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懂得请示汇报的人,职场少走一半弯路

稽圣 2024-08-13 22:23:55

曾国藩:懂得请示汇报的人,职场少走一半弯路

《桃源仙境图》.明代.仇英

读史使人明智。

大家好,这里是“稽圣谈历史”。

今天我们来讲:职场中的请示与汇报。

《韩非子》中说过:“专制擅命,径为而无所请者,可亡也。”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擅自独断专行,自己径直处理事情而不向君主请示,国家可能会灭亡。

咸丰十年(1860)四月,清军江南大营溃败。

经过反复考虑,权衡利弊,曾国藩准备移军祁门。

但曾国藩没有马上行动,而是写了一封奏折,说明方案,分析利弊,呈给咸丰帝。

咸丰帝看完之后,非常满意,认为恪守臣子职分,事无巨细,先奏后办,下令恩准,给予支持。

曾国藩的做法,就是一个尊重领导,注重汇报的好例子。

我们再来看周总理的一段批示。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期间,熊向晖以新闻联络官的名义,负责中国代表团新闻办公室的工作。

在新闻发布会期间,熊向晖没有请示,拒绝了中央社”驻巴黎记者王家松要求参加。

事后,受到了周总理的批评。

周总理说:“组织性纪律性是重要的,但不是事事都要请示,那叫不负责任。

重大的、没有先例的问题应当事先请示,有时来不及请示,就需要当机立断,但要断得正确。

要做到这一点,不只靠水平和经验,关键在于事前进行周密的考虑和认真的准备”。

为什么请示汇报这么重要呢?

我们要从领导的角度来看。

领导者,一般都是掌握宏观事情,忽略微观细节,由下属去完成实际事务。

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所需要面对的事情非常多。

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因此无法做到关注所有的细节。

那么,他们必须从众多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脱离出来,从宏观上去把握,掌握关键环节。

这样,才能保证组织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而这样做,会带来一个问题,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时刻猜疑。

他们会担忧下属会不会事情没有做到位,有没有暗中做手脚,该怎么去监督下属。猜疑心因此就产生了。

作为领导者,他们也渴望掌握命运的感觉。他们希望自己有权威感,能够受到尊重。

以上,就是领导者的内心所想。

理解了领导者的内心想法之后,我们就知道该怎么与领导者正确相处了。

首先,没有领导会喜欢下属事事都汇报,也不喜欢下属什么都不汇报。

事事都汇报。说明这个下属没有灵气,缺少主见,把握不住关键,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处理。

什么都不汇报。说明下属喜欢大包大揽,自作主张。或者是缺乏自信,是害怕汇报多了,让领导觉得自己是个傻子。

所以,什么都不汇报,什么都汇报,都不是恰当的方式。

一方面,会让领导者觉得自身权威受到威胁,不受到尊重。一方面,会给领导者增加额外的负担。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

当自己经验不够的时候,多请示,多汇报,是能够获得更多的经验,避免重复犯错。

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关键节点,能够得到领导者的指点或支持,对事情的推进,都是极大的帮助。

据统计,上下级关系中80%以上的不和谐都是由沟通不畅导致的。

所以,平时注意汇报请示,能增进与领导的关系,能让领导放心,不产生过多的疑虑。

那么,我们应该做好汇报呢?

总的原则是,挑选重点、关键的事情,找准合适时机向领导汇报。

1、关键地方多请示

关键地方,多征求领导的意见,把他们的意见融入到自己的方案中。

这会让领导觉得自己受到尊重,有掌握大局的感觉。同时,又不会陷入到细枝末节的事情当中。

2、完成效果多展示

对于领导者,最关心的是事情的完成情况,能取得什么效果。所以,汇报的时候,避免一味地讲细节,而是要说怎么做的,做了有什么效果。

3、多说方案少提问

在汇报的时候,要带着自己的方案,请领导拍板决策,而不是让领导给方案,也不要只提出问题,不给出方案。

汇报请示,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这件小事,如果没有处理好,是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大部分的领导者,没有过多时间与精力,了解微观细节的东西。所以,作为下属,要及时反馈关键问题,汇报效果,提出方案供领导者决策。

这样,不仅能避免领导者产生不必要的担忧与怀疑,也能增进与领导者之间的联系,获得更多资源与支持。

好了,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了。

共勉。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稽圣谈历史

点亮「在看」,支持作者。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