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过会一年半主动撤回,景杰生物应收账款存疑

巧春聊 2024-10-26 11:04:37

文|翠鸟资本

又一家医药企业主动撤回IPO。

9月11日,创业板申报公司景杰生物向交易所递交了撤单申请,终止IPO进程。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1月,景杰生物就已成功过会,但之后一直未提交注册,IPO进程陷入停滞,直到在近1年9个月后宣告此度闯关失败。

景杰生物撤回IPO已经并非个例。根据深沪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约30家生物医药领域相关企业IPO终止,其中不乏已“过会”企业。

对于绝大部分企业而言,能够过会,IPO进程也就成功了一半,甚至是一大半。而上述这些企业闯关失败,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一边是IPO审核趋严的趋势使得这些企业在多轮问询中不达标而被“劝退”;另一边又因为业绩下滑导致折戟。

从景杰生物自身问题看,由于经营现状的改变,特别是存疑的应收账款,公司应该是自知无法通过后续的审核,因此长时间未有进一步的动作。而在过会后的一年半中,公司管理团队发生了重大变更,这或许也是迟迟未对创业板上市委员会的问题进行回复的原因。

01

被业绩“劝退”

景杰生物在2022年6月的IPO申请被受理,并在7月接受了问询,但在2023年1月的上会后,公司未能及时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最终撤回了IPO申请。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景杰生物的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这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

在上市委会议中,公司被要求解释其高毛利率的原因,并说明其合理性及未来趋势。景杰生物解释称,其所处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领域是新兴技术领域,行业壁垒高,市场参与者较少,因此毛利率相对较高。此外,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的上升也与客户主体高校院校解除场所限制,业务顺利开展有关。

然而,景杰生物在招股书中引用同行数据时出现了错误,将“主营业务毛利率”与“综合毛利率”混淆,这可能是其毛利率异常高的原因之一,这也反映出公司信披的质量有待提高。

尽管毛利率问题引起了关注,但这并非景杰生物终止IPO的主要原因。业绩问题才是关键。景杰生物的主要业绩贡献来自蛋白质组学技术服务和抗体试剂,但报告期内,这两个领域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从2019年-2022年上半年,景杰生物的营业收入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均有所增长,但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与前几年相比并不理想。同时,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也在逐年下降,从2019年的94.42%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59.01%。

此前景杰生物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决定将未来的业绩增长押注在抗体试剂产品上,尤其在2020年加大了对抗体试剂产品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力度。

但尽管如此,人抗体试剂产品即使“连卖带送”,产销率依旧不足20%。

数据显示,2019-2021年,公司抗体试剂产品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66.52万元、1040.18万元、4966.3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89%、6.78%、22.47%。而销售单价分别为25.87元/μl、23.98元/μl和21.37元/μl,逐年下降。同时,人抗体试剂产品产销率分别为20.02%、29.03%、14.74%,2021年则首次跌破20%。

正是以上这些因素才共同导致了景杰生物最终决定撤回其IPO申请。

02

可疑的应收账款

与此同时,景杰生物的应收账款问题,也被监管层提及。

在公司2023年9月28日披露的“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关于审核中心意见落实汉德回复意见”中可以看到,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被专门罗列。

据景杰生物披露的招股书,公司应收账款增速较快,2019-2023年上半年,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591.6万元、4459.22万元、7900.3万元、15782.46万元和18344.0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2.58%、26.98%、32.76%、62.46%、164.15%。

尽管景杰生物解释为,公司业务存在一定季节性,上半年营业收入占全年比重相对较低,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司应收账款规模不断增大是不争的趋势事实。

而且,最引人关注的,景杰生物收入确认与应收账款存在不匹配异常。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从1.16亿元逐年增长至2.21亿元,而应收账款却从1.16亿元飙升至1.78亿元,尤其在2022年上半年,应收账款的增速远超收入的增速。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急剧下降(从10.85次降至1.07次)表明,公司账款回收的效率大幅降低。

这种现象值得警惕,是否是公司通过宽松的信贷政策或虚增业务量来制造收入的假象?企业收入的增长显然没有反映在实际现金流的改善上,反而呈现出财务数据中潜在的造假可能。

这不免令人怀疑,公司在引入“景杰生信云平台”后,收入确认流程变得更加自动化,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财务操作的空间。

03

史上最简陋的高管团队

除了令人生疑的财务指标外,公司的管理隐忧也随之暴露。那就是,景杰生物的高管团队仅由两人组成——一位总经理和一个董秘。

《公司法》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为5人至19人,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3人,但唯独对高管人数没有作出规定。不过在过去的拟IPO企业中,高管团队的人数与组成可谓五花八门,有的企业多则十余位,少则也有三、四位的。

但景杰生物如此简陋的高管团队,可谓是史上罕有的存在。

事实上,在景杰生物决定启动IPO时,也曾一度为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组建过完备的高管团队。

2020年12月23日,景杰生物完成股份制改制并将目标指向IPO上市后,以上市合规为前提,在其召开的第一届董事会会议上,任命了4位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了高管团队。

除了现在仍在职的总经理程仲毅和财务总监谢俊外,还有两位副总经理——栾巍与潘红阳。

2020年12月25日,自然人杨利所被景杰生物正式聘任为董秘。由此,景杰生物5人组的高管团队正式成型。但仅仅任职景杰生物董秘三个月后,杨利所便突然蹊跷地辞任而去。在杨利所离职后,董秘一职便由谢俊兼任,一直至今。

而在IPO申报前夕,多位高管更是突发离职。2022年初,在递交IPO申请的关键时期,栾巍与潘红阳两位副总经理先后向景杰生物递交了辞呈。在经过一系列人事变动后,原本在IPO报告初期的2020年初,多达5人的高管团队,最终仅剩余两人。

在IPO审核趋严的背景下,如今,过会并不像过去那样代表着“高枕无忧”,注册环节存在一定门槛,企业时刻要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作为工作重心,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基本原则不容挑战。

也正是如此,在空档的一年半中,景杰生物或许也自知按照目前的情况无法满足后续的注册条件,最终不得不终止IPO。

※此文为翠鸟资本原创文章,未获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0

巧春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