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乡村小学校长18年,我该怎么为孩子争取未来?

翠绿聊社会 2023-11-30 09:03:04

采访、撰文|杜鹃

十点人物志原创

在每个人学生时代,校园里最为神秘的人是谁?

是只知其人,但一学期见不到几面的体育老师?是走路悄无声息,会突然闪现在教室后门的班主任?还是火眼金睛,抓违反纪律学生的教导主任?

都不是。有一个人不经常出现在学生面前,但他的所有工作却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这个人就是一校之长。

身上拴着众多家长、学子们的殷切希望,校长的压力可想而知,辛苦虽不常被看见,却渗透在学校生活中的边边角角,他们似明灯,为无数教师、家长、学生照亮前进的道路。

可校长的抱负再远大,单凭一人之力也很难追赶时代发展的速度。一些东北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受限于教学资源、教师能力、地理环境等因素,校长有心带领学校取得长远发展,却力不从心。

10月末,国家召开会议,将推动东北振兴,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视为重大战略决策。

在国家的号召下,更为了打破东北乡村教育壁垒,一直以“助教助学、提高办学条件和学校管理水平”为目的的中国移动与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启动的“蓝色梦想—中国移动教育捐助计划”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中国移动邀请到了教育界的大咖,诸如北京市朝阳区学科带头人扈之霖教授、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等,亲自为校长们指导教学,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

今年,多名中西部乡村中小学校长齐聚北京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长达12天的学习过程中,校长们也重新体验了一把当学生的奇妙感受,带着不断自驱决心,共同探索先进的办学理念。

十点人物志采访到了3位往届与本次参与蓝色梦想项目的中小学校长,想倾听他们在办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又从这次学习中得到哪些启示。

一位好校长究竟需要何种能力?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事。

“实验蓝”VS“清华紫”

董丹 伊春市伊美区实验小学校长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一座偏远寒冷却不失风情的小城,董丹曾打趣道,伊春不是在冬季,就是“大约在冬季”。

这是董丹做校长的第13个年头,她性格开朗,深受学校师生们的喜爱,做事细心干练,一路从最薄弱小学校长,升至热点小学校长。

岁月长河中,给董丹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有很多,但其中让她最骄傲的孩子,并不是那些考上清华北大,拥有超高天资的学生,而是一位在生活磨难下从未放弃自己的普通人。

20岁那年,董丹刚刚参加工作,在伊春区东山镇青山村小学当班主任,整个学校只有12名学生,教学楼是一座平房,平房门前的空地便是操场。

某天,她发现班级里有个男孩已经好几天没来上学,本着负责任的心态,董丹去男孩家里进行家访。一进门她看到男孩躺在床上,整个人蜷缩在被子里,等她掀开被褥一看,男孩身上布满骇人的伤口,有的结了痂,有的还在流脓。

原来,男孩前几日放牛时将绳子系在手上,却不曾想老牛受了惊,毫无预兆地狂奔起来,他一时间解不开绳子,被拖拽出去好几百米,留下了一身的伤,又因为没钱医治,只能在家里躺着休息。

触目惊心的伤口,让董丹留下热泪,她自掏腰包为男孩付医药费,并向学校申请减免了男孩的学费,生活中也处处给予他关爱。在董丹的帮助下,男孩完成了9年义务教育。

随着董丹调到新的环境,两人的联系中断。直到后来董丹成了家,儿子上了幼儿园,有一天她曾帮扶过的男孩突然敲响了董丹家的门,门一打开,董丹看到了怀抱两个大西瓜,已经长大成人的男孩,再相逢,两人都热泪盈眶。

对待每位学生都尽心尽责,董丹有着对于教育工作的深沉热爱和执着追求,2020年,董丹来到了伊美区实验小学任校长,学校办学规模位居全市前列,是一所学生向往,家长关注的学校。

眼看着学校蓬勃向上,董丹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虑。哪怕是优秀的学校,实验小学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其中最为紧迫的,莫过于年轻教师的流动与教师资源的匮乏。

原本东北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而闻名,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东北教育实力也曾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矛。

但随着近些年新科技的发展,东北人才流失日渐严重,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亦或是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只能前仆后继地冲向繁华都市。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年轻教师留不住,老教师又疲于接受新鲜事物,这不仅是董丹的困境,也是整个东北教育困境。

为了从小培养东北学子回流家乡,给家乡做贡献的思想,董丹从本校出发,设立“爱家乡”主题活动,在教学楼墙上做文化宣传,家乡熟悉的松子、榛子、木耳,都在学生们一张张画作与照片中演变成对家乡的惦念。

振兴东北教育,是每位东北校长的目标与长远的期盼。而董丹深知,面对棘手难题,固步自封不可取,一定要走出去寻找答案。

所以,当接到中国移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邀请时,董丹十分兴奋,那些困扰她已久的难题,似乎终于要得到解答。

在北京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长达12天的学习中,董丹深刻认知到了一件事,东北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办学理念的落后。她跟随交流团队陆续走访了清华附小、大峪中学、丰台五小,发现这些名校都有极为系统化、纲条性的办学理念,围绕一个中心点开枝散叶,而实验小学,甚至是东北乡村小学基本是东抓一下,西管一下,比较碎片化。

同时,她观察到清华附小校园里,满眼皆是学校的专属色“清华紫”,校服是紫色,窗框是紫色,连卫生间门口的标志都是紫色,用一种特定的颜色让每位学生有归属感,使他们认可学校的价值观。

董丹惊觉,这可是个好想法,立即给副校长打去电话,立志将实验小学整体以校服的“实验蓝”为基调做改造,即使物资紧缺,她也想用2到3年的时间,完成这一转变,直到“实验蓝”铺满整座校园。

而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董丹也学到了很多方法,比如师徒结对,教师沙龙,蓝图工程等,只有鼓励年轻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带动学生的活力。

12天满满当当的理论研修让董丹收获颇丰。目前,她还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学到的新理念,并合理运用到办学中去。

未来遥未可知,但董丹信心满满。

能不能让数学老师讲语文课?

安玉淼 伊春市伊美区第八中学校长

身为中学校长,安玉淼要面临的考验,不仅来自升学率,也来自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校里大多是13、14岁的孩子们,刚刚进入青春期,身与心的微妙变化,使他们敏感、多虑、渴求关注。同时,网络世界虽然打开了学生们的视野,但也在掠夺着他们的注意力。对于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少年来说,更无法分辨信息的优劣。

内有青春期心理的转变,外有来自升学的压力和网络世界的纷扰,学生们的挣扎与不安,安玉淼都看在眼里。

为此,她在每位学生入学时会进行隐秘的家庭调查,对于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点对点安排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动向,并定时家访。

可百密终有一疏。去年,曾有一名沉默寡言的初三男生,在课间时段忽然拿出准备好的小刀将自己割伤。得知消息的安玉淼心急如焚,与男生谈心后,她才知道原来男生在强势母亲的管教下不堪重负,想以此行为引起老师们的注意,也向母亲“宣战”。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安玉淼在校内与男生坦诚交流,校外对男生母亲进行疏导教育,在她的介入下,男生与母亲的隔阂日渐消融,重新变得开朗阳光。目前,男生已经顺利毕业,也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与此同时,安玉淼发现了新的难题。据《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22》显示,东北中小学教师平均年纪在40岁上下,年轻教师成了“稀有物”。而针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便是振兴东北乡村教育的关键。

安玉淼发觉,随着教师年纪渐大,他们习惯安于现状,对获取新知识并不上心。如何焕发教师激情,以及背后的奖励手段,东北地区确实做的比较一般。

为了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为东北教育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安玉淼在学校教师内部推广“青蓝工程”,主打教师之间“传帮带”特色。每位老教师带两名骨干教师,再由骨干教师培养三名年轻教师,并且要接受考核,根据所培养的教师成绩评定业绩。

而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东北乡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没有父母课后帮助辅导作业,学生学业的进步更多依靠教师的带动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仔细思考下,安玉淼决定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请老师在课后给学生上特色课,教书法、绘画等。一来保证留守学生在课后有地可去,二来响应“双减政策”为学生“减负”。

安玉淼认为想要振兴东北乡村教育,除了注重优秀年轻教师的培养,也要利用好课后时间。但如何在老师照顾不到的时间里,也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她经常为此感到头疼。

随着安玉淼参加了中国移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后,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培训邀请了许多教育界的知名学者,当平时只能从课件、网课中了解到的大咖们亲自授课,安玉淼感到前所未有的振奋,如学生一样求知若渴。

扈之霖教授提到在上课时加入导语的评课技巧,给予她极大的启发。比如在讲《将进酒》之前,教师可以先用提问引入:你喝过酒吗?见过劝酒吗?知道怎么劝酒吗?用几个轻松诙谐的小问题,点燃学习热情,让学生迅速理解文章主旨。

而聊到新颖的教学方法,清华附小的“成志教育”,也给安玉淼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一种她从未设想过的教学思维。

“成志教育”会将所有学科整合后重新输出,比如语文课中讲到太阳,那么有关太阳的数学知识,像太阳夹角的计算方式,就邀请数学老师来讲。这样一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精准,教师们也在互通的过程中一起进步。

此次长达12天的培训中,经常是台上的教育专家们讲得热火朝天,台下的安玉淼奋笔疾书,生怕错过一个知识点。她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都有可能对学校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的黄慧珍老师会亲自为大家解读国家方针政策,避免校长们走弯路;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张顺老师更是从头跟到尾,引导校长们将学习到的理念作出反思。

直到课程结束,她才坦言:“没想到培训如此严谨、正规,好像重回到了学生时代,有不断汲取新知识的兴奋感。”

回程路上,安玉淼不断回想这些天的收获,她已准备好带领学校开启下一个篇章。

深受喜爱的“阳光币”

王安军 甘肃省永靖县移民小学校长

王安军每天最早抵达学校,最晚离开学校,自2013年甘肃省永靖县移民小学迎着永靖县新城区的开发建成十年以来,日日如此。

这所占地面积68亩的校园,是甘肃省永靖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建立之初只有15个班,10年间,增至61个班,共有157名教师,2856名学生,身为校长的王安军繁忙和压力可想而知。

他也由此养成一个习惯,每天上下班时,都会在偌大的校园里走上一圈,虽然每次要花费一个小时,但只有看到学校里没什么安全隐患,他才会心安。

在这之前,王安军在山区学校当了8年校长,长期与山区、县城的孩子交流,他发现了孩子们性格里的怯懦。由于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农村、县城的孩子们无法感受到家的温暖,加上县城娱乐设施有限,他们很少能开心的玩乐,每个人都背着大书包,戴着小眼镜,既不自信,也少了孩童独有的天真气质。

孩子们怯生生的模样,刺痛了王安军的心。他决心变革,还孩子们一个精彩、阳光的童年。

来到永靖移民小学后,王安军一手促成了以“阳光”为核心理念的阳光办学,即办阳光学校、做阳光教师、当阳光家长,育阳光学子,让孩子们能自信阳光的学习,成了他的育人理念。

永靖移民小学建校第二年,王安军号召举办小小世界杯足球联赛,运动场上,孩子们会因为赢球而开怀大笑,也会在输球时留下遗憾的泪水。这些生动的情绪不断感染着王安军,他终于看到了孩子最纯真快乐的一面。

“阳光教育”另一个明星项目是“阳光币”奖励机制,老师或家长会在学生纪律、学习方面表现好时,奖励一个阳光币,学生可以通过积累阳光币兑换自己喜欢的奖品。不过这时的王安军还不知道,初期未完善的“阳光币”项目,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会得到质的飞跃。

2019年,王安军获得“教育部-中国移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学习资格,踏上了去往长春的路。在东北师范大学里,王安军得到了教育界专家的引领,开阔了视野,特别是“影子培训”能跟岗到学校中去,切身看见其他学校在德育、教研等的优秀举措,让他深受启发。

“当家中队”项目就是王安军从中学习,并运用到本校中去的。学校里的每个班级都会轮流成为一周的“当家中队”,规范其他班级的德育活动,而当值的班级需要在大课间进行才艺表演。王安军将项目学习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升级,号召家长们一起参与,一些常年外出的家长也会因孩子当家中队表演,当天特意赶回来,“当家中队”极大提升了孩子与家长们的互动性。

而在走访解放大路小学期间,王安军发现该校有一个叫“解放币”的奖励系统,他心中大喜,这与“阳光币”的概念不谋而合,甚至比“阳光币”的机制更完善。在聆听解放大路小学校长的分享会后,王安军回到学校,将“解放币”的内容借鉴运用到“阳光币”的升级中,在永靖移民小学内掀起一阵“阳光币”收集热潮。

不过,现在有另一件事让王安军哭笑不得,阳光币象征着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肯定,因为太过珍惜,学生们都攒着不兑换,导致奖品越积越多,币却越来越少。

有些学生在临近毕业时,揣着攒了6年的阳光币来找学校,最后也没有全部兑换,而是给自己留下几个币做纪念。那一刻,王安军的心里别提有多欣慰了。

结语

校长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

为了让学子、家长的期盼有所着落,每位兢兢业业的校长都要不停地完善自己的认知、理念,朝着学校向上发展的目标不断求索。

这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社会资源的推动。

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而今年也是中国移动与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启动“蓝色梦想—中国移动教育捐助计划”的第18年。

截至2022年底,项目通过多种培训模式,累计培训了超过13万名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见证了校长们的成长与蜕变。

而在国家积极振兴东北的背景下,“蓝色梦想”项目也根据东北教育困境做出优化。以“支持教育设施建设,促进师资力量培训”为主要内容,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理念,推动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平衡和共享,促进教育公平。为身处东北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校长们,构建交流进步的机会。

本次为期12天的校长培训中,东北校长们都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家纷纷表示,所学到的新理念就算不能立刻运用到办学中,也会在将来按需、逐步落实。

而有效改善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现代化和均衡化发展也是中国移动成立蓝色梦想项目的初衷。

在未来,中国移动将助力更多如董丹、安玉淼等不愿停歇的中小学校长们,为其赋能,帮助他们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蝶变”。

文章封面来自电视剧《山海情》。

0 阅读:2

翠绿聊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