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第一鲜,舌尖上遇见中国人的立春

食上百位 2023-02-06 09:34:05

来源:城市漫游计划

立春,是新一年的首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15°,和煦的风、轻柔的雨将渐渐晕染出一片新绿。白居易就曾写道,“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立春之后,万物生长。

这也意味着会有新鲜的食材破土而出,沉闷厚重的冬季食谱被收起,餐桌上将摆上时令菜品,唤醒人们的味蕾。

自古立春时节,人们就有吃新鲜蔬菜的习俗。在这一天,嫩芽初长,清香脆嫩,人们“咬春”,体认早春的鲜美,迎接新春的到来。

而在“鲜”的基础上,各地也有特色的春季味道。这些味道各异的春季食品,既反映出中华广袤大地的民俗参差多彩,又承载着时间长河沉淀下的文化瑰宝,寄托着大家真挚的祝愿。

春盘春饼,

全国迎春通行证

立春最有标志性的食品是什么?那一定是春盘。在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六年立春日人日作》就提到当时的风俗:“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一碟蔬菜和春饼,盛来春天的味道。

立春春饼,寄托人们对春天的美好祝愿 / 视觉中国

春盘上的菜可不是随便放,古人常用的是“葱、薤、韮、蒜、蕖、蓼蒿、芥”等辛味蔬菜,所以春盘又叫做“五辛盘”,“辛”取“新”之意,吃下这些蔬菜之后迎接一个新的开始[1][2] 。

而现在在南方,人们也会选择一些味道更好接受的意头菜。例如放一把生菜,来年“生财”,或者摆一些芹、韭、笋,祝愿新一年能勤劳、长久和蓬勃 [3]。

传统的“五辛”下肚,五脏六腑都暖和起来,但是辛香之物并非人人都能接受,直冲天灵盖的味道也会让很多人望而却之。相比之下,春饼则友善得多。春饼吃法也有讲究,要酱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寓意新的一年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餐桌上的春饼 / 视觉中国

而这个古代春日宴的常客,自然也有多种做法。

童岳荐的《调鼎集·点心部》就记了春饼的三种做法,除了有“火腿、肉、鸡”等硬核肉脍和“咸肉、黑枣、胡桃仁”等咸甜配料的常规做法,还有最有趣的“柿饼捣烂,加熟咸肉肥条”这种神奇配方[4]。当然,“春饼卷万物”,春天时令食材和个人口味偏好的配菜,都可以卷在饼中。

总之,当这一口春饼下肚,春天的鲜美便算尝到了。

春迟的东北,

好一口甘苦的山野菜

东北春迟,立春时北国土地或许还没有春天的感觉。但东北人民不着急,因为即使春天晚到,遍山野菜也不会迟来。是的,东北人的春天食谱,可能比不少南方地区有着更多时令青菜。

按下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婆婆丁、曲麻菜不谈,大兴安岭南北的沼泽地上长着一种北寒之地的特色野菜——柳蒿芽。这种偏爱潮湿环境的菊科蒿属植物,曾被誉为“救命菜”。

大兴安岭的野生柳蒿 / 图虫创意

这个响亮的名称和达斡尔一族的故事有关。300多年前,保卫边境的达斡尔人大战后奉命南迁至大兴安岭和嫩江流域,一度山穷水尽、弹尽粮绝,正是靠着河边采的柳蒿芽充饥、治病,才熬过艰难岁月[5]。

这“救命菜”的名头并非全然夸大,柳蒿芽确有清热凉血、降脂降压的作用,《本草纲目》里就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的记载[2]。它外表青翠纤细,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入口微苦带着回甘。无论是色香味名,柳蒿芽都和春天的气质相当合拍。

东北的特色野菜中,还有山珍。长在长白山上的牛毛广营养价值丰富,药用价值高,关内的食客想尝鲜,还得花上不少钱。而东北人民则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到春季便可上山采摘新嫩的一茬大过嘴瘾。

春天的大兴安岭,长满了各种野菜 / 视觉中国

柳蒿芽、牛毛广、猴腿菜等数十种春天野菜堆满东北人的餐桌,这在有着绵延山脉的大东北可一点都不奇怪。按照传统的饮食理念,春季饮食应“少酸多甘”,东北人春天爱吃苦野菜,也不难理解。

更不用说,当调上一碗灵魂大酱,野菜的清甘微苦和黄豆酱的咸香巧妙碰撞,味蕾跳舞,很难否认这就是东北人心中最完美的春天味道。

嗜辣的地方,

春天食谱一样火热

春菜当然不止东北吃,西南也吃,但西南嗜辣,这里的吃法让人很“上头”。

俗话说“雨前椿芽嫩无丝,雨后椿芽生木质”,香椿的最佳赏味期短暂,但毫无疑问是春天最有代表性的野菜之一。

吃惯了清淡版香椿菜肴的人,或许可以试着来黔西南试试火热版的香椿拌豆腐。烫开的细嫩春芽和嫩滑的小葱豆腐之间,加上一口辣椒作为点睛之笔,一盘清淡的凉菜变得味道丰富起来。

香椿拌豆腐 / 视觉中国

不止云贵高原,吃辣能力十级的江西人民也献出独特的春季点心。江西有仙女湖,还有起源于“仙家之食”的清明果。

清明果又名青团,它的流行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是对道教修仙方剂青精饭的改良[6]。为人熟知的江南甜青团,到了江西却变成了咸口的清明果。

春色桃花下的青团 / 视觉中国

雪菜、春笋、豆干、咸肉切丁,再加入麻辣鲜、辣椒油、小米辣、黄椒酱等辣味调料,使得团子既有艾草清香,又有解馋的咸鲜风味,一缕辣味更是勾得人欲罢不能。

春天吃辣别有一番风味,刺激的调味撕破春天温柔的面纱,身体里昏沉的细胞瞬间跃动起来。

春天找甜,

还得到江南

讲春天食谱,最后必不能少的肯定是江南的甜味。“嗜甜狂魔”对全国通行的立春食谱进行了大改造——咸口的春卷落在江南,也变成甜甜的豆沙馅儿;太过冲人的五辛盘,也变成了“大珠小珠”的九子冰盘,里头一道饧糖,老少皆宜。

除此以外,江浙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春季甜点。

像糯米粉揉细豆沙的春糕,在清朝和春盘一样盛行[7]。香滑细腻,有诗句赞称“切玉妙能工。香调桂米浓。快登筵、粉腻酥融。仿佛刘郎题字在,谁印取、口脂红”。《如懿传》中如懿爱吃的条头糕,便是这道春糕。

香溢桂花条头糕 / 图虫创意

还有带着“张士诚救母”故事的酒酿饼,甜肥软韧,油润晶莹。这道酒酿饼要用清酒酿发,而只有在春季乍暖还寒的气候下,酒酿长时间发酵才能保持清甜淡雅的口感。一口酒酿饼,便让人微醺于春季。

新鲜出炉的酒酿饼 / 图虫创意

但甜的可不只有点心,江南春季连肉菜也是甜的。

苏式菜肴讲究“四季有别,按令上市”,春季则推樱桃肉。这款被收入清朝《御茶膳房档》的慈禧心头好,圆如玛瑙,色似樱桃,被李世民、孙逖等名人大赞“朱颜含远日”“色绕佩珠明”。闻名望色,粉嫩的樱桃肉,容易让人联想起在春风中款款走来的古典美人。

味美香甜的樱桃肉 / 视觉中国

而吃这些春季食品,得讲求一些仪式感,尤其是在古代。江南地区的迎春和新一年的耕种紧密相关,常设春日宴,还有“打春”、赛会等活动。

在宴会上,少不了时令佳肴、精美甜点,更少不了繁弦急管。唐代诗人崔湜就记录了一场立春宴会,“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笛子,就是常常出现在春日宴上的乐器。

茶台上的竹笛 / 视觉中国

诞生了三四千年的竹笛,是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笛子的发轫年代可能不够凿凿,但至迟在春秋战国时,就被《周礼》《笛赋》记载[8],汉晋定了笛的六音孔形制,隋唐改良了笛的音色,到宋代以后,竹笛的艺术特色更是丰盈起来,也开始分化出流派[9]。

比如“北派”梆笛,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豪放,情感浓烈;而“南派”曲笛,则有柔和婉转、悠扬绵长之特色 [10],曲笛清亮缠绵的调子音色,正好配上江南娇俏的春天。

尤其到了二十世纪,竹笛逐渐从伴奏、合奏走到独奏,一批大师和名曲应运而生,竹笛也奏响了江南的春。

赵松庭、曹星的《幽兰逢春》从低沉压抑到优扬雅致,奏出困境中的兰花熬到暖春的坚韧;陆春龄的《江南春》,静中生动,活泼热烈,一幅热火朝天的江南春作画面在乐声中浮现;江先渭的《姑苏行》,典雅舒泰、轻松明快,记叙游览古城苏州秀丽风光的愉悦。

鼋头渚的绛雪轩 / 视觉中国

所以,立春到江南,在太湖上泛舟看烂漫桃花、吃着甜食,再听竹笛演奏一曲《姑苏行》,一定快意似神仙。

3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