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条约》后,为啥中国最终保住西藏主权真相:多亏这2人努力

晨晰看历史 2024-07-29 03:01:47

1904年9月,西藏拉萨。英军占领圣城已经一个月,却仍如坐针毡。街头巷尾弥漫着肃杀之气,市场上空无一物。一位英军士兵嘀咕道:"这鬼地方,连件衣服都买不到!"就在此时,一位色拉寺武僧潜入军营,刀光一闪......

英国为何要对西藏下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争相瓜分中国。英国觊觎西藏已久,妄图将其变为保护印度的"缓冲国"。1904年,英军趁清政府衰弱之际,悍然入侵西藏。

这场侵略战争可谓是一波三折。起初,英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可到了拉萨,他们却碰了一鼻子灰。西藏僧俗民众的顽强抵抗,让英国人吃尽了苦头。最终,英军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出西藏。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西藏的命运,也对中英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

英国人的野心有多大?

英国人打西藏的主意,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打着"探险"的幌子,派出一批又一批间谍,摸清了西藏的底细。

1903年,英国驻印度总督寇松按捺不住了。他派出荣赫鹏率军入侵西藏,美其名曰"和平使团"。可这个"和平使团"全副武装,带着大炮机枪,哪像是来谈判的?

荣赫鹏一路北上,打得西藏军队落花流水。1904年8月,他率领英军长驱直入,占领了拉萨。

荣赫鹏得意洋洋,以为胜券在握。他逼迫西藏官员签订了《拉萨条约》,妄图把西藏变成英国的保护国。

可是,荣赫鹏太天真了。他不知道,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英国人踢到了铁板

英军占领拉萨后,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境。西藏民众以各种方式抵抗侵略者,让英国人吃尽苦头。

市场上一片萧条,英军想买件衣服都难。有个英国军官抱怨说:"五天里,我们只弄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

更让英国人头疼的是,西藏僧人的反抗。色拉寺的武僧装扮成乞丐,混进英军营地大开杀戒。还有僧人半夜杀死英军哨兵,穿上敌军衣服假装站岗,趁机干掉落单的英国兵。

这些"游击战"让英军人心惶惶。一位英国士兵在日记里写道:"这鬼地方太可怕了,我们随时可能被暗算。"

与此同时,《拉萨条约》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俄国、德国等列强纷纷抗议,指责英国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英国政府这下可犯了难。一边是荣赫鹏在西藏闹出的烂摊子,一边是国际社会的压力。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对西藏的政策。

唐绍仪的外交绝活

清政府这时候总算醒悟过来,决定派遣唐绍仪与英国谈判。唐绍仪是个厉害角色,在外交场上如鱼得水。

1905年2月,唐绍仪到了印度加尔各答。谈判一开始,英方就耍横,说什么《拉萨条约》已经生效,不容更改。

唐绍仪不慌不忙,笑着说:"英国要是硬要这么干,只怕会引来其他国家插手。到时候,你们可就骑虎难下了。"

英方代表被唐绍仪这番话噎得说不出话来。他们心里清楚,唐绍仪说的是事实。

接下来的谈判中,唐绍仪步步为营,寸土不让。英方想在条约中用"宗主权"来形容中国对西藏的关系,被唐绍仪一口回绝。

唐绍仪解释道:"宗主权和主权可不一样。宗主权就像朝鲜、越南那样,西藏要是变成这种关系,那还得了?"

英方代表被唐绍仪的犀利言辞打得措手不及。他们没想到,这个中国人不仅懂国际法,还能把复杂的概念解释得这么通俗易懂。

谈判陷入僵局。英方代表威胁说:"我们花了这么多心血才得到的利益,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唐绍仪不甘示弱:"你们跟几个喇嘛签的条约,能算数吗?要是真这么干,我可就没法在这儿继续谈了。"

眼看谈判要破裂,唐绍仪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妙计。他给清政府发电报,建议以自己谈判无能为由把自己召回。

这一招绝了。英国人一看,心想这唐绍仪是块硬骨头,再谈下去也没用。不如等等看,说不定下一个谈判代表好说话些。

唐绍仪回国后,局势果然出现转机。英国国内政局发生变化,主战派寇松下台了。新上台的政府对西藏问题态度更为温和。

这场谈判虽然没有立即达成协议,但为后来的《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打下了基础。1908年,这份新的协议终于签订。

虽然这份协议仍然带有不平等性质,但比起《拉萨条约》已经好了不少。最重要的是,它承认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列强环伺的艰难时期,像唐绍仪这样的外交官用智慧和勇气捍卫了国家利益。他们的努力,为后来的外交斗争积累了宝贵经验。

0 阅读:9

晨晰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