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一个很独特的职业,要是家里有个人学医那么就再好不过了,别的不说在疾病预防就很有优势。其实很多小毛病的发生源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方式,只要及时进行调整问题也能得到改善,免了发展成为大问题。
先从脸讲起,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医学院里的精神小伙,就有亲友问我咨询健康问题。
她是个做微商,而且做的是护肤品,逢人就推荐自己的护肤品,为了加大宣传她自己也以身作则用了起来,结果过敏了。整个人脸肿得像个猪头,首先想到的不是马上去医院而是去找商家,商家把原因归结于她的皮肤过于敏感,要用更好护肤品为了倾世容颜她买了更贵的结果还是一样的,过敏问题没有改善。
这个时候她也没有想着要到医院就诊,而是到了她觉得很专业的美容院去处理,钱花了不少,各种“药”也买了一堆,结果都是无济于事。她联系上了我跟我咨询,问我用什么药好,我当时还是学生,我也不太清楚,就把皮肤科的章节打开看了看,皮肤一直过敏主要是对皮肤的刺激太过了,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皮肤自己也能慢慢恢复。
给她的建议是: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用温水洗脸,不要用任何护肤品一段时间看看,如果不行最好到医院皮肤科就诊。
结果就是她坚持温水洗脸一个星期后皮肤问题得到改善,对我感激不已,她的母亲更是见人就夸我救了她女儿的脸,我的父母也对此有些觉得自豪。
至此村里人就有了这样的说法,“家里有个医生就是好,一些小毛病不用吃药,也不用往医院跑”,也有很多人开始报考医学院学医,一些学习成绩不济家里人也想着给她们上个卫校之类的,觉得家里有个医生还是很有必要的。
确实很多小毛病小问题真的犯不上一定要吃药
一些可能就是营养缺乏的信号而已,及时把营养补充上问题也就能改善,比如:
1.头发干燥、变细、容易断、脱发,可能就是缺乏营养(蛋白质、脂肪酸、微量元素锌等)所致,可以尝试饮食中保证营养充足,每天保证有瘦肉、鸡蛋牛奶的摄入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同时可以考虑吃些海鱼、牡蛎来增加些锌元素,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一段可能就会得到改善。
2.夜晚视力降低,可以缺乏维生素A有关,增加胡萝卜和猪肝的摄入也是改善关键,一个是植物性的一个是动物性的,但是如果你以胡萝卜为主不要想着新鲜而直接吃生的,维生素A是溶解于油脂而不溶于水的,因此吃胡萝卜最好用点植物油翻炒一下比生吃要好很多。
3.像有的人经常舌头出问题,舌炎、舌裂、舌水肿的,可能跟长期吃的米面太过精细,而且有只是喜欢吃素有关,缺乏了维生素B,所以饮食上应该注意粗细搭配,如果平日主要吃素为主那么你应该考虑补充一些复合维生素B。
4.有的人是容易嘴角干裂,这可能是缺乏核黄素(维生素B1)和烟酸,可以考虑吃一些动物内脏、鸡蛋黄、奶类等富含核黄素的食物。而烟酸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像猪肝、鸡肝等就相对含量丰富。
5.经常牙龈出血的人可能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C主要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西红柿、橘、橙等,动物性食物像肝脏和肾脏也含有少量的维生素C。
6.味觉减退,可能跟缺乏营养元素锌有关系,所以适当增加贝壳类食物,如牡蛎、扇贝等是补充微量元素锌不错的手段。
其实,很多医生或者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挑食,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营养均衡,就能避免像缺乏营养所致的健康问题。
一些可能就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问题也就能改善,比如:
1.临界高血压,有的人血压高可能源于自己平时食盐摄入的太多运动太少有关系,只要注意控制每日的钠盐摄入,适当运动运动血压也就能慢慢恢复正常。
2.腰痛,一些人的腰痛主要是过度劳累所致的,应该让我们的腰得到充分的休息,腰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能够躺着,很多腰痛的人如果能够认真躺上一躺,那么腰痛症状也会得到很多改善。
3.呼吸不顺畅,一些人总结得自己呼吸不顺畅,胸闷、烦躁,可能跟我们平时含胸驼背久坐有关,长时间的不良坐姿让我们的胸腔没有很好的打开,影响了我们的呼吸,注意坐姿端正抬头挺胸,经常起身活动多做扩胸运动,这些症状或许也能得到改善。
4.有的人脚后跟痛长骨刺,这个可能跟你工作性质和穿鞋习惯有关,长时间的久站或者负重会让我们的足底筋膜经常对足跟的牵拉容易诱发骨刺导致疼痛,而有的人则是因为经常穿平底鞋导致肚子筋膜紧张所致。所以足跟痛足跟骨刺的不妨试一试穿坡跟的鞋,减少足底张力,睡前记得泡一泡脚,早上起床记得先按摩一下足底在下床,这样会让你足底疼痛的问题改善不少。
5.磕碰摔倒了,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去揉一揉,按一按或者热毛巾热敷。其实对于急性的疼痛最好的办法还是冰敷,冰敷能够减少出血,控制炎症扩散,对于缓解疼痛很有帮助,而对于那种慢性的疼痛才适合热敷。
其实,很多医生或者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他们的生活习惯都很好。善于有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应对一些健康状况。
而这些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储备,就算现在来讲网络信息技术发达,遇上问题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各种答案,但是有的答案可能很矛盾,我们根本就拿不准,甚至到医院去不同的医生都可能给出不同的处置建议,我们都会难以抉择。这个时候是不是觉得“家里有个医生可以问一问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