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预言:中国若迁都这三个地方,有望称霸亚洲?南京不在其中

世界名人的过去 2024-05-16 20:53:1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02年,孙中山在 《与章太炎的谈话》中谈到对首都的选择:

“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为何孙中山会选这三处为候选之都?

为什么最后中华民国的首都却定在南京?

背后到底有怎样的考量?

谋大洲则伊犁

孙中山先生那句话的意思是,若想控制全国,可以把首都定在武昌,如果想使“藩属之地”臣服,那么就定都西安,如果中国想当亚洲共主,则应该选择伊犁。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几个选项。

首先,将偏远的新疆伊犁作为首都,历朝历代都没发生过这种事儿,前人看到怕不是会笑掉大牙。

孙中山的观点是如此独树一帜,而且还把伊犁视作“谋大洲”的前提所在。

1902年,孙中山和学者章太炎讨论今后在哪儿建都,他提出一个观点:“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国民党元老张继也曾说过,自己在1906年亲耳听孙中山说过,要扶持亚洲各弱小民族独立,则要把首都建在新疆不可。

可见孙中山的的格局非常大,他的目标不仅是统一中国,而是更宏大的亚洲共主。

只是,伊犁凭什么?

虽然伊犁是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但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它又偏又远,相对贫困落后,是和首都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

孙中山之所以选择伊犁,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尤其当众人眼光放远,格局打开再看,会发现伊犁巨大的发展潜力。

这个地儿是新疆广袤的荒漠干旱区中难得的“塞外江南”,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气候温和。

伊犁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在孙中山看来,“中国存亡之关键,在于发展实业”,而“矿业为工业之根”。

历史上,伊犁还是丝绸之路北新道的必经之地。

其口岸霍尔果斯是中国面向西部最近的窗口,交通十分便利。

而且伊犁是咱们与邻国接壤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连接中亚、西亚,正好处于整个欧亚大陆的中心,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当年左宗棠为什么抬棺出征也要从沙俄手里拿回伊犁,因为它是整大清北方边疆防御体系第一重镇,面积占了全国的1/30。

伊犁一丢,乌鲁木齐则失屏障,进而失去新疆,那么蒙古、西藏也将暴露,影响战略全局。

如果在伊犁定都,可以显著增强西部对外敌的抵御能力,震慑周边诸国。

同时又能加强与中西亚、欧洲的联系,尤其是苏联,将有利于构建我国的革命政权网络。

跳出“国”的角度,从“洲”的视野去看此地,伊犁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支点,体现的是领导者的壮志雄心。

谋藩服则西安

西安,十三朝古都不是白叫的,比起伊犁,选择此处定都显得十分合情合理。

作为多朝首都,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了一定基础。

能被那么多个朝代选择,西安最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地处关中渭河平原,北连内蒙,南通四川,西接新疆,属于华北、西北、西南和中南交界处。

地势平坦开阔,受泾河渭河滋养,土壤肥沃易于耕种,不愁粮食供应。

南部有秦岭山脉遮挡,东北有函谷关作为天然屏障,面对敌袭,西安更有安全保障,进可攻,退可守。

孙中山看中西安,更侧重于西安对“谋藩服”的作用,西安无疑是连接新疆、内外蒙的战略节点。

长期以来,这两处“藩属之地”都面临着分裂危险,西北两个方向一旦失守,大中国也就暴露无遗。

如果建都西安,可以更好掌控它们,对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非常有利。

谋本部则武昌

武昌也就是武汉,也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起点。

孙中山在演讲时说:“士气民心,素称振奋,武昌起义之功就是最好的表现。”

是洋务运动以来,许多大型工业机,所在地,工业基础优势突出。

如张之洞创建的汉阳铁厂,20世纪大清建造兵器与交通设施的大部分钢铁都是来自于此。

孙中山说“谋本部”,即统一全国的角度,主要是针对武昌的交通而言。

如果伊犁是亚洲的中心,那么武昌就是中国的中心。

众所周知,它是我国贯通东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有“九省通衢”之称,放在那个时代也是极具意义的战略要地。

相较于位置更偏的伊犁、西安,地处华中的武昌,可北可南,可东可西。

尤其在革命期间,武昌更能掌控的东南地区。

用孙中山的原话说:“内可以挟骆、粤、湘、蜀以自重,外可以临制燕庭,此正得中国本部南北两自然区域势力消长之交点,而求得平衡。”

所以武昌起义后,除了贵州军提议建都广州外,多数省份都同意在武昌建立临时政府。

而且大家已经决定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职权,这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定都武昌到这里基本板上钉钉,可最后孙中山选定的却是南京,这是为什么呢?

为何选定南京

“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可见侧重不同,定都选择便有所不同。

如果考虑国际政治环境,伊犁不失为一个好选项,但当时中国最紧要的问题是完成统一、实现国家控制。

伊犁、西安到底偏西,离中国经济政治中心略远,伊犁还容易反过来受到外国威胁。

影响力远不及武昌,南边一旦有点什么,短时间内鞭长莫及。

武昌非常符合当下的需求,为什么最终还是定都南京呢?

其实南京与武昌在孙中山心中分量不相上下,都是他在演讲中提及最多的候选之都。

论交通,孙中山认为南京位于长江三角洲,是长江要地、南北交通枢纽,但仍有点偏安一隅的味道能。

但南京据长江之险,防御方面优势更甚,攻守兼备,为“海军之根本”。

相比地势低洼、没有天险的武昌,南京门户有炮台,马龙山有炮台,紫金山还设了外城,更加严密巩固。

如果南京创设制造厂,一方面自身经济实力雄厚,另一方面交易材料等物资还更加便宜。

除此之外,武昌易发水灾,米须外购,作为鱼米之乡的南京不存在这种顾虑。

综上来看,其实武昌和南京条件差不多,南京胜就胜在基于现实政治斗争的考量。

就在武昌起义一个多月后,江浙联军便把南京给攻下来了,形势陡转,各省代表马上重新开了个会议。

之前选择武昌当临时政府所在地,是因为南京没拿下来。

既然攻克了,大多数人宁愿选择这处更加富庶,距离北方也更近的东南重镇。

当然比起南京,大多数人其实更对老首都北京念念不忘,参议院投票时,北京第一,南京第二。

孙中山见状,这才坚定选择了在南京建都。

他格外反感北京这处封建巢穴,而且北京易受日俄干扰,一旦有变,逃都逃不掉。

1912年第一天,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

一个月后清帝逊位,孙中山让出总统之位。

为了把袁世凯调离其北京老巢,那就更得把首都定在革命党势力之下的南京。

孙中山提出辞职条件:临时政府地点必须设在南京。

只可惜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始终不肯南下就职,孙中山等到死也没能迁都回南京。

直到1927年,国民党推翻北方政权,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才把政权中心建在了南京。

其实老蒋的第一选择是武昌,但那处是北伐军驻地,周边地区工农革命情绪高涨,这才退而求其次。

参考资料

苏全有.孙中山与建都设置问题[J].天府新论,2004,(02):98-100.

王晓华.孙中山的定都主张[J].社会科学辑刊,1988,(03):107.

1 阅读:1601

世界名人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