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不能忽视生态空间资源
蒋高明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食物短缺和食品不健康将对我们这样有14亿人口的大国造成严重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决不能指望发达国家来解决,那是被人卡脖子的事情。目前,过热的房地产是造成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占补平衡”导致耕地“上山”,要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又要森林、草原、湿地、荒漠产生生态效益,就得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空间。实际上,林下和草原是非常理想的养殖环境,阳光、空气、温度、湿度、水源、土壤、地被环境远比集约化养殖环境优越得多。
养殖是用粮食换肉,所需要的只是空间。但是,目前的集约化养殖,是在空间昂贵的农区搞,这样成本就无形中增大了。农民们为保证利润,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每年养鸡5-6茬,以缩短禽类生理周期和降低风味为代价。将集约化养殖的禽类解放出来,让它们到林下和草原自由觅食,从禽口里“夺”食,等于粮食增产,同时解决了禽类食品安全问题。
从我们在山东和内蒙古做的试验看,空间完全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可惜被长期忽视了。草原除了提供空间外,还可提供食物。自由活动的鸡可将昆虫,草籽,草叶等作为食物充分利用,节省三分之一以上的粮食,等于向草原“要粮”。从空间上看,全国如三分之一的鸡进入草原,那么每只鸡可享受的空间可达3.85亩(2568平方米),而“工厂化”养鸡空间是0.1~0.12平方米。近4亩的草原生态空间,加上大量的草籽和昆虫,即使一点粮食不喂,养活一只鸡是根本没有问题的,对草原根本不会造成危害。如果这种技术推广开了,那么,全国仅从鸡嘴里就可夺食329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增产6.8%。
利用北方闲置的丰产林养鸡,收入可达4000元/亩/半年(未计劳动力,因为农民为自己干活是不发工资的),每年养两茬没有问题,因为时间上很充裕。华北杨树林下能够吃的东西不多,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松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里大量的树籽、昆虫、草叶都可以通过鸡而变成“粮食”。
利用生态空间养禽,一可解决集约化养殖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二可解决严重的粪便污染问题,三可解决向草原和丰产人工林的施肥问题,四可解决国家粮食增产问题,实乃一举多得。
该技术大范围推广的关键不在农村生产这头,而在城市消费这端。放心有机食品应当在城市富裕人群中推开,实行阶梯消费,利用城市富裕人群的自觉消费带动解决经济相对落后、但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的生态保护。要在城市开有机食品“窗口”,通过市场杠杆作用使有机食品大量进城,并卖出应有的价钱。一旦这个“生产-消费”链条建立起来,就可以实现城乡良性互动了。
生态空间养殖非常适合劳动力廉价且勤劳的中国。如果下一步我们将目光盯着发达国家的餐桌,那么,中国农民在保护自己生态家园的前提下,赚了外国人的钱,还增加碳汇,减缓全球变暖。
日本天价大米和美国昂贵猪肉进军中国市场,那是拿他们的劣势来拼我们的优势。发达国家劳动力昂贵,空间小,而我们劳动力便宜,生态空间复杂多样。我们放着自己的这个优势不用,而花外汇进口发达国家的食物,岂不是“本末倒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