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一日游:大明王朝的落日余晖,探寻镇西卫赫声守御千户所遗址

黔程历史 2024-04-10 03:17:23

大浪过后,海滩上偶尔会留下些遗落的珍珠。

新店镇也有一些“遗落的珍珠”:两座民国碉堡、两处清朝古宅、一座清朝节孝门楼、一个明朝守御千户所,一段元朝古驿道......

一、碉堡与古宅

蜂糖组碉堡

在新店镇蜂糖村,有一个建于民国时期的碉堡。

碉堡第一层为齐整条石筑就,规规整整,非常漂亮。不过,可能受制于财力限制,在第二层则改为土砖墙体了。

随着时间流逝,土砖坍塌,如今就只剩第一层的石质建筑了。

蜂糖村碉堡

碉堡门上有一幅对联,上联是:近知近勇近仁达则通善,下联是:有猷有为有守乐以忘忧。横批四个字中,我只能确定中间两个字为“珎”“别”,第一个字不知是“庠”还是“席”,最后一个字不知是“墅”还是“圣”。

从门联来看,说教、宣教的意味很浓,感觉像读书的地方一样。

宣教意味很浓的门联

进入碉堡内部,可见门两侧有内大外小的射击孔。

内大外小的射击孔

第二层土砖围墙坍塌在碉堡内,形成了土壤,如今村民在碉堡内种上了蔬菜,有一半是“青口白”,我喜欢切成长条状用糟辣椒和肉炒,是很好吃的一道菜。

蜂糖寨古宅

碉堡旁边,是一栋古宅。

碉堡与古宅

我向一位大嫂了解古宅的前生今世:

这栋古宅本来位于公路下面的寨中,原本是一家地主大户的房屋,距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解放后被用作了集体仓库,所以得以保存至今。

后来,大嫂家把这栋古宅从集体买了下来(我忘了问大嫂家是否是原来房主的后人,估计多半是吧),然后整体搬到现在的位置,大嫂家新房屋就在古宅的后面。

从房屋结构来看,是黔中一带花苗的传统建筑。

我靠近明间,透过窗户看堂屋神龛,上面是放置各路神仙及祖宗昭穆牌位的神龛,下面供奉的是土地神,由此可以明确,这就是花苗的传统建筑。

楼房二楼中间有“思想大红”几个字,左边一楼有“计划生育”等字,这些都是很有时代特征的标语。这些标语如今消失得很快,也许有一天,那些幸运遗留的,将会成为文保单位吧。

房子山墙有镂空的图样,我第一次在花苗建筑中看到这种山花设计。

这种花苗房屋山墙大量运用长短柱分成多个矩形单元的结构,和黔中地区布依族建筑是一样的,这是两个民族长期杂居融合的结果。

二、任氏节孝门楼

从蜂糖组继续前行,很快就到达了大兴组。

明朝末年,任氏入黔,定居大兴组,入黔二世祖娶了湖广夷陵总兵张忠孝之女。

明崇祯十年(1637),张氏年仅18岁时,丈夫不幸去世。

此前,张氏公公(即任氏入黔一世祖)已去世,如今一家三口中,两个为失去丈夫的寡妇,一个为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任衡。

张忠孝来信,劝女儿张氏回夷陵同兄嫂住在一起,张氏说:我已经嫁入任家,就是任家的人了,回娘家的话,于情于理都不合;再说,如果我回去了,谁又来照顾同样失去丈夫的姑母呢?黔程注:张氏的婆婆也是其姑母,两人为姑侄关系。

于是,婆婆、媳妇、幼子三人相依为命,共度时艰!

张氏作为官宦之女,无论再苦再累,都精心抚养、教育自己唯一的幼子任衡。而任衡也非常努力,最终考取了举人。

任衡到广东省乐昌县当知县后,请母亲到乐昌以便赡养。张氏说:如果我跟你去了乐昌,谁来服侍你的奶奶呢?我既是她的媳妇,又是她的侄女,理应在她床前尽孝,服侍她终老!

任衡从小受到母亲良好的道德教育,又谨遵圣人之言,在乐昌为官非常清廉,一心为民,政绩卓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任衡告老还乡后,又在家乡修路修桥,作了很多善事。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张氏八十大寿,乐昌县很多人不辞千里,来为张氏祝寿,张氏的守节尽孝,传为美谈!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为表彰张氏节操,朝廷下旨为张氏在清镇卫城西门处建贞节牌坊;次年,又在大兴寨其家朝门处为其建节孝门楼!

既在官驿上修建贞节牌坊,又在家门口建节孝门楼,张氏守寡60多年,含辛茹苦抚养幼儿,尽心尽力赡养婆婆,当之无愧,令人敬佩!

如今,建于清镇卫城驿道上的贞节牌坊已经不存,而位于大兴寨的节孝门楼则有幸保存了下来。

节孝门楼就在公路右侧

节孝门楼:四柱三门式

标牌上把“节孝”写成“孝节”,不知是无意,还是无知

一张侧面照,更能直观感受牌坊式门楼

右侧:“清康熙四十年,督抚部都院题”

背面可见增修之石块

背面整体照

我仔细观察节孝门楼构件之间的缝隙,结合背面增修之石块,得出的结论是:

此门楼之前已经散架,现在所见之门楼,实际是用原来的构件重新组合而成,原来门楼已经找不到的石块,就用新石块来代替了。

可能涉及到特殊年代的背景,以及一些不幸过往,所以我只向旁边一位大嫂了解张氏的事迹,就没有向她打听当初门楼被拆除的详情了。

三、小寨马氏民居

在新店镇大寨村,有一栋古宅,这就是马氏民居。

小寨马氏民居建于清乾隆时期,200多年来,马家共有13代在此居住,整整13代,令人不可思议!

马氏民居外侧为巨石砌成的石质堡坎,石块大小不一,间或横放,间或纵放,其实是有意为之,虽不一定非常美观,但这种结构是最稳固的。我觉得堡坎之上原来应该建有土砖围墙,这是大户人家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房屋外侧堡坎

堡坎与朝门处

马氏民居为三合院结构,两层木楼,属于黔中花苗建筑风格。

主屋颇有布依特色,只是墙面没那么多短柱短梁,其中明间和布依建筑一样缩进;厢房颇有黑苗吊脚楼特征。主屋和厢房屋顶采用勾连搭式,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架构。

其实我以前对花苗建筑并没有研究,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开阳乡野跑得多,对花苗建筑有了一些认知,马氏民居和我在开阳见的花苗合院建筑一模一样。

进入大院

三合院

厢房

马氏民居明间上方有一块匾,上书“为善最乐”四个溜金大字,也是一块古老物件了,只是看不出是何人所题了。一般而言,这种题匾为当地命官所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为善最乐”

明间大门上的户对,是我在全省所见民居中最精美的,镂空雕法让人叹为观止,右边雕刻的“双龙抢珠”,左边雕刻的是“双凤朝阳”,寓意“龙凤呈祥”。

右侧窗户木雕也非常精美,中间是一只小鹿,鹿有“禄”的寓意;左侧窗户木雕已经毁坏,黔程猜想:可能是蝙蝠吧,寓意“福禄双全”。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花苗特有的祖先神龛,上面是各路神仙和祖宗昭穆的神位,下面供奉的是土地神祇。

我在民居游玩时,碰到一小哥。小哥正是马家后人,热情地向我介绍古宅。

如今古宅已是清镇市文保单位,我问马家小哥:眼看一边厢房已经破败,传承13代的老屋该如何保存?

马家小哥肯定地说:他们家还是要准备对老屋重新维修的!

黔程提醒:如果去游玩的话,把车停在村口,然后步行到达。

因为这条路需要在马氏民居下面调头,前方无路,而调头处经常停有车,也就无法调头。

我从此处倒车出村,几百米单车道狭窄小路,内侧石墙,外侧堡坎,曲折不平,神经高度紧张,差不多花了一刻多钟!

四、古道与千户所

新店古道遗址

元朝时,贵阳到水西官驿路线为贵阳经清镇过鸭池河到达黔西。

明朝时,奢香夫人修建了龙场九驿,贵阳到水西的官驿就主要改走贵阳经修文过鸭池河到达黔西了。

当然,贵阳经清镇到水西这条路线并没有废弃,后来随着镇西卫的设立和商贸的兴起,这条古道更加人声鼎沸、熙熙攘攘。

从清镇到水西驿道的具体路线为:从威清卫(今清镇市)出西门,过姬昌桥、抄纸堡、王老冲、席关、甘沟、镇西卫(今清镇市卫城镇)、王庄、洛阳、茶店、鸭池河,前往黔西。

如今,这条古道在新店镇大麻窝村、茶店村境内,还有数段保存完整,黔程去踩踏感受的,正是大麻窝村一段。

大麻窝村教场组(往右侧小路下行)

车子可以在大麻窝村教场组此处就近停下,虽然可以继续朝右边往下开,但不建议,因为路很窄,建议步行吧。我的车就陷入内侧排水沟过。

过房屋后,沿着左侧小路前行

看到了文保碑

古道宽约1.5米,巨石块铺成,保持完好,路的两侧还有堡坎、路基。

数百年来,无数人在古道上无数次地踩踏,加上雨水不断地冲刷,石板最终圆润光滑,犹如河流中石块一般;马蹄踩踏出来的石窝更是清晰可见。

走完平路后,进入一段下行路;然后上行,见到一个变压器,就走完了此段古道,古道尽头是公路。

黔程先祖300多年前从江西吉安迁至贵州铜仁,在老家,一代代先人也曾铺设了一条条通往山林、田地的石板小道。

10年前,田土被征收后,就很少有人再走小道;不过10年光阴,小道已被灌木掩映,无法通行了,大自然显示了它伟大的力量。

而此段古道之所以能保存完好,是因为它一直是大麻窝村到茶店村最近的步道,因为在用,所以保持。

不过,如今古道两端均为通组公路,走这条古道的人终将越来越少......

赫声千户所

明崇祯二年(1629),历时数年的“奢安之乱”被剿灭,贵州宣慰使安氏被降为水西宣慰使,“水外六目”被迫“献给”朝廷。

崇祯三年(1630),明廷在“水外六目”设置了修文、息烽两县,在威清卫(今清镇市)西北侧,又设置了镇西卫(今卫城镇),兵锋终于直抵鸭池河!

明朝卫一般设置左右前后中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军额1120名,每卫定额5600人。

不过,根据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每卫下设千户所又有所不同。

重要的卫,在五个千户所之外,另会增设外守御千户所,多的可达10多个千户所,如普安卫(今六盘水盘州市城关镇)。

明廷设置镇西卫时,已是风雨飘摇,所以镇西卫下面不过设置了四个守御千户所。

镇西卫四守御千户所分别为:赫声千户所、威武千户所、柔远千户所、定南千户所。

从新店古道回到大麻窝村教场组,继续前行不过几百米,就到了茶店村,赫声千户所就是现在的茶店村。

茶店村大门—正面

茶店村大门—背面(上写“赫声所”三字)

茶店村大门,就是原来赫声所南城门,不过如今没有任何遗存。

车子可以就近停,然后沿着左侧小水泥路上行;约1里路左右在山垭平整土地处左拐。

由此小水泥路上行

往左侧土地中前行

已经可以看到城门

赫声所开有四门,如今仅剩西城门,城门还是比较厚实,两侧城墙也还保存完好,但从城内来看,城墙并不算高,恐怕还是受限于财力吧(其实这些城堡需要很多年才能建设完善)。

不过,作为防范水西的桥头堡,赫声所还算是比较舍得投入的了,所以城门还是挺雄伟的。

镇西卫设立后,不过仅仅十四年,崇祯吊死煤山,明朝就此灭亡。

赫声千户所,最终成为了大明王朝落日余晖中最后一抹夕阳,它的故事刚刚开始,闭幕的序曲就已经奏响!

五、大坝村碉堡

我去大坝村的目的,也是去寻找一座民国时期碉堡。

到达村中后,找地方停车,随便问个村民,往“贵黔高速”(贵阳到黔西)涵洞方向走,碉堡就在涵洞另一侧。

过涵洞

碉堡在涵洞左侧

大坝村碉堡为三层石质建筑,异常坚固,是一个非常标准的碉堡。

我总觉得前述蜂糖村碉堡“文气”多了些(由门的宽度和门联感受),大坝村碉堡则完完全全是一个防御要塞!

有点写累了,不想再写了,就在照片中简单注明吧。

“鼻子”是垂直向下的射击孔

仅容一身通过的碉堡门,防御意图非常明显

碉堡内部的楼板已毁,现为新建

二楼瞭望孔,外面为贵黔高速

二楼的射击孔,内大外小

碉堡外散落的生活物件

碉堡门、瞭望孔、射击孔整体图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蜂糖寨碉堡:贵阳市清镇市新店镇蜂糖村蜂糖组。

02.蜂糖寨古宅:贵阳市清镇市新店镇蜂糖村蜂糖组(碉堡一侧)。

03.任氏节孝门楼:贵阳市清镇市新店镇蜂糖村大兴组;清镇市历史建筑。

04.小寨马氏民居:贵阳市清镇市新店镇大寨村小寨组;县级文保单位。

05.新店古道遗址:贵阳市清镇市新店镇大麻窝村教场组;市级文保单位。

06.赫声所遗址:贵阳市清镇市新店镇茶店村四组;县级文保单位。

07.大坝村碉堡:贵阳市清镇市新店镇东风湖村大坝组;县级文保单位。

0 阅读:0

黔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