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持续长达八年之久,却成为中国军工业翻身的重要契机

英叡谈历史 2023-02-24 07:25:03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直接挽救了国内一大批军工企业,伊朗和伊拉克为什么不选择苏联和美国更先进的武器和装备,而是选择了从中国购买武器?

1980年9月22日,持续了八年的两伊战争爆发,此次伊拉克和伊朗选择开战的原因十分复杂,涉及到了历史遗留的多种问题。

两伊的矛盾一方面来自于国家边界,在两伊战争之前,他们就对两国边境接壤的阿拉伯河的主权有争议,1913年,两伊曾打算重新划分国界,但是世界第一次大战的爆发打断了这个计划。

双方还有宗教上的分歧。虽然两个国家都信奉伊斯兰教,但派别不同。两个派别之间的理念不同,也都有向外扩张的野心。

两伊还在民族上有矛盾,伊朗人口主要是波斯人的后裔,伊拉克则是阿拉伯人居多。在历史上,两个民族的矛盾就常常爆发。

两伊因这些问题悍然开战时,美国和苏联的军事实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自然也是最先进的,让人没想到的是,伊拉克和伊朗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大量购买中国的武器设备。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冷战早已结束,但作为两个世界大国,他们在私下的较量从未停止。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注定了这里就是美苏博弈的另一个战场。

在两伊战争爆发后,美苏两国对两伊的态度都经历了阶段性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使得两伊战局更加错综复杂。

美国对两伊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0年两伊战争的开始。美国对外表示“严守中立”,他们不想因为牵扯中东的战争事务,但在私底下,仍然保持着和两个国家紧密的武器贸易往来。

美国这么做,就是打着让伊拉克和伊朗互相牵制,自己坐渔翁之利的主意。这场战争的范围最初只是在两国领土内,战火尚未弥漫到海湾地区。

因此对海湾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石油没有产生到什么威胁,美国还能从出售自家武器和军火上获取最大的利润。

第二阶段来到了1983年,此时的美国已经坐不住了,不再保持最开始的中间立场,开始慢慢地向伊拉克倾斜。

第一是因为战争持续到第二年时,伊朗在战场上表现出很大的优势,而伊朗的掌权人霍梅尼表现出了明显的“反美”情绪,伊朗如果赢得这张战争会对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产生极大的影响。

其次是在1984年,两伊战争的战火已经一路燃烧到了波斯湾地区的所有国家,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是美国的盟友,对美发出了求救的信号,霍尔木兹海峡 如果受到战争的影响被封锁后,西方国家的石油就遭到了拦截。

这对美国来说是致命的,海湾国家的财路也就此斩断。美国为了自己的石油和盟国的安全,就对伊拉克进行了武器方面的制裁。

第三阶段是1987年,战争已经来到了尾声,美国也加大了对伊朗的制裁,一边通过国际渠道极力主张两伊停战,另一方面加大了国内对伊朗的武器制裁。

苏联对于两伊的态度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苏联同美国一样,也在表面上保持中立,私下继续和两伊双方的贸易。比起苏联,美国本国的石油资源相对丰富,因此海湾地区的战火对苏联的影响不大。

出于对地缘政治的考虑,苏联明显要对自己邻国伊朗的态度要暧昧些,在战争初期就切断了对伊拉克武器的出售。

但面对苏联抛出的橄榄枝,伊朗并不领情。苏联一手发动的阿富汗战争让中东国家对苏联普遍有着抵触的情绪,苏联此时想要拉拢伊朗,也是想要伊朗在阿富汗战争上对自己做出让步。

第二阶段来到1982年,这次态度的转变同样也是因为伊朗在战争上取得的优势让苏联产生了警惕。另一方面伊朗的掌权人霍梅尼是一个十足的民族主义者,他对美国和苏联的插手都表示了不满。苏联表面不说,暗地里却加强了对伊拉克的援助。

第三阶段1984年,苏联仍然加大对伊拉克的援助。

可以说在两伊战争中,到处都有美苏的身影。两伊发现美苏的立场都不稳定,间接带来的就是武器贸易的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两伊就把目光都投向了始终保持中立的中国。

中国军工改的优势

两伊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这场战争间接地挽救了中国一大批濒临崩溃的军工企业,给这些企业带来了一波回春。中国的军工业遭遇了什么,为何濒临崩溃?

1985年,在我国的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军队要忍耐”的口号,这代表着我国的国防建设思想上发生了一个转变。国防思想的转变是邓小平同志基于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大环境做出的调整。

彼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我们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基调。毋庸置疑,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但1985年,我国的军费支出占财政的比例还是过高,占到了9.58%。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的大环境也都一片向好,这时正是中国大力发展的好时机。

邓小平同志看准时机,对我国的发展做出大刀阔斧的改革,发表了“军队要忍耐”的决策。

此后,国防经济开始真正让步于国民经济建设,中国人解放军裁员整整一百万,军费在财政上的比例也大大减少。

邓小平同志的做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二战结束后日本的发展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邓小平

日本是二战中最大的参战国之一,在战争上的投入搭进了日本多年来发展的心血和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国内的经济濒临崩溃,人民的生活水平极低,军事发展也受到了国际的制裁。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发展经济上,经过四十多年的恢复,日本不仅恢复了元气,还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的发展对其他方面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日本的国防投入从1950年到1977年的27年间,直接增长了十三倍,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从大局上来看,这种做法是绝对正确的,但军队和军工企业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首先是军队为经济的发展做了极大的让步和牺牲。军费大大缩水后,军队的日子异常艰难,装备得不到正常的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军队攻坚克难,自给自足,有的开始做生意,有的养猪种菜,还有的生产日常用品。

军人的待遇和津贴也非常低,他们的家庭异常贫困。

其次是军工企业遭遇了全所未有的寒冰期。军费减少,军队裁员,这就意味着军火的订单越来越少,这些企业在短时间内很难转型,只能生产日常用品或做食品的深加工。

在中国军工企业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两伊战争爆发了,由于两伊的国防力量都十分薄弱,他们需要购入相当多的武器,美国和苏联的武器在世界上是顶尖的,但价格昂贵。

在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中国武器价格便宜,更重要的是操作简单,适合士兵操作使用,一时间大批的订单飞向中国,这直接为这些企业带来了一波回春,两伊战争持续了八年,中国就向这两个国家提供了八年的武器。

根据当时一个军火企业记录,上世纪八十年代间,他们靠着出口坦克创下了10亿多美元的收入,在当时,这笔收入绝对是不菲的。中国大量模仿苏联的武器装备,八成以上都出售给了伊拉克和伊朗。

这个阶段是中国军工企业的黄金时代,在此后,两伊战争的结束、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发展的转型让中国武器的出口额连年下降。

大量订货

两伊战争爆发时,美苏的武器装备实力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但两伊竟选择了购买中国的产品,这是为什么呢,中国武器有什么优势让两伊疯狂购入?

两伊战争开始后,由于美苏的影响,国际开始对伊拉克和伊朗实行了武器制裁,但两个国家的国防力量都不强,伊拉克就从苏联买了一批米格-21战斗机,还与自己交好的阿拉伯国家进口了一批飞机,这批飞机正是二手的歼-7。

伊拉克的空军装备了这批武器后发现,这些二手飞机的性能与米格-21不相上下,并且价格更便宜,因此伊拉克在中国大量订购了歼-7战机。

歼-7

伊朗最初使用的战机是美制,战争让这些装备有大量的损耗,美国对伊朗的武器制裁让他们无法正常补充零部件,便向中国订购了不少。

伊朗还在中国购买了很多“蚕”式导弹。这种导弹是对苏联导弹的仿制,杀伤力和性能并不好,体积庞大,不便运输,但对伊拉克来说非常实用。当时伊朗在海湾地区袭击各国运输石油的轮船时,就用的是“蚕”式导弹。

两伊在中国不仅购买了空军武器,还有陆军装备。

最初购买中国69坦克的是伊拉克。伊拉克的石油资源丰富,资源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购买欧美的武器是完全没问题的。

69式坦克

但欧美的武器性能优良的同时,对操作的水平和维修体系要求极高,伊拉克本国的士兵综合素质差,受教育水平低,在短期内是无法大规模使用欧美武器的。

两伊战争之前,伊拉克从中国购买了59坦克,但这批坦克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在两伊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开始向中国购买69式坦克,69式坦克比起59来说,性能的提升也有限,但胜在价格便宜,并且69式坦克使用的零部件和59式的相同。

除了价格上的优势,对于伊拉克来说,69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用起来比较简单,维修和售后也有保障,这让伊拉克直接购入了2000多辆中国的坦克,占到了伊拉克坦克总量的40%。

伊朗缴获了伊拉克的坦克后,发现这些武器也适合本国士兵使用。迫于美苏的压力和国际上的制裁,伊朗寻找了朝鲜作为中间商,也购买了大量的69式坦克。

总而言之,两伊选择向中国购买武器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是美苏两国的态度摇摆不定,向美苏购买武器要看人眼色、受制于人,两伊之间的战争又很激烈,他们只能选择更稳定的武器来源。

第二是伊拉克和伊朗自身国防力量不强,士兵的综合素质普遍低下,美苏先进的武器需要复杂的操作和完善的维修保养系统,两伊都没法提供这样的系统。

第三是,当时中国的武器设备比起美苏来说不够先进,但价格便宜,操作简单,保养便捷,正符合伊拉克和伊朗的需求。

因此,两伊都选择了向中国订购武器。

据统计,中国在两伊战争持续的八年间,军工方面的出口额达到了惊人的130亿美元左右。

当时的中国正在改革开放,这笔巨款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挽救了一大批即将破产的军工企业,给了足够长的时间让他们转型升级,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不管怎么说,战争是无比残酷的,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战争带来的从来都只有伤害和破坏。

因此,在两伊问题上,我国一直致力于协调两国停战,保持中立的态度,与双方都有正常的来往。

并且在两伊战争结束后,我国坚定支持伊拉克保卫自己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并致力于参与伊拉克的战后重建,为其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这就是中国作为大国的担当。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两伊战争期间保持了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和方针,是真正负责人的大国。

对于两伊战争,大家觉得核心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0 阅读:12

英叡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