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齐古墓中发现了前朝不曾见过的礼佛用具

牛奶文化 2024-07-18 07:21:00

顺阳王厍狄迴洛墓 北齐 山西寿阳贾家庄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墓的发掘往往能为我们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或许会让我们结识或是重新认识一位我们从未了解或是还不熟悉的古人。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这组鎏金铜容器就与一位北齐的高级将领厍狄迴洛有关。

根据《北齐书·厍狄迴洛传》记载,厍狄迴洛为代郡(今大同市)高车族的后裔。长相不仅帅气,而且武功高强,善骑射,以勇猛善战而著称。

厍狄迴洛早年曾追随北朝战神尔朱荣南征北战,后来尔朱荣被杀,他归附于高欢,在韩陵之战、河阳之战等关键战役中屡建奇功。

可以说,厍狄迴洛从北魏到东魏,再到北齐,他将自己非凡的军事才能都展现在烽烟四起的战场上。

正是因为他的英勇与忠心,所以他的官职一升再升。在北齐孝昭帝高演即位后,厍狄迴洛又被册封为顺阳郡王。

厍狄迴洛墓志铭 山西古建筑博物馆藏

太宁二年(562年),这位为北齐的稳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的一代枭雄,因病薨于邺城,享年五十七岁。

1973年4月,山西文物工作委员会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对山西省寿阳县西南贾家庄的一座古墓进行发掘。通过甬道入口安放的三合六方的墓志,明确了墓主厍狄迴洛,以及其妻斛律昭男、其妾尉娘娘的身份。

厍狄迴洛墓出土的鎏金铜器

厍狄迴洛墓虽遭盗扰,但仍出土各类文物300余件。其中,鎏金铜器就有60余件,这在同时期的墓葬中非常罕见。

这些鎏金铜器主要包括长颈瓶、敞口盆、手炉、香宝子、多足盘、灯、圆盒等。据专家考证,这批鎏金铜容器为典型的礼佛组合用具。其中,有些器物为前代未见的新器形,它们的出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那么,在北齐高级武将的墓室中,为什么会使用礼佛用具作为陪葬品呢?

这是因为,在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佛教的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等理论,为当时饱受战乱之苦、生活无常的民众提供了一种精神慰藉。

云冈石窟第二十窟 露天大佛

因此,佛教在南北朝开始盛行,佛教文化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民众深受佛教教义的影响,将其视为精神寄托。

到了北朝晚期的北齐时期,佛教更是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将佛教元素融入到丧葬活动中。一些佛教信徒更是将僧人葬仪中的部分内容吸收使用,他们认为行佛教祭祀,就能够庇佑亡者,引导其灵魂进入极乐世界。

因此,佛佑冥福就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追求,皇家贵胄在思想文化上处于领先地位,在他们的墓葬中出现礼佛器具,也代表了丧葬习俗的新理念。

那么,这些礼佛用具的具体用途是什么?我们就依据厍狄迴洛墓出土的这批鎏金青铜器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鎏金铜香宝子 北齐 厍狄迴洛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佛教在中原兴盛带动了香的使用,为中国香器造型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香宝子,是佛教用于存放调制好的香丸、香饼等香料的器具,是重要的佛教礼器之一。

香宝子的形制多样,多为高足、深腹、盖上有钮, 它们通常与香炉配套使用,放置在香炉附近或炉柄上,是佛教“香供”的标准配置。

鎏金铜水瓶 北齐 厍狄迴洛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净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后作为生活用水器传入中国,之后被佛教徒赋予了宗教意义。

净瓶作为佛教礼器,是佛教中常用的法器之一。其用途多以容水,供饮用或净手等日常所用。

净瓶的材质丰富多样,造型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如从早期的无流设计逐渐演变成了有流的军持(梵文净瓶),其目的是为了更加方便使用。

榆林石窟壁画

在佛教文化中,净瓶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比丘十八物之一,还常被视为慈悲与智慧的象征。

在佛教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净瓶的身影,而最有名的净瓶则来自于观音菩萨手中的宝珠净瓶。

鎏金铜三足器 北齐 厍狄迴洛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佛教礼器中的三足盘,常被用作供养佛和菩萨的法器,盘内中可盛放鲜花、净水、食物或其他供品,以表达对佛、菩萨的恭敬和虔诚。在佛教寺庙中,信徒们常将三足盘置于佛前,作为供养的器具之一。

在佛教的各种仪式和法会中,三足盘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作为仪式中的特定道具,承载特定的象征意义,辅助僧侣和信徒们完成各种仪式动作和诵经祈福。

鎏金香铜圆盒 北齐 厍狄迴洛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鎏金铜圆盒是呈圆柱形的小型装奁具。厍狄迴洛墓出土的鎏金铜圆盒,带有子母口,盖的外表有细密的弦纹图案。

鎏金铜圆盒常被用于供奉佛与菩萨,盒内可放置香料、舍利、鲜花或其他宗教圣物,以此表达对佛与菩萨的虔诚敬意。

圆盒的密闭设计,可以使其具有良好的储存功能,能够保护盒内物品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和损坏。

鎏金铜莲花烛台 北齐 厍狄迴洛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这件厍狄迴洛墓中出土的鎏金铜莲花烛台造型别致,以四足方形台作为底座,上有覆莲状的灯底座,接灯枝三茎,灯枝上有莲花形管状灯托。

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纯洁、高雅和神圣。鎏金铜莲花烛台以莲花为造型元素,不仅美观大方,更寓意着信徒们追求心灵纯净和超脱世俗的愿望。

鎏金铜莲花烛台作为佛教供器之一,常被置于佛堂或寺庙中,用于供奉佛菩萨。其上插放的蜡烛不仅照亮了佛堂,也象征着信徒们内心的光明与虔诚。

鎏金铜鐎斗 北齐 厍狄迴洛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鐎斗,也称刁斗。最早记载于司马迁的《史记》当中,说它是青铜铸造的行军用具。鐎斗整体呈盆形,下有三足,旁有持柄,质地有铜、铁、陶、瓷之分,但学术界对它的用途还有争议。

有学者认为,鐎斗有“昼饮饭食,夜击持行”的用途。就是说古代行军打仗,鐎斗白日可以用来煮饭、温酒,而晚上军营巡查时,也可作为兵卒敲击发出报警的器物。

斗茶图 轴(局部) 刘松年(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而有的学者则认为,鐎斗就是煮茶的器具;也有学者认为,鐎斗是用来温黏稠食品的羹器,还有学者认为它是小火锅的雏形。

综合来看,将鐎斗定为饮食所用的温煮器应该没有问题,但其到底用来煮什么,说法就各异了。

厍狄迴洛墓出土的文物(部分)山西博物院藏

说完了这些鎏金铜容器在佛教礼器中的用途,咱们再来说说鎏金工艺。鎏金工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金属加工工艺,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也被称为“火法镀金”。

胡傅酒樽 西汉 山西博物院藏

它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均匀涂抹在干净的金属器物表面,然后通过加热使水银蒸发,黄金则牢固地附着在器物表面,形成光亮的金黄色镀层。

由于黄金不容易被氧化,所以这层黄金就相当于给整个铜器穿了一件合体的防腐、防锈的涂层外衣。

正是有了鎏金工艺的帮助,铜质的器皿才能够历经1500余年的风雨之后,仍然不锈不腐,熠熠生辉。可以说,这种鎏金工艺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的独特追求。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周一再见。

0 阅读:0

牛奶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