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棉花的故事

李豫爱文史 2024-08-09 22:12:42

在早期的革命战争中,毛主席和红军指战员们的生活非常艰苦。他只有一床连棉花带布不到三斤半的旧棉被,晚上睡觉用禾草做枕头。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现在全军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1929年一个初冬的夜里,他来到闽西特委的驻地苏家坡村走访群众。在杨冬冬家,看到床上只铺着稻草和棕衣,就马上把自己的棉被拿来送给杨冬冬。

后来,闽西特委又给毛主席买了一床新棉絮。毛主席离开苏家坡时,又把这床棉絮留在了当地。

建国后,毛主席更是重视棉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1958年8月,他到河北、河南、山东农村视察,多次关心棉花的生产。8月5日,他来到河北徐水县南梨园乡大寺各庄棉田,察看棉花的长势,问道一亩可以收多少棉花。农业社主任回答“100斤皮棉”,毛主席算了算,说:“那就是300斤籽棉呀!”

8月6日,毛主席来到河南新乡县七里营村西种植棉花的“红旗试验田”。他看着茂密茁壮棉桃成串的果枝,连声称赞棉花长得好,又问一亩田能产多少棉花。干部回答可以产100斤皮棉。

毛主席满意地说:“全国的棉花都长成这样就好了。”

他走进棉田里,向正在给棉花打顶的社员们招手问好,还学着社员的样子给棉花打顶。

9日下午,毛主席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试验田视察。农科院副院长、棉花专家秦杰,汇报说:“这70亩棉花,是几年来生长最好的一年。”在一块地前,他说:“这1亩是高产试验田,1亩4000株,每株已有五六十个棉蕾了。”

毛主席问:“你们估计产多少斤?”

秦杰答道:“计划是800斤。”

“能达到吗?”

“有希望,长势喜人。”

毛主席躬下身,抓住一株棉花从根部往上数着棉桃,一共是62个,顶部还有正开着花的花蕾。毛主席说:“很好,你们的计划仍可能实现。这株棉花,个头不高可棉蕾是满的。”

毛主席又问:“1亩4000株,还能再加密吗?”

秦杰说:“再密就要影响通风透光,光照不足,不能高产。”

“棉种呢?什么种子?”

“是培育的品种,袋子棉15号。植保治虫很及时,棉蚜、红蜘蛛也出现过,防治及时都下去了。”

“影响棉花高产的是什么?”

“目前主要是落蕾没解决,棉的花蕾可以长到80多个,落掉的约占20%-30%,如果能控制住落蕾,那产量更高了。”

毛主席又关切地问:“落蕾是什么原因?有解决的办法吗?能否不落或少落?”

秦杰答:“密植和透风透光有矛盾,太密不透风,光照不足易落蕾,正考虑从下部摘除一部分叶子,增加光照,但摘除多少?什么时候摘除为好?还需要试验研究。”

毛主席说:“这就是一个研究的课题,你们能研究出不落蕾的增产措施,就好啦!”

后来在11月,这一亩试验田籽棉的实际产量是1000斤,产皮棉350斤。毛主席数过棉桃的那一株棉花,研究人员将它移植到温室里,第二年长了一些小的棉桃。后来,他们将这一株棉花移植在玻璃箱里,放在展览室,保存了很久。

1959年9月21日下午,毛主席在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省长白如冰陪同下,再次视察了省农科院的试验棉田。这一年的棉花比上年还好,面积也扩大了。此时正是收获棉花的时候,毛主席看着大片珠雪白的棉花,非常高兴地说:“这比去年更好更高产了。”

9月24日,毛主席到河北成安县道东堡乡视察棉花生产工作,接见了王素梅、李瑞芳等四位“棉花姑娘”。他还登上像山一样的棉花垛,高兴地说:“我也登上棉花山了。”

1970年10月1日,河北大兴县红星人民公社团支部书记于淑兰所属的农民第四方队举着1米多高的棉花桃整齐地走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

在毛主席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我国1975年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棉花增产4.7倍,棉纱增长85%。

0 阅读:20

李豫爱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