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抗美援朝前夕,陈毅请缨挂帅出征却被毛主席拒绝,到底为何

英叡谈历史 2023-02-24 07:24:04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9月,美帝国主义蓄意扩大朝鲜战争,不但将战线越过三八线,而且还轰炸我国丹东地区,造成边防军民伤亡。

为了保家卫国,给嚣张的侵略者还以颜色,我国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彼时,关于志愿军司令员的人选,毛主席的心中其实有彭德怀、林彪和粟裕三个人,并且在三个人中最着重考虑的就是粟裕。

可惜的是,当时的粟裕患病在身,不能带兵打仗,此时,已经转入地方工作的陈毅却主动请缨,表示自己可以带兵入朝,毛主席虽然深知陈粟的革命友谊,但是还是拒绝了陈毅挂帅的请求。

那么,陈粟之间有着怎样深厚的友谊,毛主席为何点将粟裕,陈毅的主动请缨又为何遭到拒绝呢?

陈毅与粟裕

陈毅与粟裕的深厚情谊

和“毛不离朱,朱不离毛”一样,“陈不离粟,粟不离陈”也是我军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其中“陈”指的是开国元帅陈毅,而“粟”指的则是开国大将之首粟裕。

这句谚语不止揭示了陈毅和粟裕在军事指挥上的无比契合,也彰显了两位开国元勋深厚的革命友谊。

粟裕第一次见到陈毅,是在1927年的秋天,当时做为团指导员的陈毅和朱老总一起,正在鼓舞南昌起义余部的士气,而粟裕就在站在部队中,一脸肃然。

部队整编后,粟裕被提拔为连指导员,同为政治工作人员,陈毅又是粟裕仅隔营一级的上司,二人的往来也越来越多。

后来陈毅调往红四军军部工作,而粟裕则从基层干部做起,“名将必起于卒伍,”经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的磨炼,粟裕的军事指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基层干部一路升到了红十军团参谋长。

在主力部队长征后,陈毅和粟裕一起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斗争,二人各率一部,虽远隔千里,却各自发起了不少遥相呼应的战役,共同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势力。

粟裕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留守南方的红军被改编为新四军,陈毅任1支队司令,粟裕则是2支队代司令,不久两军合并成立指挥部,陈毅担任总指挥,粟裕则担任副总指挥兼参谋长,二人一个锅里吃饭的搭档生涯就此开始。

陈毅长于政治,负责军队的统战工作,而军队的作战和训练,则由粟裕负责,二人分工细致,却又紧密合作,把新四军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后来解放战争中,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合为一部,由陈毅负责大政方针,粟裕负责具体的军事行动。

粟裕临战前,总喜欢关起门看地图研究战法,一看就是几天几夜,而陈毅十分看重粟裕的军事才能,曾对部下说:“粟司令看地图时,谁也不许打扰他。”

而且陈毅十分关心粟裕的身体,为了让他能在百忙中注意劳逸结合,虽然表面上说不许任何人打扰粟裕,但陈毅还是几次将粟裕从屋子里拉出来,下几盘象棋,让他缓解缓解紧张的情绪。

对于粟裕的工作,陈毅也是给了绝对的信任和支持。

在一次作战中,负责防守临沂的军长已经完成了既定的阻敌任务,粟裕便打电话下令该军长率部按照原计划撤出临沂,但当时这位军长已经杀红了眼,不但拒不执行命令,还和粟裕爆发了激烈争吵,电话那头不断传出一声声“老子。”

脾气温和的粟裕只能温声细语的劝解这位军长,不断反复让他了解撤出临沂的战略意图。但是一旁脾气火爆的陈毅听不下去了,一把抢过电话,对着电话那头劈头盖脸的骂道:

“格老子的,你是谁的老子,我是陈毅,告诉你,粟司令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你执行命令吧!”

电话那头的军长看到陈毅动怒,也意识到自己的粗鲁是对上级的不尊重,当即表示道歉并坚决执行了命令。

因为陈毅和粟裕的默契合作,华东解放军相继取得了许多重大战役的胜利,“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谚语也在我军中流传起来。就连毛主席也亲口对他人说过:“陈粟不可分,合则胜,分则必败。”

陈粟两位开国元勋的革命友谊,是从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中一路走来的,是久经考验的,一直到建国以后,两人的友情还是历久弥新。

陈毅

抗美援朝

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内战在美军的介入下,战火越烧越旺,大有越过三八线,席卷朝鲜半岛之势。

同时,嚣张的美帝国主义还派出飞机轰炸我国丹东地区,造成多名边防军民死伤,对我国的领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家卫国,毛主席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并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那么,入朝参战的决策是怎么做出的,对于志愿军司令员的人选,毛主席又曾考虑哪些赫赫有名的战将呢?

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日渐加剧,为了对抗彼此,双方都在世界范围内扶植代理政权,以维护其在某个地区的利益。

北朝鲜和南朝鲜就是在这样的冷战格局下形成的,北朝鲜属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南朝鲜则属于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

南北朝鲜原本属于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却因为东西方对抗,不得不成为你死我活的敌手。

1950年6月,在苏联的支持下,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下令朝鲜人民军向三八线以南挺进,开启了朝鲜内战的序幕,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南朝鲜首都汉城脚下。

眼看北朝鲜即将完成朝鲜半岛的统一,作为南朝鲜的幕后大哥,美国只得跳了出来。朝鲜半岛是他遏制苏联发展的重要棋一步,如果被红色阵营所吸纳,美国将失去全球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

因此,同年7月,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美国武力干涉朝鲜局势。得到这样一把“尚方宝剑”的美国,立即组织起西方阵营组成的联合国军,武力干涉朝鲜内战。

同年9月,美军在仁川成功实施敌后登陆,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美国人的大炮,摆到了三八线上,炮口对准北朝鲜的同时,也对准了刚刚新生的中国。

北朝鲜的局势危如累卵,其领导人金日成多次向中国写信求援,希望中国出兵帮助自己赶走美帝侵略者,为了研判朝鲜局势,我党高层曾召开多次会议。

对于是否出兵帮助朝鲜,彼时的我党高层和解放军高级将领大多数都是持反对意见的,而他们之所以反对出兵朝鲜的原因,无非有以下两点。

首先,新中国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经历了殖民侵略、军阀混战、国共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神州大地满目疮痍,国民经济极度困难。加之国内还有为数不少的土匪、国民党特务在蠢蠢欲动,这样的情况,完全不适合打大仗。

其次,我军和美军在武器装备实力上的差距太大,美军口径在70毫米以上的野战炮,光一个军就有超过一千门,坦克也超过500辆,同时天上还有数不尽的战斗机。

反观我军,作为部署在中朝边境线,随时准备入朝的东北边防军,其大炮数量平均一个军只有36门,坦克的数量为零。况且当时我国还没有任何能够成编制作战的空中力量。

因此,一些解放军将领认为,打日本鬼子我们有把握打赢,打蒋介石我们也有把握打赢,但和美军硬碰硬,谁也不敢说有十足的把握。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不知道究竟是否应该出兵朝鲜的时候,高瞻远瞩的毛主席站了出来,一番分析如同拨云见月,让大家茅塞顿开。

首先,毛主席指出,和美国人打这一仗是完全有必要的,美国人在地缘政治上封锁我们,北边的朝鲜,中间的台湾,南边的越南,是插在新中国身子上的三把尖刀,让中国举步维艰,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有必要和美国人打一仗。

只有打了这一仗,中国周边才会和平,中国才能安心建设国家,安心搞经济发展。

毛主席

而对于能不能打得赢美军,毛主席则是抱着必胜的信心的,他指出,在战略上,中国是站在反侵略的正义一方,是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支持的;而美国是侵略者,发动的是不正义的战争,是不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取长久支持的。

而且,美国内部对于朝鲜战争的看法也是矛盾重重,不如决心保家卫国、团结一致的中国军民。

而在战术上,毛主席认为,美国在全世界都分布着兵力,兵力分散,补给线远隔重洋,在这一点上,是不如后方近、兵力集中的中国的。虽然美军在武器装备上占优,但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使用武器的人。

总之,毛主席认为,抗美援朝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是打好过不打、现在打好过以后打、在国外打好过在国内打。因此,毛主席力排众议,建议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保家卫国。

入朝参战的事情是定下来了,但是志愿军司令员的人选,却悬而未决。

选择司令员

1950年,面对风云突变的朝鲜局势,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心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保家卫国。

一声令下,处于中朝边境的28万东北边防军立刻整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投入作战。志愿军入朝的事情是定下来了,但是志愿军司令员一职由谁担任,却一直悬而未决。

那么,毛主席曾经考虑的志愿军司令员都有谁,又为何特别看重粟裕,粟裕因何没能赴任,毛主席又为何拒绝陈毅的请缨呢?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毛主席一贯的军事斗争策略,因此,虽然在战略上毛主席认定美帝国主义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但在战术上,毛主席却十分重视和这个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交锋。

这种重视,首先就体现在志愿军的选帅问题上。

和过去的游击作战不同,与美军作战,必定是大兵团作战,中共唯一可以参考的战例,就是刚刚结束不久的解放战争,从解放战争的指战员中挑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将领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就成了选帅工作的准则。

而当时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朱德虽然做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但已经很久没有亲自指挥过大兵团作战,而且年事已高,不适合再出国领兵。

贺龙在解放战争中,专注于西北野战军的后勤相关事项,罗荣桓、聂荣臻等人则是更擅长政治方面,三人都不适宜作为大兵团作战的指挥官。

刘伯承、叶剑英等人虽然是军中名将,但是在解放战争中指挥的兵力也没有超过五十万人,同样不适合作为大兵团作战的最高指挥官。

在剩下的将领中,毛主席更看重的是林彪、彭德怀、粟裕三人。林彪自从进入东北开始,将原来二十万的部队发展到百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东北,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随后更是挥师南下,参加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线追击,横扫大江南北,将红旗插到了海南岛上。

而粟裕在解放战争中,则是作为华东野战军的实际最高指挥官,指挥六十万解放军一举歼灭八十万国民党部队,气吞万里如虎,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毛主席更是盛赞粟裕“尤其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并准备让他担任解放台湾的指挥官。

但可惜的是,当时林彪抱病在身,不能出国领兵,粟裕的身体情况也不好,深受高血压、肠胃病、美尼尔症的折磨,严重到眼睛不能左右环视,吃饭时饭菜都要摆在一条直线上。

尽管如此,粟裕还是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投入到入朝作战的准备中,他找来从朝鲜回来的同志,详细询问美军的飞机战斗能力如何、地面火炮的战斗能力如何、士兵的单兵素质和协同作战能力如何。

而东北边防军司令员一职,也因粟裕的病情空悬三个月之久,可见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对于粟裕的重视。

但是,粟裕的病情却迟迟得不到好转,粟裕的心情十分焦急,一边辗转至青岛疗养,以期尽快康复,一边托罗瑞卿带信给毛主席,表达自己的病情和焦急的心情。

收到来信后的毛主席不断宽慰粟裕,表示目前的的情况还不紧急,要他安心养病。

看到自己的老战友因病无法为国效忠的焦虑心情,陈毅坐不住了,他立即写信给中央,表示自己十分赞同出兵朝鲜,并且愿意代替粟裕同志,领兵出征。

虽然毛主席深知陈粟之间的革命友谊,但是当时陈毅已经担任上海市市长,职务十分重要,不可轻易调动,而且,陈毅在解放战争时期主要负责的是统战工作,更适合做一个政治家,而非大兵团作战的指挥官。

因此,毛主席回信婉言谢绝了陈毅的请求。

随着美军越过三八线,并派出飞机轰炸我国丹东地区,朝鲜局势已经迅速恶化,中国的领土安全也经受到了严重威胁。等不到粟裕病愈的中央军委,只好派上了另一员虎将,彭德怀担任志愿军的司令员。

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志愿军战士英勇搏杀,用五次战役将美国人打回了谈判桌,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也打醒了世人,宣告了新中国和中华民族从此真正的站起来了。

回顾历史长河,人民解放军将星如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每一个名字拿出来,都是世界级的军事指挥艺术家,他们的名字犹如长空中耀眼的恒星,照亮了新中国前进的道路,也照亮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对此,各位观众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15

英叡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