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40岁以后,还是这三种心态

紫巧说情感 2024-10-14 20:44:02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既是浪漫的象征,也常被文人们调侃。

莫泊桑曾戏谑地说:他唯一能忍受埃菲尔铁塔的方式,是在塔下的餐厅用餐,因为那是唯一看不到它的地方。

正如他的这番言辞,莫泊桑的作品同样充满了矛盾和讽刺。

小说《项链》正是这样一部让人唏嘘不已的作品。

故事的主人公马蒂尔德因一条遗失的项链,付出了整整十年的艰辛劳作。

最终她发现,这条项链竟然是个假货!

但比假项链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她的弱者心态,将她一步步推向了深渊。

受害者心态,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工业革命刚刚结束,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城市化加速,阶级日益分化,财富和地位成为评价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马蒂尔德,天生丽质,却出身于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只得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

为此,她整日沉浸在痛苦中,觉得自己生来就该享受奢华,而不是居住在这样简陋的房子里,只有一位女仆相伴。

她无时无刻不在幻想着高档生活:

华丽的高脚灯、珍贵的古玩、芬芳的客厅、高大的男仆、闪亮的银器和精致的鲈鱼……

尽管丈夫对她体贴入微,但在马蒂尔德眼里,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职员,无法带给她想要的上流社会生活。

一天,丈夫满心欢喜地带回一张难得的晚会请帖。

然而,面对这张请帖,马蒂尔德眼中只有愤怒、不满与委屈。

她抱怨没有能穿的出去的衣服,她焦虑没有首饰的寒酸。

马蒂尔德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如此不满,可是她忘了,除了美丽,她还有爱她的丈夫、中产阶级的身份,和一个替她料理家务的女仆。

但她对这一切视而不见,满腹抱怨,却从没想过改变自己的心态,或者做出任何努力。

而这抱怨的背后,是她不敢接纳真正的自己,她不敢面对自己的阶层、财富状况,也不敢正视自己内心的空虚与虚荣。

她恐惧平凡和普通,恐惧被别人看不起。

这些恐惧让她只得依赖外在的物质和他人的认可去寻求价值感。

我们中的许多人,或许也和她一样:抱怨他人,抱怨世界,仿佛命运总是和他们作对。

这样的心态往往源于内心的自卑。

在它的驱使下,人们害怕面对自己的不足,也害怕承认现实的局限性,因此选择责怪外界,逃避责任。

长此以往,抱怨使人内心逐渐封闭,自己则像海面上的一叶孤舟,随波逐流,始终无法掌握自己的方向。

摆脱这种心态的方式,就是承认自己的现状,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实。

允许花为花,允许树为树,允许自己做自己。

只有当我们勇敢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满,才能从容地走出困境。

面子至上,没有稳定的内核

玛蒂尔德为没有首饰参加晚会而痛苦万分时,丈夫建议她戴几朵玫瑰花作为装饰。

但她立刻拒绝了,她觉得再没有比这样一副穷酸相,出现在那些阔太太中间更丢脸的了。

幸好,她从一个有钱的女友处,借到了一串美丽的钻石项链。

她带着这条项链去参加了晚会。

那个晚上,马蒂尔德光彩夺目,她尽情享受舞会的欢乐,直到凌晨四点。

离开时,为了避免别人看到自己拿不出手的外衣,她受着冻就跑出了门。

然后她又和丈夫在黑夜中一路哆嗦着,沿着塞纳河寻到了一辆旧马车。

当他们凄凄凉凉地爬楼回家后,马蒂尔德却惊恐地发现借来的项链不见了!

所有的疲惫和寒冷似都乎凝结在了空气中,马蒂尔德和丈夫此时心沉到了谷底,强烈的恐惧感让整个世界瞬间崩塌。

惊慌失措中,他们并没有把项链丢了的事情告诉朋友。

而是找到了一串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却无比昂贵的项链,还了回去。

但这条项链太贵了,他们为此倾家荡产。

他们不得不辞退了女仆,搬去了更小的房子,还欠下了巨额债务。

为了还钱,他们同时做着几份工,辛苦劳作了整整十年,终于还清了这笔账。

玛蒂尔德害怕被富太太们耻笑寒酸,害怕告知朋友实情后的尴尬。

她为了这些可怜的面子和别人的眼光,耗尽了自己的青春和钱财。

有很多人也是如此,常常为了面子勉强自己。

我们或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夸奖而心情大好,也可能因为别人一句批评而感到痛苦。

如果总是这样,生活便成了一场追逐外在评价的游戏,内心却变得越来越空虚。

这种人因为没有强大的内核支持,终将会耗尽内心的力量。

冯唐说过:“做事第一,脸面第二。把成事放在自己的面子前面。”

没有人是完美的,与其担心“我做错了怎么办”“做不成怎么办”“别人批评我了怎么办”,不如尝试为自己设立内在的小目标,积极行动。

不需要多么荡气回肠的壮举,一件一件小事儿就会帮助我们慢慢建立自我认同,做到从内寻找价值。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真正的力量,来自内心的坚定。

当我们能够坦然面对外部的批评或认可时,才会拥有真正的自由和安宁。

短线思维,不重视未来可能的后果

马蒂尔德借首饰时,朋友非常大方,随手取出一个大首饰箱,任其挑选。

不仅如此,面对马蒂尔德想借钻石项链的请求,朋友也爽快地答应了。

马蒂尔德只顾激动地搂着朋友亲吻,完全没有怀疑借出如此昂贵的项链,朋友竟连一丝犹豫、一句提醒都没有。

可从发现项链丢失的那一刻起,马蒂尔德和丈夫就被恐惧席卷了。

他们似乎无法面对朋友可能的抱怨或质疑,又似乎害怕朋友知道他们没有能力负担如此昂贵的物品,配不上这样的圈子。

他们选择了隐瞒真相,去找一条近乎一样的项链。

幸运的是他们按照项链盒子里印的字号很快找到了珠宝商,却发现只有盒子是在这里配的,而项链不是。

他们对此也没有引起丝毫的怀疑,只顾继续奔波于珠宝店间寻找。

终于,在王宫附近的一家店里,他们找到了。

将近四万法郎的价格,让丈夫用光了父亲留下来的遗产,又东拼西借的签了不少吃亏的借约。

当马蒂尔德将项链还回去时,朋友只是抱怨她应该早点还的,连盒子都没有打开。

马蒂尔德对此不仅毫无疑心,还正中下怀,她生怕朋友发现项链被掉了包,当她是个窃贼。

为还债,这十年间,马蒂尔德做了家中所有的粗活笨活,穿着再普通不过的衣服,在店铺和人为一两个铜板争吵不休。

马蒂尔德的可悲不仅仅在于丢失了项链,或者为偿还项链而辛苦十年。

而在于在做出决定前,她和丈夫没有好好思量一番,也完全不考虑可能的后果。

或许,这场高端舞会和假项链超出了他们的日常经验。

但更有可能的,是他们一贯的短线思维模式,阻碍了他们看到其他的可能性:

如果直接告诉朋友真相,结果会不会完全不同?

缺少思考的行动,可能会让我们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改变短线思维的关键,是在面临问题时保持冷静,站在更远的角度审视,思考每个决定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

去坦然面对现实,勇敢地承担应负的责任。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项链》中的马蒂尔德因为弱者心态,导致她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过度在意外界的眼光,做出短视的决定,最终走向了命运的深渊。

读罢她的故事便了然:

真正的力量并不在于外在的财富或地位,而在于我们内心的坚定与自由。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我们或许无法掌控所有的外部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这些挑战。

内求诸己,不假外物;不急不惧,向下扎根。

即便我们身处风雨之中,亦能从容而坚定。

作者 | 诗漫·静看诗酒,两个女孩儿的妈妈,9年公立名校教学经验,4年私立创新学校管理经验。热爱阅读与写作,追寻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0 阅读:12

紫巧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