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抗癌其实就和打一场战役是差不多的。我们所拥有的武器是抗癌药物、检查技术如CT、核磁和基因检测,而我们的对手是不断进化且具有异质性的癌细胞。癌症的治疗并不是简单地吃药就好了,因为我们所使用的任何药物对于实体肿瘤都会产生耐药,所以这就导致“治疗方案”的多样化。也许同样的一个恶性肿瘤患者,因为走了不同的抗癌道路得到不同的治疗结果。
今天我们给大家报道一个新的研究:大家比较熟悉的靶向药奥希替尼的拉撒路效应,在完整写完本稿件之前我们也是一窍不通。但是我们希望以文献数据、搜索引擎的资料,来尽量将这个问题解释清楚。
参考文献示例图
一、什么是拉撒路效应?在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拉撒路效应:这是一种生物学现象,拉撒路是圣经的人物,被耶稣从坟墓中唤醒复活。所以拉撒路效应是指一个生物体在化石记录中消失了很长时间后的突然重新出现,好像是死而复生。
拉撒路效应在哺乳动物的记录里是极为罕见的情况,比如“老挝岩鼠”。有人在2005年的老挝中部集市发现了一种老鼠,这是一种介于松鼠和老鼠之间的动物,后来研究发现是灭绝了1100万年后重新出现的动物——老挝岩鼠。
在维基百科讲述了一个名为《拉撒路效应》的电影,一个大学的医疗小组发现了让人起死回生的医学技术,随后这个技术被禁止使用。在故事中女主角意外身亡,男主角利用这个研究成果复活了她。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我们看看全球最大的维基百科关于拉撒路效应的解释,其实估计大家与癌度看的一样都是很晕乎。估摸意思是一种很神奇的力量之类的。我们接下来看看这个案例,研究者为何将奥希替尼描述具有拉撒路效应。
二、奥希替尼的拉撒路效应,怎么理解?奥希替尼是EGFR基因阳性突变肺癌的第三代靶向药,目前已经获批用于肺癌的一线治疗。而且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转移(颅内转移或软脑膜疾病)提供了治疗效果。在临床上脑膜转移的早期识别非常困难,患者经常出现弥漫性、让患者衰弱的软脑膜转。如果怀疑有脑膜转移,获得足够的组织样本进行分子病理检测极为重要,但是往往这比较困难。
一名64岁的无吸烟史的亚裔女性因为持续了4个月的头痛而就医,她的右眼视力已经丧失一个月了,右下肢无力且出现了晕厥。入院后她还发现了自发性气胸,左上叶出现了18毫米的针状病变。对脑部额脊柱的非对比核磁没有显示有颅内异常,也没有发现脑膜转移,但是脑脊液的细胞学检查出现癌细胞。后面进行的支气管镜检查和左上叶肺部病变活检确诊为肺腺癌,根据脑脊液的检查结果,怀疑为肺癌引起的脑膜转移。由于穿刺活检的组织不足以进行基因检测,所以抽血进行了基因检测未能发现突变基因。
奥希替尼治疗检查的时间表
截止到现在,这个患者是没有任何的治疗方向。由于亚裔肺腺癌出现EGFR突变的概率是50%,而且患者因为癌性脑膜炎而出现持续的糟糕临床症状,因此根据经验开始试药奥希替尼,每天80毫克。两天内头痛获得了缓解,两周内患者的功能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治疗一个月后的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结节略有改善。在完成了重复支气管镜检查后的基因检测确定为EGFR基因的L858R突变。目前她的病情已经持续改善了18个月。通过盲试奥希替尼,这个脑膜转移的病人从临近死亡的危及关头杀出一条血路。
三、讨论和启示读到这里,不知道聪慧的您是否理会研究者的意思。也就是这个患者当时的情况很紧急,有脑膜转移且无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经验性知识开始盲试奥希替尼,结果真的起效了。而且在存在脑膜转移的情况下,病情稳定18个月以上,这是相当不容易(也许这个就是研究者希望表达的拉撒路效应)。在这里我们也需要给患者的勇气点赞。
希望这个稿件的内容给到大家参考,在没靶向药治疗思路的情况下,也许盲试靶向药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当然我们尽量还是明确肿瘤的驱动基因,突变的基因是什么?丰度如何?根据肿瘤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用药方案。基因检测大家可以私信癌度获取检测福利。
参考文献:
Shreya Bhatia et al, Lazarus effect in a patient initially empirically treated with osimertinib for EGFR L858R muta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leptomeningeal disease: a case report, Oncotarget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