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越是聪明的家长,越会支持孩子"自私",说得很有道理

安姐情感故事 2020-03-26 23:51:44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小孩子在一起的玩耍的时候,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家的孩子,父母都会表现出自己的客气。他们会通过孩子表现出自己的家教和孩子的懂事。

有什么手段呢?就是让孩子学会分享。尤其是别人来家里做客的时候,父母都会让孩子把自己的零食和小伙伴分享;把自己的玩具给小伙伴玩耍。

这样做可以展现出家长的热情好客和彬彬有礼,但是孩子可不理解父母的"深意"。年幼的孩子,正是"护食"的年纪,都不会轻易和别人分享自己的食物和玩具。

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家长为了面子就会训斥孩子:"真是没出息!小气鬼!快点拿给小伙伴玩!要不然下次不给你买了!"

如此"自私"的孩子,被父母这般训斥之后,都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当场打滚撒泼,哭着喊着不愿意;一种是将玩具和零食往地上一扔,大喊"都给你",然后生气地走进房间,不理会父母。

很多家长也很疑惑,为什么小孩子不愿意分享呢?

主要是因为年幼的孩子,对自己的东西有很强的"物权意识",觉得自己的东西只能独享,不应该分享给别人。

父母强迫孩子分享。对孩子有哪些坏处呢?

1. 孩子做事没有主见、没有立场

家长强迫孩子分享,孩子并不会养成乐于分享的习惯,反而容易给孩子贴上"小气鬼"、"自私自利"等负面标签。

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自我主观意识逐渐成熟,从开始理所当然地以为"只要我喜欢的东西,到了我手中就是我的"。

逐渐长大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交的经验,孩子才慢慢有了分享的意识。

如果家长强制性让孩子分享,孩子对自己的东西没有选择权,会变得没有主见,立场不坚定。

2. 孩子容易被欺负,孤僻内向

家长强制孩子奉献,久而久之,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捍卫自己的物权,很容易让同伴侵占自己的物品。

孩子遇到不公平事情,受了委屈也不敢和家长说,长时间将负面情绪藏在心里。

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孩子情绪的变化并疏导,孩子会变得孤僻内向,性格软弱,很容易被欺负。

聪明的家长,在孩子6岁之前都会鼓励孩子变得"自私",主要有这几种好处。

1.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物权观

绝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在引导孩子学会分享时,孩子都会表现出不愿意。

年幼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被别人"抢走",会产生心理阴影。

孩子长期保留的、特别重视的东西,仅仅因为别的小朋友想玩耍,家长为了面子就要求孩子"分享",那么孩子就很难建立自信心和物权观。家长要鼓励孩子"自私",按照自己的心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个懂得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孩子,长大也更容易有出息,也不会吃亏。

2. 孩子更有主见

家长鼓励孩子"自私",让孩子变得更有主见,让孩子决定哪些东西是可以分享的,哪些东西只有自己可以玩耍。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独立思考能力也更强,决策能力也更强,在工作中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会受到领导的赏识。

3. 孩子敢于拒绝

如果别人强迫自己的孩子"分享",还用所谓的自私自利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地坚定立场,"自私"到底。

很多人就是这样,自己想得到别人的东西,别人不愿意给,他们就会找借口说你自私。但其实,一个人想要保护自己喜欢的东西,合情合理合法,根本算不上自私。

在面对别人不合理要求时,鼓励孩子"自私",可以让孩子敢于拒绝不合理要求,长大不容易被欺负。

孩子敢于维护自己的留意,而且立场坚定,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对自己的判断和决定都很有信心,这而要说成为领导级别的重要条件。

孩子珍视自己的东西,说明孩子有原则,也有自己的观点。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保护孩子的利益,孩子将来会大有一番作为,也能勇敢地面对各种挫折。

0 阅读:0

安姐情感故事

简介:分享身边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