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典故:不欺暗室

郑懿 2023-05-04 21:09:0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45/100天

不欺暗室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蘧(音同渠)伯玉的人,是卫国的大臣,也是卫国有名的贤人,他为人十分正派,很得卫灵公的欣赏与信赖。

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听到马车的声音,可车声到宫门时却消失了,过了一会儿,车声又响起来。

卫灵公就问夫人:“你知道刚才过去的人是谁吗?”

夫人说:“应该是蘧伯玉。”

灵公问:“你怎么知道是他呢?”

南子说:“君子是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的,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为的是怕车声打扰国君。

忠臣和孝子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黑暗之中没有人能看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

蘧伯玉是我们卫国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对国家恪尽职守。他不会因为是黑夜,没人会看见就忘记礼节,所以我觉得是他。”灵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灵公与夫人开玩笑说:“不是蘧伯玉。”

夫人听后马上给灵公上酒道贺。

灵公说:“你为什么要向我道贺呢?”

夫人说:“开始我以为卫国只有蘧伯玉一个人是这样的贤德之人,如今知道在卫国还有个和他一样贤德的人, 那么我们国家就有两个贤臣了。国家多贤臣,是国家之福,怎么能不向您道贺呢。”

卫灵公听了,很佩服南子的远见卓识,就接过酒喝了,笑着把真相告诉了南子,并说:“第二个贤臣倒是还没有找到,可你却是我的贤妻子啊!”从此,他对南子也更加敬重了。

——西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

释义

即使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欺心的事。形容心地光明坦荡。

反思

蘧伯玉在没人的时候,依然遵守礼节,表明这是他发自内心遵守的,是他的做事原则。

蘧伯玉的“不欺暗室”,是一种“慎独”。

所谓“慎独”,即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景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我最近刚入职辅警,目前正在进行培训,有队列训练、体能训练、执勤动作等。

有时候培训队长有事,我们自行训练,这时候就体现出不欺暗室了。

虽然没人监督,但我们依旧认真训练,一板一眼,不是做样子。

训练就要有效果,不然就白练了,是自欺欺人,一点用也没有。

而且训练本来就是对我们自己有用,等培训完实际上岗,执勤时就会用到。如果站得歪歪扭扭,精神萎靡不振,会被群众笑话,丢辅警队伍的脸面。

我现在写文章、背诗,也是慎独的一种形式。

没人实际监督我,即便我不完成写作、背诗的任务,也没人能指责我。

真正监督我的,是我自己的内心,是我给自己定的任务、要求、目标。

我希望通过写作,让我不断学习知识、消化知识、应用知识,锻炼思维,让我的底蕴更深厚。

通过背诗,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意境,培养气质。

慎独,是表里如一,人前人后一个样;是坚持原则,有自己的做事准则,做自己。

慎独,是一种情操,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种坦荡。

欢迎点赞,转发给我鼓励~

我是郑懿,坚信高效阅读要输出。关注我,陪你一起持续进步。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