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自彼得大帝时代以来,疯狂向四面扩张,拼命寻找合适的出海口,沙俄对海洋的执念之深,让其他所有大国都无法想象,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无论是沙俄也好,还是苏联也好,都在拼命向海洋进发,他们先是抵达了波罗的海,然后抵达了北冰洋,再夺取了黑海北岸,先后有了摩尔曼斯克、圣彼得堡、塞瓦斯托波尔、索契、敖德萨等重要港口。
但是这些港口有着各自的缺点,黑海北岸的港口受制于土耳其海峡,毕竟俄罗斯和土耳其是数百年的死仇,沙俄的商船或者舰队出黑海的航线却被土耳其卡着脖子。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就更加受困,主要是圣彼得堡同样受制于人,而且有近半年的冰封期无法航运。而摩尔曼斯克虽然是不冻港,但是位于北冰洋内部,距离核心工业区太远,吞吐量有限,不能作为商业用的大型军港。
沙俄扩张地图
所以,沙俄沿着西伯利亚,从东欧杀到了亚洲东北部,侵占了大清朝整个外兴安岭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在远东地区获取了几个重要的海港,如符拉迪奥斯托克等港口,在大清末期,沙俄甚至控制了我国东北的大连、旅顺等重要港口作为太平洋舰队的军港。但是远东地区虽然直面太平洋,但是距离俄国核心统治区域西欧远达数千公里,火车都需要一个星期,又何况是其他运输。所以俄国始终坚持打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进军策略。
但是,俄国进军巴尔干的路线,遇到了西欧列国的强烈反对,这主要是巴尔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西欧列国为了防止俄国强大到失去控制,所以始终致力于阻止俄国向巴尔干扩张,每当土耳其顶不住的时候,西方群雄总会想办法给予一定的支持,将俄国的水师关在黑海内!俄国自然也知道进军巴尔干道路曲折难成,所以很早就着手向南部扩张。沙俄火速进军高加索地区和中亚地区,并以此为桥头堡,向着印度洋扩张。
沙俄和英国进入伊朗
但是,在此之前,英国人早已进军印度,将南亚次大陆纳入到了自身版图之中,毕竟大英作为老牌殖民强国,且海军世界第一,经营南亚日久,所以不是沙俄能够轻易染指,而沙俄想要进军印度洋,最好也是最近的一条道路就是伊朗高原。
俄国觊觎伊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早在18世纪初期,趁着伊朗内乱,沙俄南下,当时的伊朗无力抵挡沙俄的进攻,只能示弱,在土耳其的斡旋之下,伊朗被迫和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沙伊条约》,从此,阿塞拜疆大部分地区、达吉斯坦等地都成了沙俄的地盘。里海的绝大部分控制权也转移到了沙俄的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沙俄愈发强大,特别是到了沙俄黄金时代。毕竟当时的俄国,已经和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相接,再打通印度洋,那俄国将成为无与伦比的霸主级别的强国。毕竟自拿下北高加索之后,伊朗便是沙俄通向印度洋最近的一条道路,从叶卡捷琳娜二世拿下黑海北岸之后,俄国就开始谋划鲸吞伊朗,这个曾经的手下败将,即将成为沙俄的刀下之鬼。
沙俄兼并高加索
十八世纪末期,沙俄的触手已经跨过高加索地区,位于高加索腹地的格鲁吉亚在沙俄的渗透下,想要背离原来的宗主国伊朗,转投新兴崛起的沙俄。1795年,沙俄直接出兵拿下了格鲁吉亚,伊朗组织大军与沙俄相争,于是著名的第一次俄伊战争爆发。但是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驾崩,沙俄军队出现了混乱,在这样的影响下,沙俄战略性后撤,伊朗趁势收复了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
但是随着沙俄政局稳定,又重新开始布局高加索,1801年,沙俄占领格鲁吉亚。随后一年多,沙俄狂攻亚美尼亚,结果始终难以攻取,随后转头攻打阿塞拜疆,但是战局进展缓慢,1806年,沙俄攻取巴库,基本控制了里海,此时的沙俄在绝对实力上还未能完全碾压伊朗。
第一次俄伊战争
但是,十九世纪初期,欧洲爆发了另外一场重要的战役,那就是拿破仑战争,沙俄在欧洲战场面对来自法国的巨大压力,想要从俄伊战争抽身出来,全力应对拿破仑的进攻。但是伊朗好不容易等到了这个好时机,自然不肯轻易放手,借助法国的牵制,伊朗顺利收复了不少失地。但是沙俄势力毕竟占优,趁着欧洲战场的空隙,派出大军迅速拿下了亚美尼亚,到了1813年,沙俄大军已经兵临伊朗本土。伊朗再次和沙俄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古丽斯坦条约》,正式割让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但是沙俄对此并不满意,他们想要的是继续南下,获取印度洋的出海口。
然而伊朗并非善茬,1825年,趁着亚历山大一世驾崩,伊朗再度开启了战争,迅速收复了达吉斯坦等地,但是伊朗也没有敢贸然进攻,而是想要和沙俄谈判,收复高加索以南地区。沙俄却并不认为伊朗具备谈判的实力,所以故意提出让伊朗难以接受的条件,让伊朗拒绝,以此来挑起战争。
伊朗拒绝后,沙俄发动了战争,连年的战争让伊朗的财政资金枯竭。1827年10月中旬,沙俄一鼓作气拿下重镇亚美尼亚埃里温,下一站就德黑兰的西北门户大不里士。但是这个时候,已然称霸世界的英国,自然不能任由沙俄继续南下,于是开始从中斡旋,在不牺牲伊朗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了沙俄的想法,签订了《土库曼查伊和约》。这份条约让伊朗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协约内容大致是,一、阿拉斯河以北全部归属沙俄。二、伊朗虽然还占有里海南岸,但里海水域只能有沙俄一家海军。三、伊朗向沙俄支付500万土曼的赔款。四、伊朗必须在其国内为沙俄商人“公平贸易”提供“便利”。五,俄国人在伊朗享有治外法权。
第二次俄伊战争
而伊朗政府则转而投奔了英国,自此拉开了英国和俄国对于伊朗的百年争夺。在之后的百年,沙俄不满足在伊朗的权益,沙俄威逼伊朗租借了印度洋的港口,同时修建连接伊朗北部大不里士到印度洋港口的铁路,沙俄获得了这条铁路的使用和沿线地区的控制权。但是为了守住印度洋沿岸,英国支持伊朗百姓,掀起了反对沙俄侵略的斗争,大肆破坏沙俄建设的侵略设施。
而且伊朗政府也更加支持英国,毕竟英国的殖民政策相对沙俄来说更加友善,所以伊朗干脆将绝大多数印度洋沿岸的海岸线都交给了英国,这对沙俄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彻底打断了沙俄进军印度洋的步伐。沙俄、伊朗和英国的角力一直持续到了二十世纪初期,一战末期,沙俄崩溃,苏联诞生,英国和苏联关于伊朗的争夺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在二战的烽火连天中,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博弈与角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英国和苏联对于伊朗的争夺,成为了那个时代国际关系复杂性的一个缩影。这场争夺不仅关乎地缘政治的博弈,更牵涉到石油资源、战略通道以及国家尊严等多个层面。本文旨在全面、客观地呈现英国和苏联如何瓜分伊朗的历史事件,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英苏瓜分伊朗
伊朗,这个位于亚洲西南部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其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北边紧邻苏联,南边则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在1907年英俄协议后,双方正式划分了在伊朗的势力范围,伊朗被两国视为禁脔,不容第三国染指。然而,随着二战的爆发,伊朗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成为了英苏两国争夺的焦点。
1941年,随着德国闪击苏联,欧洲战局急转直下。为了确保对伊朗油田的控制以及援苏物资通道的安全,英国和苏联决定联合出兵干涉伊朗。1941年8月,英苏两国照会伊朗政府,要求驱逐在伊朗的全部德国人,关闭德国驻伊使馆。然而,伊朗国王礼萨汗对德国人表现得相当忠诚,拒不接受英苏的要求。
伊朗被瓜分
他天真地认为,出于道义上的考虑以及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尊重,盟军还不至于武力侵略“中立”的伊朗。然而,英苏两国并未因此善罢甘休,1941年8月5日,苏英联合决定,按照1907年的协议划分的范围,联合入侵伊朗。英军从南部登陆,苏军从北部陆路入侵,伊朗军队几乎未做抵抗便宣告投降。苏军占领北部,英军占领南部,伊朗的领土被两国瓜分。
入侵后,英苏两国并未在伊朗停留太久。1942年1月,苏英伊三国在德黑兰订立同盟条约,宣布尊重伊朗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规定苏英两国军队应在战争结束后6个月内撤军。然而,随着二战的结束,英国和美国开始推动全球殖民体系的瓦解,而苏联则试图扩大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并未按照约定时间撤军,反而扶持伊朗北部的阿塞拜疆民主党发动“起义”,试图在伊朗北部建立一个傀儡政权。同时,在苏军的支持下,库尔德民主党也在马哈巴德宣布成立库尔德斯坦共和国。
伊朗巴列维王朝
二战之后,伊朗始终是美苏争夺的焦点,直到现在仍然如此,伊朗在这几十年里,始终在美苏,以及后来的美俄之间摇摆,但是苏联和俄罗斯的势力却没有真正能够推进到印度洋沿岸,这似乎也将成为俄国人永远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