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光》:人生各种不易,兄弟真情动人

岳麓山上的树 2024-10-10 09:03:35

马来西亚电影《光》是一部很工整的电影,工整到有些匠器的程度了,但是导演很有诚意,每个人物都是完整且立体的。整部影片的故事真实、温情而动人,甚至不像一部电影,而是生活的片段。虽然是关于自闭症的主人公,却丝毫没有卖惨,画面从里到外透露着“光”和“美”。 也许,这样的故事不具有普遍性,但湖南企发文化所有文案人都希望这样的奇迹会发生。所以,你相信光吗?

该片是一段围绕着两兄弟的故事,哥哥文光是一位自闭症患者,他个性敏感,不善与人交往。弟弟一直设法帮助文光适应社会,并找到可以谋生的工作。然而,文光屡次搞砸面试,闯祸惹麻烦,弟弟气愤又无奈。直到有一天,弟弟听到哥哥房间传来的音乐声,才发现哥哥的音乐天赋一直默默闪耀着...

文光和弟弟是对亲生兄弟,在弟弟小时候,妈妈就告诉弟弟要一直照顾哥哥。哥哥从小就想拥有一台钢琴,但是苦于钢琴价格昂贵。直到27岁,哥哥无意中发现玻璃杯和玻璃碗一类的制品可以发出美妙的音乐,于是哥哥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像是红酒杯,鱼缸等等。但有一次哥哥偷了商店里的碗惹得弟弟生气,导致弟弟把哥哥攒下的所有玻璃制品都扔掉了。哥哥因此离家出走去重新寻找玻璃制品,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哥哥凑齐了所有的音调,然后制作成功了手工版的钢琴,与弟弟关系也缓和了许多。

故事其实并不出奇,对于自闭症的描写依然追寻着传统“套路”,但这也正是自闭症家人看到的真实,不是吗?被日复一日的照料责任捆绑的弟弟,不被理解也没有人想去理解的哥哥,某种程度上,也像极了我们熟悉的父辈与子辈的关系,扑心扑命给予必要的物质,却在情感上无从下手。所以扔掉杯碗的痛,能在太多人心里破开,又所以达到理解的那一刻,有太多柔软叫人心酸。在人人都可能被当作怪物、少数派、边缘人群的世界里,缺的是把所谓“不正常”视为“特殊”的包容,以及不被主流机械审美价值绑架的勇气。

这样的题材最后总是落入俗套,但处理的过程有导演的个人生活印记,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就像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石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的,看完会心一笑,潸然泪下,笑中有泪,挺真诚质朴的。弟弟是因为客观原因不被哥哥理解,被责任捆绑一生,生活步履维艰,爱的表达笨拙。哥哥是因为主观原因不被弟弟理解,只愿也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人去走近和能走进。心与心的桥梁架接靠的是那破碎的玻璃瓶、心碎的梦想,世界在“湿的钢琴”出现时变得明亮。现实多的是普通的自闭者,柔软而辛酸超乎想象,家人承受之重超乎想象。

影片带给人的是一种有如烛光一般温存,却不炙热的温暖。导演将创作方向指向兄弟情,通过细腻而又敏锐的表达手法,将兄弟之间争吵、陪伴、理解、鼓励等情感一一铺展开来,带给大家一种高级而又发自内心的感动,让观众在体会温暖的同时使自己的内心也有所牵挂,慢慢唤起心中那份可能压抑着的温情。同时也使人警醒,反思,对孩子的教育,对亲人的要求,真的是他们自己想要的吗?

这部电影看完就像喝了冬日里的一碗暖汤,简简单单,清新自然,就像一缕悄悄钻过墨绿色窗帘的午间阳光。贪嗔痴慢是哥哥,疑不正见是弟弟,痛苦可以被时间治愈,但是伤疤不会随时间褪色。记忆中的烙印仿佛那么深刻,但是现实里的浓情又是那么深邃。血浓于水永远不是什么原地踏步的借口,背对背捆绑才是你不能放手的执念。当你有一天决定转过身来,看到那张纯洁的脸你终于痛哭流涕——因为你知道解开的心结留下的不是疤,而是曙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