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究竟有多神秘?

大企鹅 2024-07-06 19:25:44

三星堆遗址自 1929 年被发现至今,依然迷雾重重。这个令无数考古学家抓狂的地方,甚至到了现在,都还无法得知其文明从何而来,又是从何消失。

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三星堆,到底有多么神秘,又有多么震撼?别的遗址越挖越清楚,三星堆却是越挖越神秘,其考古发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今天带大家一起走进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三星堆遗址:

青铜立人像

1986 年,三星堆遗址的二号祭祀坑被考古学家发掘,神秘的青铜大立人像就此重见天日。

青铜大立人像由底座和人像两大部分组成。它在出土时已从腰下断为两截,且下层方座底部残损。1987 年 8 月,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专家受国家文物局指派,对其进行修复。专家们采用以钎焊为主、粘接为辅的传统修复办法,使这尊 3000 多年前的大立人重新站立起来。然而,人像冠顶局部残缺,由于缺乏明确依据,至今未能复原。

青铜立人像背面

修复后的青铜大立人像铜方座高80厘米,铜人像高172厘米,冠高10厘米,人像及方座通高262厘米。人像大眼、直鼻、方颐、大耳,头戴高冠,冠上刻有莲花状兽面纹和回字纹。他身着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服,最里面的长衣下摆类似西方的燕尾服,衣服上的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还辅有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其制作之精美细腻,在夏商周考古史上绝无仅有。

关于青铜大立人像的身份,学术界存在多种看法,但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他是古蜀国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与金杖一样,是神权与王权结合的最高象征。他所穿的可能是巫师祭祀时使用的法衣,而其双脚所站立的由 4 个神兽组成的高台,则被认为是其作法的道场——神坛或神山。

青铜大立人像最令人好奇的是他双手的姿势,其两臂一上一下举在胸前,双手各自握成环状。至于他手里到底拿着什么东西,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存在多种猜测,如大象牙、玉琮、金杖、法器等,也有人认为他手里什么都没有握,环状的双手象征着“虚空”或某些神秘的理念。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的出土,为研究古蜀国的宗教信仰、祭祀仪式、服饰文化以及青铜铸造技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古蜀文明的无限遐想和深入探究。

商青铜神树

1号青铜神树

这个是三星堆的镇馆之宝,青铜神树。在三星堆一共出土了八棵这样的青铜神树,而这一棵就是其中最大,也是修复最为完整的一棵。被命名为1号神树,它整体的高度接近4米。由于最上端的部件缺失,无法完全修复。据推测,估计原物件的高度应该是在5米左右,接近两层楼高,整棵树分为三层。

神树底座

树底座呈穹窿形,下方为圆形座圈,底座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虚块面构成,三个支座向上拱起,树座形似山形,尾部上卷,上面布满铸饰象征太阳的纹与云气纹,树干就从“山顶”长出。树干枝条形成了“一干九枝”的基本构图,每枝枝条有一仰一垂两束果枝。顶部缺失,分为三层树冠,共有九条树枝,呈下垂状,枝上有九只铜鸟,鸟翅膀呈现折断样,鸟身为镂空的勾云纹,铜鸟下有造型奇特的涡纹状圆盘与果实,果实外部包裹蒂瓣,瓣上有镂空的勾云状饰件,侧边还有一条自上而下的铜龙,铜龙尾部有下垂的枝条,末端为刀,铜龙中部伸出一只手状物。神树上树枝末端、勾云状饰件下方等多个地方均有圆形穿孔,可用于悬挂装饰物。

部分学者认为其造型与内涵和《山海经》中记载的“建木”相关,它是古蜀人沟通人神、上下天地的天梯,反映了古蜀人交通于天人之际的特殊宗教权力被古蜀国神权政治集团所独占的情况;也有观点认为青铜神树并非建木,而与《山海经》描述的“若木”相似;还有意见提出青铜神树具有“社”的功能,与载籍所记“桑林”一致,应为“社树”;另外,有观点认为它是古蜀人的宇宙树,体现了蜀人的世界观;也有人觉得青铜神树起源于古人对日晕现象的认识,代表东西两极的扶桑与若木。总之,将其界定为“神树”是学界的共识。

青铜纵目面具

青铜纵目面具

青铜纵目面具,又称商青铜兽面具,为中国商代中晚期青铜器,于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现藏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该面具长138厘米,宽85厘米,高66厘米,方阔大面。它的形象特征十分独特: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两耳阔大而尖凸,上饰卷云纹;前额及两侧共有五个长方形的穿孔。

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青铜纵目面具造型最奇特、最宏伟壮观。关于它的含义,学者们有多种观点。普遍认为,其眼睛大致符合史书中有关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面具的形象可能是祖先神造像。也有观点认为“纵目”应是“竖眼”之意,类似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二郎神额中的眼睛;或联系夔龙形额饰的造型,认为它与神话中“人首龙(蛇)身”“直目正乘”的天神烛龙有关。

青铜神坛

三星堆遗址的二号祭祀坑中共出土了三件青铜神坛残件,后经考古学家历时两年修复完成。修复后的青铜神坛共分为四层:

底层兽形座:是整个神坛的基座,神兽造型具有很强的动感,仿佛在用力支撑上面的神坛,其眼睛为纵目。有说法认为这种神兽叫角端,是上古神兽,据说它日行万里,通晓四夷语言。

第二层居住着四个大立人,他们的脸与出土的纵目面具相似,威严肃穆。其身体剽悍,穿着紧身的对襟衣,衣服背后有数轮散发光芒的太阳,这容易让人联想到金沙的太阳神鸟。大立人戴着帽子,系着腰带,手中抓着一根藤条,帽沿上还有左右两张脸,模样奇特。

第三层是四座相连的山峰,峰顶上还有一轮太阳。这可能是古蜀人想塑造太阳正午照在山顶的壮观一幕,而山峰围成的封闭“盆地”,也容易让人想起四川盆地。

最上面一层比较神秘,似乎是一个方形的匣子,镂空雕刻着五个古蜀人,他们可能是古蜀国的巫师,盘着头,穿着祭祀长裙,双手呈环状,如同青铜大立人一样抓着什么。

青铜神坛的用途也存在多种说法,一说它代表天帝的宫殿,一说它反映了古蜀人天、地、人三界的观念。

三星堆金杖

金杖于1986年出土于中国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1号祭祀坑中,被摆放在祭祀坑中央,在其周围放置部分铜人头像、青铜和玉石礼器,再将含人骨的大量骨渣,向着西北方倾倒于坑中,一起进行掩埋和夯实。与金杖一同出土的,还有一穿孔铜质地的龙头饰品。

出土场景

三星堆金杖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金皮是用金条捶打成宽约7.2厘米后再包卷面成,两侧薄,中间略厚,出土时已压扁变形,但金皮内侧尚存木质碳化物,估计原来是一个木芯金皮杖。在杖的上端有46厘米长的纹饰图案,图案以双勾手法雕成,分三组。

靠近下端的一组为两人头,人头之间以双勾纹相隔,人头戴齿状冠,耳悬三角形耳坠,头两侧有卷角。人头像为弯刀眉,立眼,兽耳,弧形阔口。人头图案的上下方各有两条平行线。

其余两组图案相同,前端是两只相对的鸟。鸟似为猛禽,勾喙,大头,昂首,竖尾,作展翅飞翔状。鸟的后面为两条相向的鱼,鸟背上各叠压一箭,箭头入鸟的头部,箭尾有羽翼。

关于金杖的用途,学者们有多种观点。多数人认为它是古代蜀国象征王权的权杖,是古蜀王国政权的最高象征物,这说明古蜀国具有与中原同时期文化不同的来源与内涵。金杖有着多种特权复合性的象征意义,标志着王权(政治权力)、神权(宗教权力)和财富垄断权(经济权力)。也有学者认为金杖具有巫术性质,是法器;还有人认为它是图腾式的族徽标志。

此外,2001年在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冠带,其上面的图像和三星堆金杖上的图像极其相似,两者的图像都由人头、箭、鸟、鱼组成,在图案组合、造型、表达内容,甚至细部刻画上,都几乎完全相同。这表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文化上的联系。

结语:

三星堆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却未发现任何文字记录。虽然在祭祀坑中发现了刻有鱼、箭头等图案的金杖,但对于这些图案是图是文存在争议,一些专家认为图案不能表达语言,而解读这些图案对破解三星堆之谜至关重要。

三星堆遗址的未解之谜吸引着众多学者不断探索和研究,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或许未来能够逐渐揭开这些谜团,更全面地了解三星堆文明。

4 阅读:574
评论列表
  • 2024-09-22 07:21

    巴蜀文明是华夏文明的始祖

    沙漠黑影GUY 回复:
    我们陇东人表示不服。周先祖不窋才是华夏人文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