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凭儿子有出息,母亲从只能站着吃饭的妾,翻身成为人人敬仰的人

邓海春 2021-03-05 23:16:51

“母凭子贵”一词最早引自《公羊传》——“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原话的意思指的是母亲和儿子的地位是相互影响的,儿子能够因为母亲的尊贵而得到尊重,而母亲也可以因为儿子的成就而享福。而在仍然没取消一夫多妻制的时代里,“母凭子贵”的例子比比皆是。

清末民初时,有一个李姓的女子,作为丫鬟被人看上,后来被纳做妾室,可是地位不变,即使是怀上身孕也被要求站在饭桌旁边吃饭,时不时还要为其他人加饭添菜。不过后来她的儿子诞生,十分争气,终于改变了她的地位,成功为她的人生增光添彩。此人便是与陈三立和谭嗣同并称为“湖湘三公子”的谭延闿。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陕西大旱,民不聊生。作为当地巡抚的谭钟麟立即展开灾区的救济,亲身到达灾区慰问灾民,同时也积极联系周边地区的粮仓,请求开放以赈济灾民。期间为了防止当地官吏阻碍放粮,谭钟麟特地严令禁止囤积居奇,成功帮助灾民度过灾年,谭钟麟因此赢得了一致的好评。

旱灾结束后,谭钟麟终于能够放松地喘口气了,应朋友的邀请到对方家中饮茶做客。期间,谭钟麟注意到朋友家中招了个新丫鬟,眉目清秀,举手投足间还脱不开稚气。可能是刚来伺候人,对礼仪规矩还不是很熟悉,在给谭钟麟递茶时,不小心就打碎了茶杯,朋友见之,愤愤然站起来准备责备她。丫鬟知道犯了错要受罚,马上羞红了脸孔,眼泪也蓄满了眼眶。楚楚可怜的样子让谭钟麟一见钟情,于是拦下正准备骂人的朋友,暗地里跟他商量,想要娶走刚刚的丫鬟。

朋友见谭钟麟有意,大方同意,立刻着手将李姓的丫鬟送到谭府去。谭钟麟带回一个新的小妾,家里的妻妾自然不满情敌自此又多了一个,而且还是个身份低贱的丫鬟出身,对此太太们表示更加不满,于是明里暗里想尽一切法子来欺负李氏,甚至将她仍然当作丫鬟进行使唤。谭钟麟日理万机,没时间管理家里女人们的争相吃醋,对李氏的不公待遇干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敷衍了事了。老爷没有发言,李氏更是不敢多说,也不敢撒娇表示不满。

唯唯诺诺的李氏很快就有了身孕,本来应该被好生照顾的孕妇,其实家庭地位依旧没改,连坐在桌边吃饭的资格也仍然没能获得。李氏很重视腹中的孩子,于光绪六年(1880)顺利生产了一名男婴,谭钟麟大喜,亲自为孩子命名为谭延闿。李氏对孩子无所求,只希望他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即使自己吃苦也问题。

谭钟麟虽然不太管妻妾们的纷争,但对孩子们却一视同仁,非常重视给孩子们的教育。因此,谭延闿五岁步入私塾,十一岁就开始学习制义文学。他打小就对母亲受到的不公待遇看得透彻,所以心里总想着要打抱不平,可是寄人篱下,自己还没有实力颠覆那些高傲的太太们的看法,于是发愤图强,逐渐在学校里展现出令人啧啧称奇的天赋,就连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在读过他的文章后,也不惜夸赞他是“奇才”。

光绪十九年(1893),谭府传出大好的消息,谭钟麟的小儿子谭延闿年仅十三就考中了秀才,紧接着,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参与殿试的资格,最后也不出所料地成功入仕,人们听闻后纷纷惊叹谭府这是出了个神童呀。谭延闿学成归来,返回家乡湖南兴办学校,致力于提高当地的教学水平,谭钟麟自然支持这个给自己长脸的儿子,毫不夸张地说,谭延闿是谭钟麟的儿子们最有出息的一个。谭钟麟终于因为谭延闿的缘故,正视了李氏的遭遇,在餐桌上向家人主张要李氏一同坐下吃饭。老爷的命令如同护身符,其他太太终于不再敢对李氏进行使唤了,李氏在谭府的地位可谓是大大提高了。

母亲李氏吞声忍气的姿态,一直被谭延闿铭记于心,一番努力下,终于为母亲带去了幸福的生活,但他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对封建婚姻恨之入骨,发誓自己的一生只托付给一个,因此即使夫人去世后,他也从未再娶,以此也算是慰藉了母亲吧。

1 阅读:172
评论列表
  • 2021-03-06 15:52

    母凭子贵,妻凭夫荣是古今中外都颠扑不破的真理。

邓海春

简介:热爱传统,思考历史,热衷文艺,品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