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到敌人”:“将军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对华政策

英叡谈历史 2023-11-22 07:37:0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

艾森豪威尔,这个美国曾经的“明星总统”,他对待中国的态度依然被拿出来反复研究。

那么,他的对华政策是什么?他到底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敌人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重要的是立场,而是不是感情。

艾森豪威尔历经战火的洗礼,是美国的五星上将,这样一个总统,绝对不能算是温和派,更不会感情用事。

有人觉得他对中国的态度想比前任杜鲁门缓和很多,或许称得上是中国的“朋友”,这种说法太天真了。

杜鲁门时期,美国一直在用核战争来威慑苏联,而中国作为和苏联同一个阵营的国家,受到了美国的强烈打击。朝鲜战争的影响,更是让中美关系变得僵硬。

艾森豪威尔上台之时,朝鲜战争还没有彻底结束。

不过这时,美国由于战败,已经不想继续打这场战争了。毕竟,继续打下去,他们也打不过中国人民志愿军。

艾森豪威尔顺水推舟,在就职后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同时,在他的就任期间,中美并没有爆发正面的大规模作战。

不过,这些并不能证明他对待中国态度温和。这仅仅是一种外交态度,朝鲜战争已经把美国拖了进去,他们必须快点结束。

而之所以没有爆发大规模作战,是因为朝鲜战争已经美国打怕了。

作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为了避免得不偿失,美国只好选择控制战争,避免更大的损失。

最重要的是,一旦作战,美国根本不可能打得赢中国。他是总统,脑子还是很清楚的,不可做这种赔本的买卖。

如果和中国发生战争,美国还要担心苏联的乘虚而入。

要知道,美苏两国争霸已经持续很久。1957年,苏联还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把美国甩在了身后。

同时,世界已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美苏两国已经不光从军备武器上进行竞赛,还开始进行外交政治上的博弈。他们纷纷拉拢其他东南亚等国家,扩大自己的影响。

核威慑也是美苏博弈的重要一环,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进行了160多次核试验。1954年,在进行氢弹实验时,还有300多艘渔船受到了辐射影响。

同时,美国在核试验上的资金也十分多。1957年,政府还批下了250亿美元来建立民防工程。

这无疑证明了,在苏联的影响下,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种一触即发的氛围下,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倾向十分重要。就算艾森豪威尔不认为可以和我们做朋友,但也绝不会贸然得罪我们。

而作为美国总统,他在任期间始终对中苏采取防范态度,虽然他在任期间没有发生大规模作战,美国也不曾放弃对中国的挑衅。

2.

艾森豪威尔调整政策,视中国为最大威胁。在他就任时期,中国面对的依然是一个坚持霸权主义的敌人。

那么,他就任期间对中国做了什么呢?

朝鲜战争爆发后,加上美苏关系的影响,艾森豪威尔把中国当做了最大的威胁。但是现在的局势已经不能继续作战,他只好在其他地方表达对我们的不爽。

在朝鲜停战问题上,艾森豪威尔并没有用平等地态度对待我们。

商议停战问题,本来应该是两个国家平等地沟通交流。美国明明就已经失败了,不得不接受战败的现实,但是他还是要咬牙强撑。

当时的美国政府提出了一个“疯狂”的计划,他们表示自己要进行更强硬的打击,甚至是使用核武器来轰炸中朝军队。

核武器这种大杀器,在国际惯例上一般不能轻易使用,不然你扔我一个我扔你一个,最后造成的破坏是难以挽回的。

哪怕是美苏经常互相威胁要用核武器,但是也几乎没有真的实现。

这位新上任的美国总统之所以这么说,更大的可能就是为了保全自己的颜面,喊一喊口号罢了。他更多的还是想要通过博弈,来争取这场战争中的最大权益。

可见,艾森豪威尔并没有平等地对待我们。

但是他内心也十分清楚,如今的中国发展潜力巨大,他把中国视为一个很大的威胁。为了防范中国,他向台湾、日本、韩国都抛出了橄榄枝。

在他在任期间,美国一直给台湾提供军事武器设备,甚至还派了专人去督导台湾的军队建设。

台湾就是我们的一个省,就算蒋介石带着自己的军队逃过去了,那也是我们的家务事,美国根本没有道理插手。

但是他还是这么做了,可以看出他根本没有把我们当一回事。

虽然自己不敢来作战,但美国却在怂恿他人。比如金门炮轰事件,就是美国在背后操控,台湾使用的武器大部分都是美国提供的。

尤其是其中的响尾蛇导弹,是美国当时最先进的导弹之一。他给台湾提供了数枚,这些举动无疑都是对我们的挑衅。

同时,他还在日本、韩国布置了军事基地。

这两个地方离我们十分近,是用来监控我们的好地方。美国这么做,不就是罔顾我们的边界安全,越界控制吗?

此外,美国还通过经济、政治等手段,试图渗透东南亚。当时的国务卿提出了“全球战略”,他们想要在全球上拉拢其他国家,扩大美国的影响力。

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明明是战败国家,却一直受到了美国的援助,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是美国拉拢的棋子。

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不在乎所谓的正义和道德,只要谁能站在他这一边,他就愿意倾囊相授。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的总统,这些种种针对我们的措施,不难想象他一定知情。

3.

艾森豪威尔上台之后,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他使用经济、军事遏制等手段,遏制新中国、助长霸权主义。

那么,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首先要明白,他是一个总统,代表的是美国的立场,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他个人的意志已经变得不重要的,而形成的是——艾森豪威尔政府。

这个政府集合的许多美国上层的意愿,艾森豪威尔则是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提出对华政策。

艾森豪威尔最典型的一个政策,是“战争边缘”政策。

他认为,美国不能主动卷入战争,最好想办法避免战争,他们可以通过很多其他方式扩大影响力,但是绝不能在本地爆发战争。

这是一种艺术,就像走在战争的钢丝之上,在战争边缘徘徊。你不能害怕,也不能逃走,掌握它需要能力。

可以看出,这是艾森豪威尔上任之后,一种夹缝求生的策略。

按道理来讲,美国偏居一隅、有钱有人,怎么也不可能走到夹缝求生的地步。可是,美国想要的太多了。

他们既不愿意失去自己的霸权统治,又要随时防范其他国家,还不能让自己的国家卷入战争,这是美国再给自己加难度啊。

同时,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1955年,美国陷入了越南战争。这场战争持续20年,把它拖进了战争的泥潭里面,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是不能轻易对华进行战争的。

毕竟,中国可比越南大多了,还刚刚打败过美军,给美国留下了永久的阴影。

艾森豪威尔意识到,美国的能力是有限的。最好不要轻易进行战争,而要先保证经济的繁荣,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少花钱。

但是想让美国轻易放过中国,给中国留下可以发展的缓冲时间,美国也不甘心。毕竟,一个国家强大了,就意味着美国自身的话语权减小了。

基于这个原则,艾森豪威尔的对华政策十分具有特点。

他采用非军事的手段,对中国进行打压。同时辅之以舆论手段,在美国内部渲染中国威胁论,在民众内部造成了不少恐慌。

虽然不主动用“美国”的身份对华开战,但是他一直在鼓动其他国家。

1953年,他甚至改变了“台湾中立”的态度。有人认为他想要扩大亚洲战事,有人认为这是他掌握冷战的第一步。

但是更多的,这或许只是他的心理战,依然是舆论的那一套。

他们使用宣传、威慑等方法来针对中国和苏联,这样不需要使用武器和人力,可以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成果。

这种宣传方式,从越南战争开始就有端倪了。

在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的媒体发展起来,这运用到宣传、心理战上效果显著。因此,美国也把这种宣传手段用到了战争上。

他们报道越南战争的情况,通过语言、音像,引导大众的想法,甚至形成舆论,用在国际上攻讦他人。

因此,这种手段也被用到了对华政策上。可以说是次次用、次次鲜,甚至这种手段还没继承下来,被后来的美国人“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

①政策转变还是策略调整?———艾森豪威尔政府“解除台湾中立化”论析.冯琳

②走向全球冷战:1955—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中苏经济攻势”的反应.姚昱

③试析艾森豪威尔政府“战争边缘”政策的历史命运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7

英叡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