子珍忍痛离别了女儿,不顾丈夫的挽留,执意踏上了开往苏联的火车。

苏联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生活的拮据、儿子的夭亡,这一系列的打击让她倍加怀念曾经的幸福时光,她迫切地想要回家了,可是却无比惊讶地发现自己竟再也回不去了。

1939年秋天,一封来自北京的诀别信,彻底摧毁了贺子珍的所有希望,原来在长期的等待中,曾经的爱早已渐渐冷却,直至凝固。

秋风起兮,落叶纷飞,属于贺子珍的幸福永远地留在了那个秋天。

直到1947年,贺子珍才在好友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祖国,山河依旧,只是早已物是人非,一种莫名的凄楚狠狠地刺痛了她的心。

但是贺子珍并未被现实打到,那个曾经手执双枪、策马驰骋的巾帼英雄依旧保有着骄傲和自尊, 面对严酷的现实,她选择了平静地接受。

可十余年的恩爱之情又怎会在一夜之间荡然无存,不止是贺子珍,就是毛主席的心中也不曾忘记过,虽然一切都已成定局,但是他们仍旧期盼着可以再见一面。

1959年,在毛主席的特殊安排下,他与贺子珍在庐山秘密相见了。

一别经年,再重逢,无语泪先流……

毛主席无奈地问道:“当初你为什么要走呢?”

贺子珍无奈地回答道:“都是我不好,当初太不懂事了!”

曾经的误解在迟来的解释中渐渐释然,但再会的无奈却成为了他们彼此间永久的遗憾。

永别的凄凉

庐山相见之后,压在贺子珍心中的心结终于解开了,她终于决定将过去的记忆永远封存,开始尝试着去重新开启自己新的生活。

在女儿李敏的陪伴和鼓励中,贺子珍似乎真的放下了过去,她不会再轻易提起那些陈年往事,努力让自己适应这个崭新的时代,安享晚年的她看起来是那样的平和、慈祥。

正所谓“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1976年,当贺子珍得知毛主席病逝的噩耗时,压抑在心底里的悲痛终于喷涌而出,她连着痛哭了好几天,仿佛将自己一生的泪水都哭尽了一般。

那时的贺子珍多想去北京,亲自送毛主席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可是现实的残酷却让她无法实现这最后的心愿,在与爱人的生死永别之际,她竟是如此的凄凉和无助。

1979年,所有的风波都已过去,党中央亲自派人将贺子珍接到了北京。

这是贺子珍第一次来到北京,她终于来到了那个曾在梦中回荡过无数次的地方,可是那个魂牵梦萦的人却已经不在了,这实在是人生的一大悲哀,为了弥补母亲心中的遗憾,李敏夫妇决定陪同母亲去毛主席纪念堂看一看。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在女儿女婿的陪伴下,坐着轮椅的贺子珍秘密地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他们没有向工作人员表明自己的特殊身份,甚至就连他们所带的花圈上也只是写着革命战友的字样。

一进大厅,迎面看到的便是那尊汉白玉毛主席坐像,在贺子珍的授意下,李敏夫妇将母亲精心准备的心形花圈小心翼翼地放在父亲的坐像前,而贺子珍自己则默默地凝望着雕像,似在无言的诉说。

良久,贺子珍方才回过神来,接着他们一同进入了瞻仰厅,当放有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出现在贺子珍眼前时,她再也无法抑制激动地心情,泪水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本能地想要伸手去触摸那水晶棺。

这样一个意外的动作吓坏了在场的所有人,工作人员连忙走过来阻止道:“按照规定,这个是不能碰的!”

贺子珍听话地抽回了手,无限依恋地看向水晶棺中的丈夫,对于她来说,那近在咫尺的丈夫仿佛只是睡着了, 是啊,他太累了,这下总算可以好好地睡上一觉了。

贺子珍不禁想起了往昔,想起了与毛主席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记忆是如此清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贺子珍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同曾经的爱人做着最后的告别,虽然她未能在他临终前见上一面,但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终于能好好地看上他一会儿。

从毛主席纪念堂中出来,贺子珍悄悄地擦干了眼角的泪水,她抬起头,眺望远方,那里是毛主席为之奋斗终生的地方,也是她和所有革命者心甘情愿守护一生的所在。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默默地走完了其孤孤单单的一生。

参考资料:

中国军网:《毛泽东说,这是对他最好的一个女人》

央广网:《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爱情故事:主席追求了很久》

中国新闻网:《毛主席苦苦追求贺子珍 多年后北京"相会"十分钟》

4 阅读:1817

不急不躁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