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辽阔的海疆,可是一直到明朝永乐年间皇帝朱棣才派遣“三宝太监”郑和开始了中国人第一次对大海的探索。大明永乐三年,即公元1405年,郑和奉皇命驾驶宝船,带领着水手护卫以及相关人员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下西洋之举。
郑和前后一共七次扬帆远航,历时28年之久。这七次下西洋之旅,郑和的船队一共去过30多个国家,根据史料记载,最远到达过东非以及红海附近。
在郑和下西洋599年之后的2004年,从非洲肯尼亚发出的一封远洋信件,再一次将世人的目光给拉回到了59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中。
这一切还要从一个名叫姆瓦玛卡·沙里夫的非洲小姑娘说起。
寄给中国大使馆的神秘信件2004年9月的一天,中国驻肯尼亚郭大使正像往常一样收拾着办公桌上的资料,马上就到下班时间了。
这时候,秘书突然走了进来,将一封写着“中国大使馆收”的信件放到了桌子上。
这份看上去很普通的信件,内容却很不普通。
秘书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再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决定将信件递到外交大使手中。
默默地看完信件,郭大使让秘书详细介绍了这封信件的来历。
原来这封信是由肯尼亚一位女高中生写的,在信中她说自己的祖先曾经是跟随着郑和下西洋的水手,她们家族是中国人的后裔,她想要到中国去看看,希望能够得到中国大使馆的帮助。
秘书还告诉郭大使,这个小女孩的家族就在肯尼亚的帕泰岛上,他们家族确实一直都流传说祖先是流落当地的中国水手。
而且这个岛上的一些人还有着中国姓氏,据说他们还保存着相关的证据。
郭大使没有立刻就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而是让秘书安排一下行程,他需要亲自见见这个叫姆瓦玛卡·沙里夫的高中女生。
这天大使馆一行人坐船来到了帕泰岛上,还没有下船,远远的就看到一个穿着肯尼亚传统服饰的女孩正朝着船只的方向眺望。
她就是这一次郭大使要见的姆瓦玛卡·沙里夫。
下船走到小姑娘的跟前,郭大使微笑着和小姑娘握了握手,然后仔细的端详了一下她的模样。
姆瓦玛卡·沙里夫相较当地人,皮肤确实更细的白皙一些,脸部带有比较明显的东方人外貌特征,尤其是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更是充满了东方色彩。
虽然还没有看到更加确凿的证据,但就这个小姑娘身上东方人的特征,已经基本上可以判断,小姑娘信中所说的事多一半是真实的。
跟随着姆瓦玛卡·沙里夫来到了她的家中,大使馆的一行人受到了热情的款待。
老迈的村长是姆瓦玛卡·沙里夫的爷爷,他在知道郭大使等人来的目的后,特别激动,还专门拿出了一本古老的书,指着上面的图案给郭大使等人讲了一个他们这里流传了几百年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正是西东方来的水手们,他们帮着本地人除掉了周围的猛兽,还教会了他们一些先进的生存手段。
甚至他们还在当地留下了自己的血脉,这也是本地人称自己是中国人后裔的原因。
回到大使馆,一行人开了一个碰头会,一致认为这件事情还是要更加慎重,应该找国内有关研究明朝历史的专家学者来当地专门做一次考证。
寻找确凿的证据驻肯尼亚大使馆传回来的消息,在国内历史圈子里面掀起了一阵小高潮。
谁都没有想到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上,竟然还有曾经郑和他们下西洋遗留下来的血脉。
一时间很多明史方面以及考古方面的专家,都想要到肯尼亚来亲自寻找更加有说服力的证据。
要是能够确定这些人真的是当年明朝水手后裔的话,这将会给研究明朝历史带来很大的帮助。
经外交部研究后决定派遣一个由考古和明史学者组成的专家团,亲赴肯尼亚做相关考察。
国内专家团的到来让郭大使十分的高兴,为了便于专家团的工作,郭大使还专门跟肯尼亚方面做了协调,并安排了专门的翻译一起行动。
历史记载中,虽然有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达非洲的记录,但是这记录只有寥寥数语,无法带来更大的帮助。
为了找到有力的物证,专家团将肯尼亚之行的第一站选在了肯尼亚国家博物馆。
在那里经过专家们的仔细研究,还真找出来几件带有明朝特征的文物,经过高科技取样对比,确定这些文物的确是600年前由明朝流传下来的。
这一发现让专家团十分高兴,这说明当年郑和的船队确实曾经在这里驻扎,并且还和当地产生过交流。
肯尼亚之行的第二站,专家团来到了姆瓦玛卡·沙里夫她们生活的村子,这里也将是他们这一次考察最重要的地方。
由于时间已经太久了,很多东西都在岁月的长河里面渐渐消失。
专家团所能找到有用的东西很少,除了姆瓦玛卡·沙里夫她们家有一个品相稍微完好的青花瓷碗,其他找到的东西很多都是一些瓷器的碎片。
这个青花碗器型还算完好,可以看出拥有者很爱惜,只可惜碗底并没有落款,不然事情就简单多了。
据说这是当年的水手们吃饭用的器具。
文物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个碗以及其他村民所带来的瓷器碎片都源自明朝初年,基本上可以肯定随着郑和下西洋的水手们确实曾经有部分人来过这里。
之后的取样对比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些瓷器确实都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东西。
虽然这一次没有能够找到直接的证据证明姆瓦玛卡·沙里夫确实是中国水手的后裔,但这些佐证也足够说明问题了。
在知道自己的身份被认可之后,姆瓦玛卡·沙里夫一家激动的留下了眼泪。
对他们来说,这将近六百年的等待终于是换回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他们的祖先如果知道的话,估计也会十分高兴和开心的。
难忘的中国之行2005年恰逢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南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作为曾经水手的后裔,姆瓦玛卡·沙里夫受到了当时南京政府的邀请。
得知自己被中国邀请后,姆瓦玛卡·沙里夫激动的语无伦次,只知道一个劲的点头。
2005年6月底,她跟随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乘飞机来到了中国。
对姆瓦玛卡·沙里夫来说,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行程,她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见到祖辈们阔别六百年的故土。
到了南京之后,繁华的都市让初来乍到的姆瓦玛卡·沙里夫显得很是拘谨,她紧紧的跟着陪同她的工作人员,对大家的热情欢迎,腼腆而又害羞的小心回应着。
不过很快她就被中国人的热情所感染,慢慢的放开了。
姆瓦玛卡·沙里夫会说一点汉语,虽然口音很重,但仔细听还是能够听懂。
南京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她,面对镜头,姆瓦玛卡·沙里夫磕磕绊绊的讲述了自己祖辈的传说,并且还用汉语说了句“我爱中国”。
后来她还被安排专门去了太仓参观,哪里曾经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她的祖辈就是从这里出发然后一路远航最终到非洲的。
在太仓她参观了很多郑和船队留下的遗址,并且还专门去看了非洲进献长颈鹿的壁画。
这次中国之行给姆瓦玛卡·沙里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暗暗的在心底发誓,以后一定要再次来中国留学。
高中毕业之后,郭大使帮她完成了这一心愿,姆瓦玛卡·沙里夫如愿以偿的获得来中国留学的资格。
在中国留学的日子里,学校不但免除了她所有的费用,而且还给她申请了最高的奖学金。
这让姆瓦玛卡·沙里夫不用为资金所发愁,可以一心一意的学习。
由于妈妈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姆瓦玛卡·沙里夫的专业选择了医学,她希望自己学成归国之后,可以用医学知识帮助到家乡的亲人。
在中国,她一共生活了7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面她不但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大学毕业证,而且还掌握了流利的汉语。
毕业之后,除了肤色,姆瓦玛卡·沙里夫已经和中国女孩完全一样了,她交了很多的朋友,还拥有了自己的中国名字 。
«——【·结语·】——»
虽然很喜欢中国,但是姆瓦玛卡·沙里夫后来并没有留在中国,而是回到了肯尼亚去工作。
她平时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跟身边的同事讲有关中国的一切,那一段经历是她人生中最快乐,也是最幸福的时刻。
回国的姆瓦玛卡·沙里夫为了中肯友谊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她一直都没有忘记自己身上带着的中国血脉。
参考来源:肯尼亚“中国女孩”重访太仓 要将中医文化带回非洲家乡,2023-09-25 20:59·引力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