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有多艰苦?吃过的四种军粮,看了让人心疼!

英叡谈历史 2023-12-05 07:18:0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

都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四中军粮,却看得人眼泪直流。

抗美援朝作为新中国的开国第一战,志愿军部队中却时常有断粮的现象发生。而且那时候的军粮成分简单,缺少营养,即使运到前线战士们手中,也难以下咽。

那么,志愿军都吃过哪些军粮?

朝鲜战争爆发时,新中国才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然而,战火烧到了家门口,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当时国内的农业和粮食生产总量,并不足以支撑现代化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尽管如此,为了未来几十年的和平,这一仗不得不打。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一声令下,入朝作战。

23日,我军在沈阳成立了前方后勤指挥所,只有3个分部,共计700多辆汽车。

这些汽车,肩负着将志愿军所需物资运输到前线的重任,这也是我军第一次需要远距离运输物资到前线。

此前我军在国内作战时,因为有人民支持,大多是就地筹集物资,或者直接消灭敌人后收缴的敌人的物资。

但是这次作战是在异国他乡,不仅不熟悉当地人民,就连当地的地形也不清楚。

再加上志愿军入朝前,朝鲜北部因为几个月的战争,很多地方都沦为废墟,老百姓四处逃难,很难做到就地解决问题。

和美军作战时,即使我军打赢了,败退的美军也不会把物资留给我们,甚至还会派飞机来炸毁。

所以,志愿军所有将士们的物资,绝大多数都要依靠国内筹集,再通过汽车运输到前线。

然而,运输物资又面临了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在前期没有制空权,运输物资的汽车行驶在朝鲜的山路中,成了美军飞机的活靶子。

从国内出发的汽车中,能有一半到达前线就不错了。

而在抵达前线的军粮中,土豆是前期战役中的志愿军主食,就连志愿军总部也是人手一个土豆。

志愿军入朝后不久,朝鲜北部就进入了冬季,在东线长津湖作战的志愿军不仅要和凶猛的敌人作战,还要和恶劣的天气抗争。

这样艰苦的环境,自然没有生火做饭的条件,战士们只能吃着比石头还硬的冻土豆充饥。

然而,哪怕是牙齿再好的年轻战士,也咬不开坚硬的土豆,只能将其放在腋下温暖的地方捂热,等到能咬动了才吃进肚子里。

可是这样一来,即使能补充一点体力,却没有什么营养。长此以往,战士们都得了胃病,身体素质下降。

对此,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的李聚奎将军提出了制作炒面,以此充当志愿军主食。

而炒面,也成了志愿军在艰苦环境下的第二种军粮。

那么,炒面的成分有哪些?除此之外,志愿军还有什么食物做军粮呢?

2

志愿军在朝鲜吃过的4种军粮,看了让人直呼“难以置信”。

其中的冻土豆不仅营养不高,数量还非常有限,难以想象战士们是靠着怎样的毅力坚持下来的。

那么,除了冻土豆,志愿军还吃过哪些军粮呢?

战局是瞬息万变的,战士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吃什么食物上,只是为了保存体力才会简单吃点东西。

尤其在运动战中,军粮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既要方便携带、保存,也要保证能给战士们补充体力和营养。

所以,当炒面被提出来时,得以在全军推广,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援。

战士们在前线作战,国内人民就在大后方收集原材料制作炒面。

这种食物是我国北方很常见的一种食物,由各种粮食磨成粉末,再混合炒熟。一般是兑水吃的。

国内给前线战士们制作的炒面有严格的规定,成分和混合比例不能混淆,如:白面25%、苞米面20%、高粱米面44%、黄豆面10%、芝麻1%、盐0.5%。

不过这只是生面粉的含量,因为在炒制的过程中,面粉中的水分会受热挥发,导致炒面重量减少。

为了保证炒面的质量,东北粮食管理局也对此做了规定:每一百斤生面炒成熟面后,必须要有八十斤,这样质量才过关。

但直接把面粉拿来炒也会出现问题,容易炒过火或者炒不熟,这样也会影响炒面质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干脆就直接炒原材料,再把炒熟的原材料磨成粉末,然后装袋。

炒面袋也有一定的标准,为了方便行军,一个炒面袋最多装5斤。而且志愿军战士的炒面袋基本上是长条状,一般长165厘米,宽11.5厘米,方便挎在肩上行走。

因为制作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当时几乎全东北的人民都参与到了制作炒面的工作中,就连周总理也亲自参与过炒面制作。

1950年12月10日,沈阳后勤总部给东北局做了报告:七天内,炒面任务规定完成40万斤,在汇报的时候已经完成了36万斤。

这个数字,在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企业里,也许只要一天就能解决。

但这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要在物资匮乏,机械化水平极其落后的条件下生产这么多的炒面,难以想象当时的中国人民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炒面有了,战士们也不用啃冻土豆了。

但是这种炒面是需要兑水吃的,干吃不仅容易堵塞食管难以下咽,还不好消化。

当时的美军无法理解中国志愿军的军粮会是炒面,毕竟美军当时的伙食非常好,不仅有肉有蔬菜,还有牛奶和咖啡,营养非常全面。

但我军战士并没有嫌弃炒面难吃,因为他们知道这是牺牲了很多后勤人员才送过来的,是珍贵的食物。

如果干吃吃不下,他们就一口炒面,一口积雪,用雪水混着吃下去。

有时候,他们还会把炒面裹在雪团里,制作成一个“什锦饭团”吃下去。

好在,志愿军只吃冻土豆和炒面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另外两种军粮作为副食品,也在加紧赶制,大大提高了志愿军的伙食。

3

志愿军前期的军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炒面和冻土豆作为志愿军的主食,不仅营养价值不高,最重要的是难吃。

但就算是难吃的食物,志愿军战士们也知道来之不易,不会轻易浪费粮食。

好在这种情况很快就得到了改善,战士们除了主食,还有副食品在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前线。

那么,还有哪两种军粮充当志愿军副食品?

炒面虽然携带方便,但因为营养成分非常单一,缺乏维生素,导致大量的前线战士得了口角炎和夜盲症。

为了保证营养,除了炒面外,必须在志愿军的军粮中加上富含维生素的蔬菜类食物。

但是要想从国内运输新鲜蔬菜上前线根本不可能,从后勤到前线,抛开敌人的破坏不谈,蔬菜本身也保存不了多久。

如果没有一定的保护措施,只怕送到前线都烂了,战士们也不可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煮蔬菜吃。

所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新鲜蔬菜制成干菜。

给志愿军制作的干菜主要以豆角、茄子和萝卜为主,并且规定萝卜的数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一。

因为干菜容易变质,影响口感和质量,所以干菜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保证干净卫生,同时要求一定要晒到十分干燥,防止发霉。

1951年10月,东北局开始给前线准备冬季军粮。

冬季作战对人的耐寒能力是极大的考验,没有脂肪的保暖根本坚持不了。

所以,志愿军的第四种军粮就是能够提供脂肪的肉类。

和蔬菜一样,新鲜的肉类无法直接运输到前线战士们手中,所以后勤人员将肉煮熟后晾干,制成肉干。

对于供给志愿军的肉也有明确规定,每块不能超过一斤,煮的时候要加盐和大料,不要头爪和骨头,不能煮太烂等等。

有肉有蔬菜当然好,但是如何在条件有限的战场上,这些食物该如何保存又是一个问题。

好在后来后勤部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战区建立地下仓库和挖掘开式的半地下库。这样一来,既能保存食物,又可以避免物资被敌机炸毁。

在战争中后期,米格走廊形成后,志愿军有了和美军飞机一较高下的能力,我军的后勤压力小了不少。

所以在条件稍微允许的时候,后勤人员总是在想法设法的为战士们改善伙食。

毛主席听闻很多战士们营养不良后,非常关心战士们的物资供给,并表示应该给战士们每天吃一个鸡蛋。

但鸡蛋的运输相比蔬菜和肉类更加困难,最终经过后勤人员的改良,鸡蛋也变成了鸡蛋粉,送到了前线战士们手中。

战争进入阵地战后,我军的后勤相对稳定了。1953年3月底,志愿军粮食储备达到了24.8万吨,可以供战士们作战八个半月。

尽管后期志愿军的军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不再以单一的土豆和炒面为食,但干菜和肉干的供给量也是有限的,大部分战士的军粮还是以炒面为主。

由此可见,志愿军的艰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如今,我们虽然不用再过苦日子,但也应该节约粮食。

只有这样,才不辜负先烈们的艰苦奋斗。

参考资料:

周璇《抗美援朝军粮研究》

徐春霞《抗美援朝物资运输问题浅析》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24

英叡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