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仅一年就死了,他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围炉观史 2022-12-28 17:23:17

事实上,朱高炽在位时间不满一年,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日登基,到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驾崩,仅十个月,终年48岁。

明仁宗朱高炽永乐二年(1404年)被立为皇太子,之后以太子的身份监国二十年,朝无废事。谁也没料到,“苦熬”二十年的朱高炽却在登基不到一年的时候,就骤然驾崩。

因此有人对朱高炽的死因存疑,且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朱高炽壮年而逝。朱高炽的爷爷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活了71岁,其父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活了65岁,为啥到了朱高炽这,就只活了48岁,不科学啊?

其二朱高炽即位时身体好好地,没有得重病的迹象,尤其是驾崩前一个多月还在策划迁都的事宜,准备将都城从北京迁往南京,半个月后,他又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谒太祖朱元璋的皇陵,并留在南京负责迁都接待工作。如果朱高炽患有重病,怎么可能在如此关键时刻让太子朱瞻基远离京城,要知道一心想要争夺皇位的汉王朱高煦,此时还盘踞在山东虎视眈眈呢?

其三,朱高炽死亡的过程太快。朱高炽驾崩前三天,还在日理万机,看不出身体有什么问题,直到了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这一天,朱高炽才感觉自己行将不起,于是留下遗诏传位于皇太子朱瞻基,当天,朱高炽就死于皇宫内的钦安殿,终年48岁。自古帝王生死从来都是大事,更何况是无疾而骤崩,朱高炽的突然“暴死”,足以引起后世人的无限遐想?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生母是徐达的长女徐氏,也即徐皇后。早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18岁的朱高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然而身为父亲的燕王朱棣却并不怎么喜欢这个长子,只是碍于祖制传统和朱元璋的威严,不得不立他为世子,其实朱棣更喜欢次子朱高煦。

朱高炽从小体弱多病,长大后又落下肥胖和足疾的毛病,虽然年轻时不怎么明显,但行动不便是一定的,因此养成了他喜静厌动的性格。朱高炽喜好读书,且专心致志于经籍和文学,反而在武事上的资质和表现一般般。

与之相反的是二弟朱高煦,从小就长得英武不凡、身材挺拔,不爱读书却喜欢舞枪弄棒,长大后不但擅长军事,且日益成长为一员猛将,简直和年轻时的朱棣一个翻版。作为数次出塞征战的燕王朱棣,当然更偏爱这个类似自己的二儿子,但凡出征行猎都喜欢把朱高煦带在身边。

后来“靖难之役”爆发,燕王朱棣以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让次子朱高煦担任先锋和自己一起率燕军南下,直捣南京。在南下的途中朱棣好几次遇险,幸亏有朱高煦的救护才转危为安,朱棣也因此更信赖这个次子,甚至私下里对他说:“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

这是暗示将来要传位于朱高煦啊,由此可见,朱棣除了对肥胖且有足疾的长子不待见,还有对其是否能长寿没有把握。看看朱棣这父亲是怎么当的,心里想的不是儿子如何如何长寿,反而诅咒他短寿,且以此来鼓励最器重的次子。

等到了明成祖朱棣晚年,此时的朱高炽也已经做了20年的太子,他的身子更肥胖了,体重超过了三百斤,腿脚也更不方便了,据说需要两人搀扶才能正常行走。

而且朱高炽好吃,尤其是喜欢甜食,虽然已经吃成了大胖子,但口腹之欲丝毫不减,再加上46、47岁的年纪(在古代属于老年),因此朱高炽患上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病等慢性病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正是由于朱高炽从小体弱多病,又因过度肥胖及足疾等所带来的一系列疾病,导致朱高炽登基后不足一年就去世了,远比其祖其父要短寿,而且其后代子孙似乎都有遗传自他的基因,因而也普遍短寿,除了嘉靖、万历两位皇帝比较长寿,剩下的居然没有一位享年超过朱高炽的。

这样看来,朱高炽48岁猝死,且是胖死的说法没有问题。

当然,说一个人是胖死的,这个人还是古代的一个皇帝,且死得很突然,听起来总是不那么令人信服,因此又有了另一种说法,说朱高炽是代替其父处理朝政,日理万机且日复一日,再加上身体不怎么好,最终把自己活活累死了?

这种说法还是很有市场的。因为朱高炽虽然在位不到一年,可是历史评价却极高,堪称仁君的典范,这从他的庙号“仁宗”就可见一斑,而且他当监国太子二十年“朝无废事”,勤政爱民之心和治国理政的能力天下臣民皆知,最终操劳过度导致猝死。

看看工作狂朱高炽是怎么工作的:

早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亲自率军与蒙古人作战,有时还冲锋陷阵在前,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行军的路上就是在军营里,而没有时间管理燕王府和北平的行政,这些事自然都落在了世子朱高炽的身上,这也是朱棣南征时选择朱高炽留守北平的原因。

一方面是朱高炽有管理行政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认可他的能力。尤其是朱高炽曾以万余军队成功地阻挡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打赢了北平城守卫战,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朱棣登基称帝后,从永乐六年(1408年)开始,曾多次巡幸北京及五征蒙古,这期间都是让皇太子朱高炽监国处理朝政,并负责后勤辎重粮草,每次监国时间长达数月到数年不等,直到朱棣死于第五次亲征蒙古回归途中。

可以这样说,朱棣之所以能成就永乐大帝的威名,里面有大半都是皇太子朱高炽的功劳,如果没有朱高炽在后方监国,将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朱棣哪能安心御驾亲征,且常年不在京城里?

而对朱高炽来说,身体本来就不好,每天还要处理繁重的朝廷政务,保证不出差错,且一干就是很多年,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所以别看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可是以监国的身份治国理政已经长达二十年,常年地辛劳国事,早已将身子掏空了,再加上肥胖等身体疾病,导致他48岁就突然病死,好像也很正常。

除了肥胖病和操劳过度导致朱高炽病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他即位后过于纵情享乐、沉湎酒色,最终导致发病猝死。

朱高炽虽然早早地被立为燕王世子、太子,可并不为朱棣喜欢,因此在他当太子的二十年间,不但长期处于朱棣的打击和压抑之下,而且还要时时防备弟弟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的夺嗣阴谋。

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地位,朱高炽不得不一直韬光养晦,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克制。能少吃就少吃,能少近酒色就尽量少近,表现得比较自律,不敢随意放纵自己,免得被大臣弹劾和父皇朱棣责罚。正如朱高炽自己所说:“我监国二十年,被谗言邪恶所扰,心之忧危”。

然而随着朱棣的驾崩,压在太子朱高炽头上的一座沉重的大山突然没有了,天大地大我最大,即位之后的朱高炽彻底放松了自己,开始尽情地追求享乐,发泄情欲,沉湎于酒色之中。

在朱高炽死亡的前几天,一向对大臣仁慈宽厚的他却严惩了翰林李时勉,因为李时勉上奏章对朱高炽提出了批评,其中一条就是朱高炽在服朱棣之丧时与其妃子有性关系。

李时勉因触怒朱高炽险些丧命,直至垂危之际,朱高炽仍难忘此恨,说“时勉廷辱我”。由此可见,朱高炽确实纵欲无度,而李时勉的奏疏则很明显触及到他的痛处,否则不会如此耿耿于怀。

朱高炽因纵欲过度而得不治之症,进一步增加了他“暴死”的可能。

当然,历史上对朱高炽突然死亡的原因还有其他种种猜测:像雷击、被下毒、吃丹药中毒等。

在明人陆釴《病逸漫记》中有记述:“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

大概意思是明仁宗朱高炽之所以驾崩得这么快,疑似是被雷劈死的;也或许是有宫人想要毒死张皇后,没想到张皇后没有事,却误毒死了朱高炽。

同时《明史·罗汝敬传》中曾有记载,“……先皇帝(仁宗)嗣统未及期月……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朱高炽虽然是难得的仁君,却迷信吃丹药可以延长寿命,因此他中金石之毒而暴死的可能性也很大。

不过也有学者通过对蛛丝马迹的考察,认为朱高炽是被其长子朱瞻基害死的。一是朱高炽驾崩时,朱瞻基人虽然还在南京,可好像事前就知道了会发生什么事,因此提前做准备,并及时返回了北京继承皇位。

二是朱瞻基即位后不久,就推翻了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所推行的一些国策,在古代提倡孝道,有“三年不改父之道”的说法,放在国家层面,就是“三年不改父之政”。朱瞻基的所作所为说明了他们父子之间的亲情是很淡薄的,那么,朱瞻基不顾亲情,迫不及待地为自己早日登基筹谋,甚至做出弑父谋位的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朱瞻基在爷爷朱棣在位时就被立为皇太孙,之后又被立为皇太子,地位十分稳固,是皇位天然的继承人,再加上其父朱高炽身体不怎么好,朱瞻基完全犯不着冒“弑父”的风险而提前登基,而且朱高炽生前也没有要更换太子的想法,所以说朱高炽是被朱瞻基害死的说法是很荒谬的,最起码朱瞻基没有这样的动机,可要冒的风险却太大了。

综上所述,围炉观史认为明仁宗朱高炽死于雷击、被下毒的说法,只是见于野史,并不可信。

他真正的死因应该是肥胖病导致身体不好,然后又多年操劳国事,熬垮了身体;到了晚年为了延长寿命误食金丹,再加上即位后过于放纵自己,甚至纵欲无度,身体看似没有重病,其实早就掏空了,已得了不治之症,恰在此时又被翰林李时勉一顿批评臭骂,使他怒不可遏,最终气血不通一病不起,猝然暴死。

0 阅读:792
评论列表
  • 2023-01-15 22:14

    太胖了。喜欢甜食。48岁开始放纵[笑着哭]哈哈哈。。。。别说300斤被虐的当成驴一样死命加班的大胖子了。换个精神小伙也够呛[笑着哭]

围炉观史

简介:知史明鉴,叙说历史故事,解读古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