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被执行死刑,开了4枪,还没被打死,大喊:我将被载入史册》
2000年3月8日,江西省第一次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在南昌市郊外的刑场上,一位前副省长被押赴刑场,行刑队连开三枪都未能击中要害。这位贪官躺在血泊中,仍在喃喃自语:"我是建国后被枪毙的最高级别官员,一定会被载入史册......"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计较官位大小?他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更令人震惊的是,为什么连续三枪都没能结束他的生命?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死刑执行过程,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从军人到官员:辉煌人生的开端
1948年深秋,在湖南常德市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胡长清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那时候,他的父亲正在为解放战争出力,母亲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靠着几亩薄田过活。
村里人都说,胡长清从小就与众不同。1965年春天,17岁的胡长清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看到一张"参军报国"的宣传海报,当即就跑回家收拾行装,准备去当兵。他的母亲拦着说:"家里就指望你种地糊口,你要是走了,一家人可怎么活?"
但胡长清心意已决。第二天一早,他就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参军的道路。在部队里,胡长清表现优异,很快就被提拔为班长。1968年,他又被选送到军区机关工作,开始接触文职工作。
那时候的军区机关,每天都有大量的文件需要处理。胡长清经常加班到深夜,用铅笔在文件上做记号,一干就是好几年。1975年,上级看中了他的能力,把他调到了军区后勤部,负责物资采购工作。
转机出现在1979年。那一年,国家开始精简军队,鼓励军人转业。胡长清思前想后,决定响应号召转业到地方工作。他被分配到了江西省某机关,担任副科长。
初到地方工作的胡长清,显得格外刻苦。每天比别人早到一个小时,晚走半个钟头。办公桌上总是堆满了文件材料,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工作心得。领导经常夸他:"这个转业军人,工作真够认真的。"
1983年春节前夕,一件事情改变了胡长清的人生轨迹。那天,单位开会研究提拔干部,有人提出胡长清工作能力强,但学历太低,不符合提拔条件。这句话像一把锤子,重重地敲在胡长清心上。
回家后,胡长清翻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成人高考资料,开始刻苦攻读。白天上班,晚上看书,很快他就考上了大专。尝到甜头的胡长清没有停下脚步,他盯上了更高的职位。
1985年,组织部门找胡长清谈话,告诉他有机会提拔,但需要本科学历。这时的胡长清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淳朴的农家子弟,他开始动起了歪脑筋。通过一位老战友的介绍,他花了5000元买到了一张北京某高校的假文凭。
就这样,凭借这张假文凭,胡长清开始了他的仕途升迁之路。从科长到处长,从处长到厅长,最后坐上了副省长的位置。然而,他不会想到,正是这张假文凭,成了压垮他的第一块石头。
二、权力之路:一步错,步步错
1985年的那张假文凭,为胡长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当时,江西省正在进行干部制度改革,机关单位对干部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胡长清通过老战友牵线搭桥,找到了一个专门制作假文凭的团伙。这个团伙不仅能提供假文凭,还能帮忙做假档案,确保经得起组织部门的审查。
假文凭到手后不久,组织部门就找胡长清谈话,告知他已被列入提拔对象名单。1986年初,胡长清如愿以偿地升任了正科级干部。这次提拔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他开始琢磨更大的目标。
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胡长清认识了北京一位专门为官员办理假学历的"掮客"。这位掮客向他推荐了一个"upgrading package",意思是用更高含金量的学历替换现有的假文凭。这次,胡长清花了15万元,搞到了一个北京大学法律系的本科文凭。
为了让这个假文凭更有说服力,胡长清还专门请了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做"辅导员",让他在必要时作证。同时,他还花重金托人在北大档案室做了手脚,确保档案信息能对得上。
1990年,胡长清凭借这个"北大法学学位",成功升任处级干部。在这个位置上,他开始结识了一批同样靠假文凭上位的官员。这些人互相勾结,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吃饭,交换提拔心得,还互相打掩护。
1993年,胡长清又有了新的野心。这一年,他通过关系网认识了一位中央机关的退休干部。这位干部告诉他,想要更上一层楼,光有北大文凭还不够,还得有"进修"经历。于是,胡长清又花了30万元,搞到了一个中央党校的研究生结业证书。
这份"进修"经历为胡长清的仕途再添一把火。1995年,他被提拔为厅级干部。两年后,他又通过贿赂和走关系,成功晋升为江西省副省长。
在担任副省长期间,胡长清深知自己的学历造假问题随时可能曝光。为了防患于未然,他开始大肆收买身边的工作人员。据后来的调查显示,光是用于维护假学历这一项,他就花了将近百万元。
与此同时,胡长清还利用职务之便,为一些同样有假文凭问题的下属提供保护。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他的铁杆亲信,在他贪污受贿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到1998年时,胡长清已经构建起了一个严密的保护网。他的办公室主任、秘书、司机都是自己人,档案室的工作人员也都收买完毕。然而,他不会想到,正是这个看似牢不可破的保护网,最终成了检察机关突破的突破口。
三、腐败之路:权力变现的疯狂岁月
1995年至1998年间,胡长清利用职务之便,在江西省掀起了一场疯狂的敛财狂潮。据检察机关的调查材料显示,他的敛财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涉及工程承包、土地审批、企业改制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发生在1996年初。当时,江西省正在实施一项总投资达15亿元的高速公路工程。按照规定,这么大的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然而,胡长清却利用分管交通的职务便利,将这个项目分拆成了几个小项目,然后分别授予给几个关系户。
为了打消其他官员的疑虑,胡长清还专门召开了一次省政府专题会议。在会上,他拿出一份精心准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声称分拆项目可以加快工程进度,节省建设成本。这个报告其实是他花20万元请人做的,里面的数据全都是虚构的。
这个项目最终给胡长清带来了2000多万元的回扣。这笔钱他没有直接收取,而是让承包商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注入到他弟弟在深圳开办的一家贸易公司。
1997年夏天,江西省开始推行国企改革。胡长清看准这个机会,又做起了国企改制的买卖。他以"盘活国有资产"为名,将多家国有企业以极低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老板。这些企业中有些经营状况并不差,但在胡长清的运作下,账面上都变成了亏损企业。
以江西某纺织厂为例,这家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大型国企,账面资产超过3亿元。胡长清让自己的亲信担任评估组组长,将企业估值硬是压到了5000万元。最后,这家企业以3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一个香港商人。据知情人透露,这笔交易给胡长清带来了800万元的好处费。
除了工程承包和企业改制,胡长清在土地审批方面也是"大展拳脚"。1998年初,南昌市郊区一块价值连城的商业用地引起了多方争夺。按照正常程序,这块地要公开拍卖。但胡长清以"招商引资"的名义,将这块地直接批给了一家深圳房地产公司。
这家公司表面上是来投资的,实际上拿到土地后立即转手,从中赚取了巨额差价。而胡长清则通过其在香港注册的空壳公司,分得了1500万元。
随着胡长清的胆子越来越大,他的敛财手段也越来越隐蔽。他在香港、澳门等地注册了多家空壳公司,专门用来洗钱。他还派亲信专门负责对接这些公司,确保资金往来不留痕迹。
到1998年底,胡长清在境外银行账户上的存款已经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此外,他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购置了多处豪宅,价值数千万元。这些财产都是通过各种复杂的方式转移,很难查证其来源。
就在胡长清认为自己的"完美布局"天衣无缝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举报信,打破了他精心构建的贪腐帝国。这封举报信的内容,不是关于他的贪污受贿,而是揭发了他的学历造假问题。
四、覆灭之路:一封举报信引发的连锁反应
1999年2月15日,中纪委收到一封来自江西省的实名举报信。举报人是江西省档案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举报内容直指时任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的学历造假问题。这名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了胡长清档案中的多处疑点。
这封举报信很快引起了中纪委的高度重视。2月底,中纪委派出专案组抵达南昌,开始秘密调查。调查组首先找到了北京大学档案处,调取了80年代法律系的所有学生档案。结果发现,根本没有胡长清的任何记录。
3月初,专案组又找到了当年给胡长清做"辅导员"的退休教授。这位教授在强大的压力下承认,他从未给胡长清上过课,所谓的"辅导"完全是一场戏。
与此同时,专案组还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在调查胡长清学历造假的过程中,多个证人提到了他的腐败行为。一位证人交代,胡长清为了掩盖学历造假,曾向他行贿50万元。
3月10日,专案组找到了胡长清的秘书进行谈话。这位秘书是胡长清的关键亲信,掌握着大量内幕。在组织的政策感召下,秘书选择了坦白。他不仅交代了胡长清买假文凭的详细过程,还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胡长清在香港有多个秘密账户。
3月15日,专案组对胡长清位于南昌市东湖区的住所进行了突击搜查。在其书房的保险柜里,搜出了大量现金和银行存折,还有一本记载行贿对象的密码本。这本密码本上记录了近百名官员的代号和金额。
3月20日凌晨,正在北京出差的胡长清被中纪委工作人员带走。当天下午,江西省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宣布胡长清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
专案组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胡长清的贪腐金额远超想象。仅其在香港的几个账户,存款就超过1.2亿港币。此外,他还在境内外购置了大量房产和奢侈品。
更令人震惊的是,专案组在胡长清家中发现了一份详细的"保命计划"。这份计划列出了一旦东窗事发,应该如何转移资产、销毁证据、疏通关系。从这份计划可以看出,胡长清对自己可能面临的结局早有准备。
1999年5月,检察机关以涉嫌贪污、受贿、伪造国家机关文件等多项罪名,对胡长清正式提起公诉。案件移交法院后,检方出示了长达数千页的证据材料,其中包括150多份原始单据、280多份银行凭证,以及大量证人证言。
庭审中,胡长清对大部分指控供认不讳,但对具体金额提出异议。他声称自己受贿的金额没有检方指控的那么多,部分钱款是合法收入。然而,面对铁证如山的事实,他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1999年12月28日,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胡长清案作出一审判决:以贪污罪、受贿罪、伪造国家机关文件罪等罪名,判处胡长清死刑。
五、余波未了:案件后续与深远影响
2000年1月,胡长清案进入二审程序。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一审判决进行了全面审查。在为期两周的二审过程中,新增大量证据材料被移交法庭。这些材料揭示了胡长清案件背后更为复杂的关系网。
2000年3月15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维持一审死刑判决。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胡长清于2000年4月8日被执行死刑。
胡长清案的审结并非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专案组根据胡长清案中的线索,又相继查处了一批涉案人员。其中包括4名厅级干部、12名处级干部,以及数十名科级干部。这些人或参与学历造假,或涉及经济犯罪,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腐败网络。
2000年5月,专案组在香港追回赃款8000多万港币。这笔钱是胡长清通过其弟弟胡长武转移到香港的。胡长武在案发后试图将这笔钱转移到其他境外账户,但被香港警方及时发现并冻结。
2000年下半年,专案组又在深圳查获了胡长清的一处隐秘资产。这是一栋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商业大楼,登记在一家空壳公司名下。经查,这栋大楼是胡长清用受贿所得购买的,估价超过1亿元人民币。
2001年初,专案组在整理胡长清的密码本时,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这条线索指向了江西省某国有企业的改制过程。顺藤摸瓜,办案人员又挖出了一个涉案金额高达3亿元的窝案。
2001年6月,江西省纪委对胡长清案件进行了全面总结。总结报告指出,胡长清案暴露出干部选拔任用、档案管理、经济监管等多个环节存在漏洞。为此,江西省专门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
2002年,胡长清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列入"典型案例"。检察机关以此案为样本,总结了职务犯罪的新特点和侦查办案的新经验。这些经验对后来查办类似案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03年,中央组织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干部档案专项审核。这次审核重点清查领导干部的学历情况,共查处各类造假问题2000多起。这项工作被认为是胡长清案的一个重要延伸。
2004年,江西省对胡长清任职期间的重大决策进行了全面清理。经清理发现,有23个项目存在违规审批问题,涉及金额超过50亿元。这些项目后来都进行了重新评估和规范处理。
直到2005年,胡长清案的余波仍在继续。这一年,专案组在澳门找到了胡长清的最后一笔隐匿资产。这是一个价值2000多万港币的赌场会员账户,一直处于"沉睡"状态。至此,胡长清案涉及的主要赃款和资产基本追缴到位。
🌞晨光中,愿你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早安,美好由内而外散发
为主播正能量点赞谢谢正义必胜加油加油加油[点赞][鼓掌][鼓掌][点赞][点赞][点赞][点赞][鼓掌][点赞][鼓掌][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这种技术还算枪手吗?
吃得多有营养,连头发多脱光了。
胡长清是湖南益阳人。
那么多钱你要问他用完了没有。
不是不允许开第二枪吗[捂脸哭]
胡省长送我的一支笔,我准备拍卖。
是手发抖打不准吗?
芹菜多也没意思,够吃够用太好
有个叫周仓的,挨了赵云三枪没死,都写入小说了!
我有他的墨宝,不知值钱不[捂脸哭]
好多年的事了,湖南常德人
什么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