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哭嫁习俗:坐花堂

读书趣记 2022-10-28 14:57:04

悠悠渠江由巴山发源,逶迤而来,穿州过府,汇入嘉陵江;嘉陵江流到重庆,与长江合流,从此滚滚东去,万流归宗,入了大海。

川东渠江两岸,乡间每年的十冬腊月,稻谷入了仓,柴草归了栏,养的猪、鸭、鹅也肥滚滚的了,乡亲们便操办起儿女的婚事来。这既是儿女一生的大事,也是父母一生的大事,只有女嫁了儿娶了,人的一生才算圆圆满满。“坐花堂”便是一种婚俗。

布朗族舞韵

出嫁的前一晚,女孩家的内亲(姑、舅、姨、叔、伯等父母的嫡系亲戚谓之内亲)便来了,这晚来的多是女人,她们怀揣红包,一边吃饭一边耐心地等着准新娘出来坐花堂。酒毕饭毕,收了残汤剩羹,撤掉多余的桌椅,在堂屋正中摆上一张四方的大桌,四周放上一圈长凳,女亲们便陆陆续续进来,找准自己的位置坐了。

这位置有些讲究,通常是姨妈姑姑坐在最靠近准新娘的地方,她们与准新娘的关系最为亲近,要最先给准新娘“添箱”,而且不能太过寒酸,否则会落人笑柄。如果两家有龃龉,不想给太多的钱,或者自家贫穷,无力盖过众人,那么就找个没人注意的地方坐下,待会儿多少给一点装装门面吧。因此,“坐花堂”也是检验亲戚们的经济实力和感情深浅的地方,往往有一番真真假假的推让。女人们大声嚷嚷,在旁人的劝说里,叹口气坐了。

杜鹃盛开喜鸣春

“坐花堂”的主持人——一般是准新娘的嫂子,或者已婚的姐姐——用眼一扫,看看差不多了,就点头示意。于是,便有一个女孩进了准新娘的闺房,在一群闺中密友的簇拥下,准新娘出来了。她的眼睛照例哭得肿了,即便没哭肿,也得揉得红红的,以显示她对父母的不舍,对这个家的留恋,不能让人看见她没有哭过。随着一曲轻唱,“坐花堂”正式开始:

一张桌子方又方妹妹今晚坐花堂太阳今晚落了山明早就要别爹娘……

堂屋的角落里传出一阵压抑的哭声,母亲在为女儿的出嫁而哭泣。心肠再硬的女儿也忍不住了,满室弥漫着离别的愁绪。有人出来劝住了母亲,或者将她拉到别处,不让肝肠寸断的母亲影响女儿的“坐花堂”。

欢乐

“坐花堂”是女孩出嫁前的一种告别仪式。这晚来得最多的不是亲戚,而是女孩的闺中朋友,村子里没出嫁的姑娘们都来了,一来送别,二来学习经验,以便自己出嫁时有个借鉴的榜样。所以少年们如果想看漂亮女孩,不去别的地方,就瞅准哪家女孩出嫁,到她的“花堂”瞧上一瞧,保准能见上许多美眉,说不定还能找到意中人;而你的到来,主人照例十分热情,绝不会皱一皱眉头:来的人越多,说明主人家越有面子。

“坐花堂”有诸多讲究:如何哭嫁,如何才能让亲友们掏更多的钱来为自己“添箱”,如何得体地表达对那个有缘无份的“他”的怨恨……?这些表演要恰如其分,不能过火;过了徒增尴尬,让人误解;火候不够则不能剖白自己的心情。“坐花堂”是女孩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过了今晚,她就不再是女孩,而是女人了,她将离开父母,牵上丈夫的手,走完人生。这一晚唱的歌,除了追忆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有父母对出嫁女儿的叮咛教导。这些歌曲调大多差不多,唱词却完全不同,由主唱的人即兴发挥。

一间房子四个角明天就舀另一口锅哭一声爹娘哎你莫怪我女儿迟早都要嫁别人……

花开五福

人们伸长了脖子,唱出这首曲子,“坐花堂”就进入另一个程序:添箱。姑妈、姨妈、舅妈、姐姐该给准新娘压箱底的钱了。女亲们坐正了身子,盯着准新娘的面前,看看人家给多少“添箱”钱,做个参考,以免给少了失了面子。最先“添箱”的多是大多是姨妈,却也可能是另外的人,比如姐姐、姑妈等。其中的一个标准就是看谁家有钱一些,谁最有可能多“添箱”,谁和准新娘的感情最为亲近:

门前的大路长又长姨爹姨娘来“添箱”三十五十不嫌多五块十块也装上……

“坐花堂”是一曲悠悠的歌,沿渠江流传,千年、百年,一代女孩在“花堂”里坐了,走了,然后又有一代女孩长成,坐着别人的“花堂”,遥想自己以后的“坐花堂”,日子便有了些憧憬和期望,像渠江两岸的甘蔗,咬一口,流出来的是甘甜的汁!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