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雪多吗?大雪有预兆!老话“大雪怕霜,冬至怕慌”:啥意思?

观唐旧事 2023-12-04 10:35:03

今年公历12月7日,农历的十月廿五下午,五点三十二分四十四秒,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斗柄指向正北壬位,大雪节气的15天就开始了。

今年冬季雪多吗?大雪节气有预兆!老话“大雪怕霜,冬至怕慌”,是啥意思?

1·“大雪三候”分别是啥意思?

如果把冬季三个月的寒气变化绘成一个曲线的话,这个曲线的顶点就在冬至节气。冬至前是寒气生长、变强的时段,冬至之后是寒气逐渐消退、减弱的时段。

大雪节气处在冬至之前,是寒气增强、即将到达顶峰的最后15天,到了冬至节气,寒气到达顶峰,春季木气开始萌生,冬季属太阴,春季属少阳,所以说“冬至一阳生”。

古籍中大雪节气的三种物候分别是“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一候5天,三候过完便是冬至。

“鹖鴠”就是寒号鸟,本来喜欢在夜晚鸣叫。古籍《逸周书汇校集注》中说:寒号鸟“至冬尽落,夜则忍寒而号以求旦”。

意思就是寒号鸟多在冬天的晚上叫着等日出,大雪节气后寒气太盛,连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接着“虎始交”,古代人认为,老虎属于“阳中之阴”,通常都在“一阳将发之前”求偶。大雪时节寒气最盛,但也终不过是“盛极必衰”,此时地下的阳暖气息已经有所萌动。

大雪三候“荔挺出”,荔挺就是马兰草。此时尽管会有大雪封地,寒冷无比,荔挺依然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所以宋代诗人写“仲冬方寒荔挺出,仲夏方炎靡草死”。

大雪节气的三种物候,正反映了这一自然规律孕育和发生前的变化,寒气由弱到强,到达顶点之时,便也到了减弱和被取代的开端。

2·大雪怕霜

自然界的霜、雾、露等其实都是大地上的湿气形成的。秋分前,因为夜晚气温明显下降,地表附近的湿气遇冷就会凝结成为小小的水珠,这就是露。

过了秋分,自然界的阴气开始变强,气温也更低,于是露水里便有了寒气,形成寒露;气温继续降低,当夜晚气温开始低于0度时,露水便凝化成小小的冰晶,这就是霜。所以露、霜、雾的形成,离不了昼夜温差,以及空气里的湿气。

而空气里的湿气也是降雨和降雪的必要条件,如果湿气受到阳光照射而受热上升,遇到高空的冷空气时,就会形成小小的水珠。这些水珠附着在云层之上,就是积雨云。

当云的力量支撑不住这些水珠时,便会降下成为雨水,如果天气够冷,寒气积攒够强的话,这些水珠便会凝为冰晶抱团降落,也就形成了雪。

大雪节气天地闭塞,天气不降、地气不升,空气中能积攒些湿气很不容易。如果天气够冷,空气中的湿气够多,就容易形成降雪。但是如果出现降霜,空气中的湿气就被释放掉了,自然也就不容易下雪了。

所以,如果大雪节气出现降霜,就意味着冬季雪少;老人们常说“重霜出毒日,雾露大晴天”,也就是说如果大雪节气是晴天,也代表冬季雪少,所以“大雪怕霜”。

3· 冬至怕慌

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节”的意思更像“关节”,像竹子的节一样,过了“节”才算进入新的月份;而“气”则代表一个月份的主要特点。

比如十一月,大雪是“节”,冬至为“气”。大雪是子月的开端,冬至代表子月特点,也就是“冬季寒气至极”。

冬季属太阴,所以冬至也是“阴气至极”,所以民间从冬至节气开始“数九”,就是在阴气至极之日,数着日子盼望“阳暖”的到来。

所以,冬至也就是“阴至”,冬至到来的时间也就是阴气到达极致的时间。

如果冬至来得早,就代表“阴至”到得早,寒冷天气自然也会提前。同样的,如果冬至来得晚,也代表寒冷会向后推移。

老话说“冬至在月头,大寒腊月口;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冬至是十一月的气,出现在望日前后比较正常。

如果出现在十一月初,最冷的天气会出现在腊月初;如果出现在月尾,最冷的天气会在立春之后。

冬至出现得越早,天气冷得就越早,自然结束得也会早,到了真正该冷的大寒节气,最冷的天气已经差不多过去了。

大寒节气时,田里的庄稼根系已经扎好开始进入休眠期,有足够的能量对抗严寒,如果这时候天气不冷,会使庄稼脱离休眠期,过早开始生长,难以抵御早春寒气。

老话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天气冷得过早会给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说“冬至怕慌”。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