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这样一个热门话题:
为什么分手后会感觉不甘心?
分手有两种:想分手和被分手。
若是想分手,那是如愿以偿。
只有被分手,才会不甘心感情就这样结束。
忘不了,放不下,总想联系对方,甚至死缠烂打。
分手最可怕的,不是失去对方
心理学教授亚科斯说:
“我们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为不甘心引起的。”
放不下感情,不过是执念太深。
执着于失去,汲汲于回忆,结果把自己牢牢困在原地,再也无法前行。
潜意识里,仿佛属于自己的某样东西,也一并被带走了。
微博上,曾看到这样一个报道,浙江一名女孩被谈了6年的男朋友提分手后,因为不甘心报了警,希望警察找男方“讨说法”。
民警到场后耐心劝说:
“既然已经想清楚,就干脆一点。你的付出不值得,断干净,体面一点!”
女孩带着哭腔表示:
“我就是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对我?”
遭遇分手后,有人会追究,到底我哪里不好,才要离开我;
有人会神伤,夜不能寐,食不甘味;
有人会遗憾,陷入反复回忆,忍不住想要联系。
但如果我们能认识到,之所以放不下,是不甘心被分手,就说明我们已经逐渐恢复清醒。
至于不甘心的原因,未必是我们有多爱对方;
更可能是因为太在意自己,接受不了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接受不了自己被抛弃的现实。
究其本质,是在这段关系中把自己搞丢了。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在“镜中我”理论中指出:
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形象,塑造着我们的自我概念。
在亲密关系的世界里,伴侣成了我们的镜子,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所以一旦遭到抛弃,很多人最大的挑战,不是感情的覆灭,而是自我认知的崩塌。
在一档综艺《灿烂的前行》中,陈铭有一段话说得极为通透:
“当你不知道对方爱你什么,甚至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被爱的,那在这段关系中,你只会放下自己所有的底线,把这份感情看得很重,选择一次次隐忍妥协。”
羽毛之所以容易随风飘荡、丧失方向,就是因为它本身没有重量。
当你的自我缺少重心、内核不稳时,才会轻易被伴侣的态度所左右。
对于一段关系的终结,真正可怕的并不是失去伴侣,而是失去了自我。
越想放下,越放不下
《东邪西毒》里有一句台词:
“你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你反而记得更加清楚。”
分手,是形式上的结束,不代表内心的分离。
假装不在乎,假装放下了。
却往往因为某个瞬间回忆的溢出,让情绪一下子崩溃,泪流满面。
到最后,你会发现:
越是刻意放下,越是放不下。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别去想那只粉红色的大象”。
加州大学语言系教授乔治·莱考夫,在他的认知科学基础课上,经常给学生做这样一个练习。
他会告诉学生:
“请你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
“请你千万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
“拜托你不要再想那粉红色的大象了!”
结果,他越是这么说,越是没有人能做到。
正如失眠的人,越想让自己睡着,就会越睡不着。
对于伤心的回忆,越是提醒自己不要回想,往往越是事与愿违。
有这样一段话:
“有些事情,你想记得的就会记得。有些事情,你想忘记的就会忘记,如果忘记不了,那就不要忘记了,因为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电视剧《蜗居》里,海藻的分手,给莫小贝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他曾不甘,也曾怨恨。
他试图忘记这段经历,然而越是刻意忘记,越是记忆清晰。
直到他遇见了另一个女孩。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
就在莫小贝自己都以为走不出来的时候,时间给了他最好的答案。
年少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认定一个人,憧憬与对方共度的种种未来。
直到你被告知,他即将退场,从你的世界消失……
我们都会做这样的梦,待时间到了,不得不仓皇醒来。
会想挽留,会有执着,会有不舍。
会有这样一段时光,想忘不能忘,想坚强却脆弱,想快乐却流泪。
然而,与其一味欺骗自己,假装已经放下,不如给自己一段时间,该痛就痛,该哭就哭。
因为这就是内心最真实的体验,因为总该有这么一程。
放下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允许。
不刻意忘记,不刻意掩饰,而是允许这种感受的存在,允许这个阶段自己暂时的软弱。
有这样一句话:
“放不下就不要放下,忘不了就先记着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在念念不忘中,已经遗忘。”
我们终将往前走,所以不妨允许自己回一回头。
一开始,也许是走一步回一次头,慢慢的,走三步回一次头。
然后是走十步回一次头、走一百步回一次头,直到我们懒得回头。
当你太想要一个结果,就会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你世界的全部,占据了你整个心房。
但有时候,是我们的在乎,给那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镀上了一层金光。
痛苦不会消失,但它一定会过去。
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漫长的岁月中,总会留有遗憾;
会豁然,无法跟喜欢的人在一起,是人生常态;
会释怀,不是所有遇见都有美好结局,但是每一场相遇自有它的意义。
或许痛苦依然存在,但我们终将学会与之共舞。
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成为过去。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