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个月,如何科学做好幼小、小初、初高衔接?
原创 张凯 新校长传媒
2024年09月09日 07:04 重庆
作者丨张凯
新校长传媒执行主编
开学第一个月,科学做好幼小、小初、初高衔接,是一场教育的全景式成长接力。
衔接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下能克服不确定性、不可把握感,同时又通过身份、学习任务变化的潜在作用,使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和自信,拥有强大的内驱力。
只有衔接做到位,学生才能顺滑地进入新学期的良好学习状态。
幼小衔接的重心,
是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学校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小学低年级的主要任务之一。其中,一年级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喜欢学校,完成从幼儿到学生的角色转换。
在玩、做、探中渐进适应开学第一个月,孩子需要了解并接纳作为小学生的身份。因此,一年级的入学适应,并非只有学会整理书包、收拾文具等。在行为习惯适应之外,更重要的是身心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
可以设置专门的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让刚入学的孩子在做做玩玩探探中逐渐适应校园环境,掌握规则要领,在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开启小学生活之旅。
上海静安区闸北二小的“56号灵动列车”衔接课程,就是以学校门牌号“56号”命名,设计主题、活动与任务。纵向以体格强壮、性格开朗、品格高尚、人格独立为跨度展开,横向落实我与自己、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三个维度目标。
如上表,9个主题的活动以游戏化、生活化的形式,支持学生感受、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向往、热爱小学生活与学习,初步建立角色认同、集体意识和归属感,逐步形成适应小学生活与学习的核心素养。
还可以设计“如何当好小学生”这一驱动性问题,开发“为班级制定班规、设计我的名片、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什么”等子问题,引领新生做学习生活的小主人。
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形成学习兴趣课堂是学校主要的学习形式,孩子越早适应它,就能越快进入校园生活。
小学的教学一课时40 分钟,教学任务、儿童的达成度有明确目标,与幼儿园的课程学习形式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改革一年级课堂教学形式,实现课程形式与幼儿园课程形式的衔接,是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内容。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的做法是,一堂课40分钟要包含2分钟课前暖场,2分钟的课中游戏,课末6分钟的课堂实践与分享。关注儿童注意力的有效时长,关心他们课堂身心的调节,从而减少一年级课堂的束缚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体验性、参与度。
另一方面,受认知发展水平所限,一年级的学习应该是具象的、贴近生活的,以主题课、活动课、探究课为主。可采用游戏、情境模拟、绘画、儿歌、故事等方式,关联学生已有经验,关联学生生活。
在入学一月之际,可以为新生举办一场生动活泼的满月秀仪式教育活动。当一个孩子不断地打开自己,不断地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时,学习兴趣就能被激发。
在有安全感的关系中学会交朋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上的成就感还没有这么快建立。同时,纪律严了、老师多了、时间长了,最关键的是从幼儿园里的自我中心到小学的可能被忽略、可能挨批评,孩子极其需要安全感。
因此,“喜欢老师”“在同学中受欢迎或者有亲密的小伙伴”“学校好玩”,是爱上学校的几大动力。
成都圣菲学校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在有安全感的关系中学会交朋友——
“形影不离”游戏:拥有一个新朋友,并和他形影不离,一起吃饭、看书、玩耍;放下偏见,重新认识彼此。
“真心有话”游戏:在卡片上写下对一个朋友的真心夸赞,真诚地写下对方的优点;同时以帮助对方为目的,礼貌地提一个小建议。
“神秘朋友”游戏:将全班同学名单放在箱子里,每人抽一个纸条,抽到的同学,就是自己的神秘朋友。在一周的生活中,要悄悄了解他、帮助他,比如送小饼干,在体育课后给他盛水等,学会观察他人、了解他人、关心他人。
小初衔接的重心,
是建立目标感,提升自主学习力
初中阶段,是青春发育敏感期、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期、非智力因素最佳养成期、学习力生长黄金窗口期。小初衔接主要是激发学生内驱力和自主成长意识,增长应对新环境变化的能力。
定制专属成长目标寻找并认识自我、构建自我认知,是初中段孩子最重要的人生任务。开学初,可以通过专属“定制”的成长规划,帮助新生构建自我认知、激发自我效能。
在杭州云谷学校,初一新生的成长规划是通过家长、导师、学生一起参加的“1+1+1圆桌会”制定。孩子主持圆桌会,讲清楚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行动。需要明确的是,规划是孩子自己设置的,邀请老师和家长作为参谋和支持者。
成长目标既包括学习目标,也包括生活目标,要有成长的留白。艺术、烹饪、旅行、集卡、玩乐等都可以被纳入。
比如:每天喝水1.5L、每天留给自己一首歌的时间、组织班级活动、不乱刷手机、魔方每周至少练习半个小时并定期计时、自己策划一次山西之旅……
学习力提升是重中之重相比小学,初中学习难度和学业压力加大。因此,学习力提升是初中课程与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要以培养“独立的学习者”为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
在温州实验中学,七年级聚焦“学而有规”,侧重外显性的学习习惯养成,比如会早读、积极参与课堂。以学会听课为例,分小组对怎样才算听课、听课应该注意什么、如何改进等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师生协商、实践复盘,梳理学习策略,提炼共性,形成关于“学会听课”的班级公约。
同时,每个小组、每个同学都要在班级公约的基础上制订个人行动计划。推选出执行力强、改变比较大的同学,作为本组的“学会学习”小讲师,成为“学会学习”的推广员。
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架和工具,比如:“六顶思考帽”训练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用“5R笔记法”帮助学生掌握听课笔记的记录方式,指导学生将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的独立性增强,课堂上的独立思考和课堂外的自主安排增多。降低初中生对老师和家长的“学习依赖性”,是一个看不见的关键进程。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进入初中,学生自尊意识更强,追求独立人格,需要更多的自主行为和平等对待。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就尤为关键。
一是自我时间管理。指导学生按照时间管理的四象限(重要而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紧急)来安排时间,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将主要的时间用来做最重要的事。
比如,在大脑最清醒的时候学习最重要和最难的学科,或者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学科;用整块时间来完成结构性高的学习任务;用碎片化时间用来完成结构性低的学习任务等等。
二是班级自主管理。在班级推行自主管理日,这一天班主任不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班级由学生负责,让学生进入自主管理的状态,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
三是社团自主管理。新生可以通过共同探讨社团名称、使命、价值主张、社团形象、社团文化、社团特色等,让每个人准确定位和工作担责,在实践中提升学习品质,发展能力。学校还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活动,逐步实现社团课程化。
初高衔接的重心,
是从兴趣走向志趣,像鸟看见自己的山
高中阶段,学生最主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为自己选择一条怎样的航线;二是如何在这条航线上,坚定地、执着地走得更远、更好。
学生设计自画像进入高中阶段,开始了人生新起点。认识自我是发现和寻找人生意义的重要过程,为后续人生阶段更好发现和解决问题打下自我认知基础。
上海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有一项针对高一学生的作业,是给自己设计一幅自画像。学生可以采取任何形式展现:画的,贴的,缝的,绣的都可以;也不局限于只是画自己的脸,如果你愿意,你甚至可以画一只鸟作为自画像。
老师不会去询问为什么要这样画、那样画,唯一的要求就是,展现出来的内容能代表自己。学生借助多元化表达形式,其中包括Ai艺术、平面设计、语言文学、数字媒体等来“定义自我”。
自画像作业鼓励每一名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特别是挖掘自身与众不同的地方,建立自信,为美好人生增加一个前提条件。
“真人图书馆”与生涯规划结合新高考后,高一要开始选科。从高一开始就要着重进行理想指导,促进学生的生涯意识觉醒。初升高阶段,可以将“真人图书馆”与生涯规划活动相结合。
“生涯真人图书馆”,以校友、家长及社会职业人为书,以他们的人生经历为内容,为学生创设与“生涯人物图书”互动交流的机会,并将生涯人物的故事以访谈文字、音频和视频等方式进行资料存档,供更多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用。学生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看到未来自己可以成为的样子。
也可以通过导师制,指导学生学业发展和生涯规划。高一年级,导师应引导学生确立高中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业;指导学生从初中学习方式向高中学习方式转变;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活和人际交往。
以下是高一新生入学一个月,导师制和学生的互动轨迹——
第1周:根据每个学生的中考档案、军训表现、新生调查表,初步建立新生电子档案。
第2、3周:微团班干部、团队干部竞选,组成团队学生会组织。全力支持他们进行各种活动竞标、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社会实践活动、 职业体验活动等。
第4、5周:导师们科学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鼓励他们自创社团。第一次月考,根据中考、月考成绩建立学生的成绩档案,充分利用具体数据,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在学业上有效进步。
适切把握生情,看见真实教育需求事实上,不仅每个新生的需求不一样,每一届新生的学情都有差异。针对新生的课程供给,要从学生适应课程到课程适应学生,从规划学习任务到适应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整个高中学习的课程全息图景。
学校可以利用多种测评工具,包括卡特尔人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多元智能测试、MBTI性格评估、学科素养测评等,对学生将来适合什么样的专业和职业,提供参考。
针对社会型学生,学校要多提供与人沟通、交往,团队协作的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出高超的社交技巧和进取精神;针对艺术型学生,要多营造自由、舒适的学习氛围,增强艺术性和表达性。
比如,今年新生入学后,江苏省锡山高中通过统计调查,得到了新生大数据:
99.8%的新生每天会帮助父母进行家务劳动,其中64%每天会进行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家务劳动;
有245位同学坚持每日运动一小时以上;
新生的近视率高达89.5%;
93%以上的新同学都参与过慈善公益活动;
超六成的萌新都系统接受过艺术培训并参加了考级;
34.3%的新同学在初中每年阅读量在100万字以上;
工程科技是新生最向往的专业,其次为数理专业,生命医学、法律与经济同样受到大家的追捧
……
基于对学生课程需求的评估,由此进行学校课程方案的迭代升级,就是从校本课程走向了学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