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4日清晨,熬了整整一夜的毛主席神色疲惫,但仍不愿放下手中的那杆钢笔。
缓缓抬头望向窗外渐渐泛起光亮的天际线后,这位新中国的伟大领袖长长舒了一口气,只见他毫不犹豫地拿起电话筒,熟练地拨动着号码。
不一会儿的功夫,话筒里便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喂,是毛主席吗?怎么这么早就打电话来啊?”
闻听此言,毛主席会心一笑,电话那头不是别人,正是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
而且从对方清晰的吐字上可以听出,周总理也是一夜未眠。
毛主席用浓厚的湘潭口音回应道:“不是醒得早,而是一夜没睡哦”。
说完此话,他又紧接着跟了一句:“恩来不也是一样嘛”。
作为在革命年代并肩作战的两位老革命家来说,几十年的共事早已达成了极高的默契,虽然毛主席并没有说明此番电话究竟有何深意,细心的周恩来总理便料到肯定有事情要嘱咐。
想到这里,周恩来赶忙放下手中的文件,便急匆匆地朝着菊香书屋赶去。
此时已是夏末,清晨的微风中夹杂着一丝寒意,周总理自顾自地轻叹了一声:“秋天快要到了”,便缓缓推开了房门。
毛主席正倚靠在客厅的圆背椅上,熬了个通宵的他显得有些精神萎靡,但听到动静后还是本能地打起精神来。
见来者正是刚刚通过电话的周总理,毛主席没有过多的寒暄,便直接将手中的一张稿纸递了过去:“恩来,你先看一看,要是没有问题的话,今天上午就由国务院发表声明吧”。
周恩来简单看了两眼,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后应道:“我觉得没有问题”。
然而,就在周总理按照毛主席的指示,重新润色、拟定了一篇文稿,并交由外交部发表声明之后,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此声明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恶意诽谤,惶恐不安的他们开始不择手段地寻找对策,对我国施加威压。
于是在不久之后,美国竟不管不顾地找到了龟缩于宝岛台湾的反动派,在金门岛附近海域发起了一场联合军演。
与此同时,英美等欧洲国家也纷纷发表言论,要求新中国立即收回这一声明。
可这种恐吓是不会吓倒已经挺起脊梁的中国人民的,毕竟在数年以前,志愿军部队已经在朝鲜半岛上和对手们进行了一番较量,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而这次,面对西方国家和反动派的挑衅,驻守在福建沿海的解放军部队当即做出反应,顷刻之间便向金门岛发射出上千枚炮弹,最终迫使美国中止了这次军演。
显而易见,这是中国军民面对帝国主义挑衅的又一次胜利。
而戏剧性的一幕是,当毛主席宣布这一新规定时,遭到了西方国家的百般阻挠,可没成想20多年之后,他们竟然将毛主席提出的这条新规奉为了国际惯例。
然而疑团也就此铺设开来,毛主席究竟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什么、以至于西方国家做出如此巨大的反应?而此次事件最终又有着怎样的结果呢?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虽然撤退到了台湾,但他们始终对我国沿海地区虎视眈眈。
为了实现所谓的“反攻大陆”的美梦,老蒋使出浑身解数讨好美国,从他们手中源源不断地获得资金支持、以及先进的武器装备。
与此同时,美国的海军舰队也时常会在台湾海峡、南海等海域游荡,严重威胁了我国沿海地区的安全。
每当看到这样的电报,毛主席总是会愤怒地说道:“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必须结束那段‘有海无防’的屈辱历史,把我们自己的领海主权管起来”。
外国军舰肆意驶入我国沿海地区耀武扬威,已经引起了众怒。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不久之后毛主席便喊来周恩来,要他代表外交部邀请一些国际海洋法的专家们,一同研究新中国的领海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海洋国门”究竟应该设在何处。
周恩来接到这项任务之后,也是感觉十分棘手,毕竟要想找这方面的专家还是比较困难的。
此时,在国务院外交部工作的乔冠华看出周总理的心事,便推荐了一个人。
“总理,倪征燠是国际法方面的专家,现在担任咱们外交部的顾问,不如请他去和毛主席见一面”。
闻听此言,周恩来原本忧心忡忡的脸上这才露出笑意,不禁大呼:“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倪征燠在当时可谓名声远扬,他曾在斯坦福大学深造,留学期间如饥似渴地钻研西方的法律,掌握了极为完备、深厚的法律知识。
回国之后,他便致力于教书育人,并且在二战结束后参加过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审理。
由于当时证据不足,无法给土肥原、板垣等战犯定罪,是他顶着巨大压力,依靠丰富的学识进行了一连串控诉,最终将这群战犯绳之以法。
当周恩来说明来意之后,倪征燠便当即同意了下来,并且颇为激动地说道:“其实咱们的领海线问题早就应该改了,我这就跟您去见毛主席”。
于是在1958年8月22日这天,周恩来邀请倪征燠、并在外交部部长助理乔冠华的陪同下,一同来到了菊香书屋。
一行人走入房中时,毛主席正俯身在书案旁埋头苦读。
听到身前传来响动,便猛地抬起头,恰巧与倪征燠的目光对在了一起。
毛主席脸上满是欣喜,因为听说过倪征燠的事迹,对他在东京审判时的出色表现极为赞赏。
热情地与之握手后、毛主席便迫不及待地请他谈谈我国的领海宽度究竟应该设定在多少。
话音落下,倪征燠却面露难色,沉吟了许久才喃喃说道:“据我所知,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领海宽度”。
事实确是如此,早在1930年召开的第一次国际法编纂会议上,就曾讨论过这个问题。
当时,共有40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除了有7个国家对此不感兴趣、宣布放弃讨论之外,其中美、英等12个国家认为,领海宽度应该设定为3海里;而其余的21个国家则一致认为,这个宽度根本不足以保证一个国家的领海安全,所以应该大于3海里。
由于双方各执一词,这次会议最终也没能得出定论。
毛主席静静地听着,眉头却不自觉地微蹙起来,眼神中闪烁着熠熠光芒。
直到倪征燠说完之后,他才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刚才你说的时候,我就十分不理解,当初举行会议讨论时,为什么要围绕这个3海里的距离不放呢?”
闻听此言,倪征燠笑道:“还是因为火炮的射程问题啊”。
原来,从18世纪开始,由于世界各国火炮的最大射程只有3海里,再远一些的距离很难达到火力覆盖,所以这也就成了领海宽度的一个标准值。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军事技术陡然提高,火炮射程也有了极大的延长。
虽然许多国家也随之要求修改领海宽度的规定,但却被美、英等军事强国用各种手段拒绝了。
倪徵燠还提到,西方国家军事力量强,可以肆无忌惮地在海洋上航行,条条框框自然无法约束他们。而那些军事力量弱一些的发展中国家,却要被这些规定所束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设定12海里作为领海宽度是合适的,这样也能阻止那些军事大国进入我们的近海”。
听到这里,毛主席豁然开朗,但这毕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不能贸然做决定,还是需要反复地商讨。
于是在1958年9月1日,毛主席决定再召开一次会议,而会议的地点就设在北戴河。
参加此次会议的,包括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国防部长彭德怀、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总参谋部作战部长雷英夫,以及法学家刘泽荣和州鲠生等人。
会议刚开始,毛主席便提出了要将我国领海宽度设定为12海里的想法,却引起了刘泽荣的担忧。
“如果宣布定为12海里的话,英美肯定不会同意,说不定还要打仗”。
而毛主席则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我们是希望和平、不愿打仗的。可真要打,我们也不怕,在朝鲜的时候就已经较量过了,也不过如此”。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毛主席反复在脑海中思量这个问题,甚至通宵达旦地坐在书房中,推测着各种可能发生的阻碍。
终于在9月4日这天凌晨,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在草稿纸上写了下“要将新中国的领海线宽度设定为12海里”这句话,并交到了周恩来的手中。
对于这个决定,周总理是有思想准备、并且表示支持的,所以在看过上面的内容之后,只是简单地说了句:“我觉得没有问题”,便匆匆返回西花厅,交由外交部的同志发表了声明。
结果也确实如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当这份声明发表之后,当即引起了美帝国主义的反对,甚至还纠集西方诸国发出威胁:倘若不遵守3海里的国际惯例,就要使用武力。
要知道,12海里的领海线宽度,足以将金门、妈祖等岛屿涵盖其中,到那时不光美国再也不能接近我国沿海,就连国民党反动派都是失去这块屏障。
于是,狼狈为奸的两拨人马一拍即合,决定借着联合军演的名义、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1958年9月8日,也就是我国发表声明的第五天,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带着反动派的几艘补给舰船,悄悄地朝着金门岛驶来。
眼看对方已经进入我国12海里的领海线,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政委叶飞紧急向中央发去电报,汇报了这个情况。
当毛主席看过电报内容后,没有半点犹豫便下达了反击的命令。
“敌人已经进入了我国领海,绝不能让他们继续嚣张下去,福州军区可以对来犯之敌进行反击”。
接到命令后,韩先楚、叶飞当即给已经做好准备的炮兵部队下达指示。
顷刻之间,隆隆的炮火声响彻云霄,数百门大炮犹如火蛇一般,将炮弹射向敌人的舰队。
不一会儿的功夫,反动派的几艘补给舰被击中,燃起熊熊大火。
一旁的美军第七舰队的官兵见状吓破了胆,他们没想到竟然真的会交火,嚣张的气焰瞬间全无。
为了不被击沉,第七舰队抛弃了着火的补给舰,狼狈地朝着太平洋深处逃窜。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美帝国主义被震慑住了,他们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再也不敢进入我国12海里范围内的海域。
要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我们是持有蔑视态度的,便毫无顾忌地派兵入侵朝鲜半岛。
而历时三年之久的抗美援朝战争,让美国收起了轻视的态度,并且认识到中国陆军的强大。
虽然不敢再挑起陆地上的战争,但敌人忘我之心不死,仗着手中先进的航空母舰战斗群时不时在海洋上搞摩擦。
可他们始料未及的是,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修改了我国的领海线宽度,以后他们胆敢继续在海洋上耀武扬威,解放军海岸部队必定会用炮弹去“迎接”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之后、亚非拉的许多国家开始纷纷效仿我国,决定实行12海里领海线。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这个行列,再加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也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规定。
1982年,联合国通过集体表决的方式,最终将“12海里领海线”写入了《海洋法公约》。
而此时,距离我国率先宣布执行这一规定,已经过去了整整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