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华野打的,粟裕领导的。中野参与了其中的一场战斗,就是出杞县拖住黄维兵团的后腿。当时,淮海战役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黄百韬,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邱行湘,欧震,李延年,王耀武,张灵甫,戴之奇,马励武,薛岳,李默庵,都死的死了,俘的俘虏了, 败的败了,老蒋无将可用,启用了南京军校教导主任书呆子黄维,组建12兵团,支援淮海。黄维兵团走直线近,就是北上经过杞县,再到开封、徐州。当时刘邓陈带着挺进大别山苦战一年多的5万残兵败将在大别山南麓晒太阳休整。由于粟裕打得好,蒋介石抽调了白崇禧华中剿总的部队8个师支援华东,白崇禧就没有部队了,这给了刘邓陈的中原野战军喘息的机会。
粟裕
于是,粟裕请求中央军委指示中野出杞县拖住黄维兵团。为了让中野参战,粟裕建议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主动让出指挥权,由刘邓陈指挥。毛主席也同意了成立总前委的建议,并回电给刘邓陈,但是,刘邓陈自己明白,中野经不起打大仗,手里的残兵败将衣衫不整,缺少弹药补充,重兵器一件没有,有的连队连机枪也没有。这在电影千里挺进大别山里拍得很真实。为了争取时间过黄泛区,免得被白崇禧半渡而击,炮都丢掉了。一年来,12万中野部队,只剩下5万多。
总前委就这样胎死腹中,只存在于粟裕给毛主席的电报里和毛主席给中野和华野的回电这两封电报里,没有成立日,没有成立仪式,没有一次会议,没有一项决议,没有一道命令。在战斗结束后,粟裕和谭震林赶来,与刘邓陈一起吃了一顿晚饭,拍了一张照片,就匆匆回指挥部去了。
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刘邓陈巧妙回电:我们的电台功率太小,不便转发电报,恐贻误战机,请军委对华东粟部直接指导。
这就是有关总前委的真实情况,如果有人一定要说淮海战役是总前委指挥的,请拿出一道总前委的命令来。请拿出总前委组织机构的人员设置来,要指挥这么多人战斗,总前委不会是一个空架子吧?下面绝对有一大帮子人员吧,不可能一个都没有,那么这几十年来,我们有听到过一个人说他是总前委下属的什么什么人员吗?有一篇文字资料吗?那么谁是下属的秘书长?副秘书长?谁是参谋长?谁是电讯科长?谁是情报处长?哪些人是电讯课人员?哪些人是秘书科人员?哪些人是情报处人员?哪些人是参谋部参谋?
不会不记录吧,不会是空架子吧?难道不向毛主席汇报吗?
刘邓陈一直不出兵打黄维,经毛主席再三催促,后来刘伯承终于下来决心,说:“叫花子打狗,不打不走。”事后,刘伯承和陈毅两人被招到西北坡,向毛主席做检讨。
中野的战术是白天撤远一点,只是围住,夜里攻击近战。国军不善夜战,近战,大炮发挥不来作用,白天又找不到轰击的目标。其实,这时候黄维要突围只需用坦克一个冲锋就可以了,但是书呆子黄维被中野打出的华野旗号吓怕了,因为,粟裕善于打伏击和阻击。蒋介石听说救火去的黄维兵团被华野所围,要求黄维固守待援,他派国军战神胡琏,乘专机空投前来指挥。胡琏本来心想当12兵团司令,但黄维的军界地位更高,黄埔一期的,胡琏是黄埔四期的学弟,所以赌气逗留在南京。老蒋亲自出面授予指挥权,也只好过来了。这样一拖再拖,过去了19天。这一边,粟裕吃掉了黄百韬,邱清泉两个兵团。就能腾出手来,命令华野参谋长陈士渠带着五个纵队前来增援,陈士渠是秋收起义第一个上井冈山的老资格老嫡系。来到杞县,伸手要全军指挥权。刘邓陈不同意,陈士渠就摆架子不打黄维兵团。粟裕打电话批评了陈士渠,陈士渠解释说中野不让出进攻阵地,自己没法打。
陈士渠
刘伯承命令主攻的王近山让出主攻阵地,并且命令王近山听从陈士渠指挥。陈士渠把特纵所有的大炮拉上去。几百门大炮只打了一个基数,每门大炮就打了整整300发炮弹。打的黄维阵地每一块好地方,这么厉害又富豪的打法,看的刘邓陈目瞪口呆,刘伯承眼睛都红了,随机命令中野全军都听陈士渠的指挥。呵呵,其实,当时的中野只是名头大,所有部队加起来,还不到陈士渠带去的五个纵队一半的人数。陈士渠带去的五个纵队一共有13万人,而中野只有5万多人,连陈士渠带着的部队都一半都不到,难怪陈士渠要摆架子,伸手讨要指挥权了。
发起总攻两天时间不到,当天夜里陈士渠指挥全军土工作业,能进就进,不能进就掘坑道前进,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又是一顿哭爹喊娘的大炮雨,打得蒋军狼奔冢突,一个冲锋,就彻底解决了黄维兵团,黄维被活捉,胡琏单身跑了出来。
胡琏
胡琏逃跑这里顺带说一下,这只老狐狸很有办法,他和黄维各自乘上一辆坦克突围逃跑,胡琏不是往南面跑,而是反方向朝北方前进,就是迎着我军和支援的运输部队来的方向前进。途中,遇到部队,胡琏还不断地伸出身体,主动向我军将士和民工挥手打招呼,我军民误以为这是一辆我们缴获的或是起义的坦克。就这样,胡琏开出战场,再绕道回头南行,回到南京蒋介石身边。而书呆子黄维就没有这么好福气,坦克开出不远,就被我军民活捉了。两个人的命运就此天壤之别,胡琏是金门王,台湾救星,特级上将,台湾陆军副司令。黄维是共产党的阶下囚,直到1975年才特赦。
黄维
消灭了黄维兵团后,陈士渠按照粟裕的指示,把所有缴获和俘虏全部留给了中野,让饥寒交加的中野发了一笔横财,一夜暴富了。
整个淮海战役,中野就这样参与了一场战斗。
另外,陈赓谢富仕兵团也参与了淮海战役打洛阳的战斗,陈谢兵团虽然出自中野,但当时已经不属于中野指挥了,由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直辖指挥,是一支战略机动部队,他们得到了聂荣臻的晋察冀野战军的兵力支援,主席指示陈赓听从粟裕指挥。陈赓与粟裕配合得很好,两人也结下了很好的友谊。只是陈赓的洛阳没打好,久攻不下,还是陈士渠带着几个纵队一举拿下了洛阳,在总结会上,陈士渠大肆宣扬重炮的厉害,说得唾沫星子横飞,说者无心,听着有意,会后,刘邓和陈赓都向粟裕告状,说陈士渠揭人短,打人脸。粟裕又批评了陈士渠,陈毅也特意打来电话,要求陈士渠注意两个部队都团结,华野不要骄傲。
还有一支野战军,就是聂荣臻的晋察冀野战军,虽然在电报往来中,故意提到也来参与了淮海战役,而且,还故意在新闻报纸上泄露自己的行踪,其实,是吓唬吓唬敌人的,战场上始终都是充斥着尔虞我诈的计谋,宣传威胁敌人的计谋,我们用的比敌人好多了,我军中叶剑英元帅是专门研究和负责制订这种秘密战术的情报部门领导。就像粟裕大将,一直是秘密隐藏着的,就是不能让敌人知道他才是真正的指挥员。
同样,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几次分兵的时候,陈粟部队和陈唐部队都乔装自称过中野部队和晋察冀部队,这在战争中是手到擒来的常事,不是我们现在的人可以想象得出来的。三国演义里也有,红军长征路上都是依靠开冒充敌军部队一路顺风顺水的。实在被敌人识破了,才一顿猛打猛冲。
这就是淮海战役中,几个野战军的协同参战问题。
难得的精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