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反驳,就是用事实去打他们的脸
某次出差,搭别人的便车,路上几个人闲聊,聊到交通通勤的话题。
我们县的交通,顿时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距离省会城市900多公里,距离州府500多公里。
到以上两个地方都要一天时间。
我们几个就在畅想,要是通了高速,往返时间会不会缩短一些?
“那还用想,肯定会缩短啊。”
“问题是好久通的,不会等到我们退休了都还不通吧?”
“很有可能啊。”
“还是不要抱太多希望,免得会得到更多失望。”
“也是啊。”
“现在折多山的隧道在修了,听说今年十月份可以通车,如果是的话,可以节省一点时间。”
开车的司机接过话,“能节省多少时间呢?估计不会节省什么时间的。”
场面一度很尴尬。
同车的另一个伙伴说话了,“修隧道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下雪等极端天气车辆翻越折多山时造成的交通拥堵。”
是的,这样说没毛病。
有效避免了争端,还把思路引向了解决问题的路径。
完美避免了尴尬。
但打通折多山隧道仅仅是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吗?
肯定还有其他目的的,对吧?
不然,国家也不可能投入重金在打通隧道这件事上。
一是可以有效规避极端天气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大大提高通行的效率;
二是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是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可以大幅缩短穿过折多山的时间,通过隧道穿越折多山,可能最多半小时;但如果沿着盘山公路翻越的话,起码一个半小时;
相比之下,走隧道要节省一个小时。
可能司机就只是开车,除了开车,对时间估计是没什么观念吧。
开半个小时是开车,开一个小时也是开车,多开多快乐。
但对我们这种坐车的人来说,出来一趟,动不动就坐八九个小时、坐车坐到屁股疼的人来说,恨不得早点到目的地躺下休息。
节省一个小时,已经是不短的时间了,对我来说。
没过多久,在另一次接待会上,我的观点很快得到印证。如果隧道开通,将缩短我们的往返时间。
这话是这个行业的一个专家说的。
当时在讨论县上的经济问题,他分析道,现在高速虽然没通,但折多山的隧道很快就要通了,将为你们的交通物流运输节省1—2个小时。
总算遇到一个与我观点相似,语言相通的人了。
这可不是我瞎说的。
跟认知不同的人聊天,对某件事的看法不同,很正常,但没必要持续争论。
因为再怎么争论,也无法改变客观、既定的事实。
最好的反驳,就是用事实去打他们的脸。
夏虫不可语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