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出核威慑、能源、粮食“三板斧”后,俄罗斯还有“杀手锏”吗?

又柔聊国际 2023-08-13 23:50:02

俄乌冲突至今,俄罗斯已经使用了“核武器威慑”、“能源武器”这两大招,但显而易见,效果不佳。迫于无奈,俄罗斯现在又祭出了“饥饿武器”这“第三板斧”。而假如再次失败的话,俄罗斯是否还有获胜的“杀手锏”呢?本篇文章将讨论和阐述这个问题。

在俄罗斯于7月18停止执行黑海港口农产品运输协议,并对敖德萨等乌克兰黑海沿岸港口持续轰炸后,当地时间8月8日,普京又签署了一项允许俄罗斯农产品的买家使用卢布支付的法令。这项法令等于是规定了俄罗斯农产品供应外贸合同结算的特别程序,确立了通过特别账户以卢布进行俄罗斯农产品外贸结算的机制。

尽管普京签署这项法令的背景是卢布对美元汇率持续下跌(本文发稿时美元与卢布汇率是1:97.3548),有稳固卢布汇率的作用和目的,但仍然被西方将此与退出黑海粮食出口协议、持续轰炸乌克兰港口联系在一起,并认为,这是俄罗斯继“核武威慑”、“能源脱钩”之后祭出的又一反制“杀伤性武器”——“饥饿战略”,意在逼迫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让步”。

对于俄罗斯将粮食出口问题作为反制西方的举措,舆论场上可谓是褒贬不一。有观点认为,俄罗斯就该这样做,因为这拿捏了西方的“七寸”,会倒逼世界上的粮食需求国向美西方施加压力,从而减弱对乌克兰的军援,迫使西方“劝说”乌克兰接受与俄罗斯的“停火”谈判。

也有观点认为,俄罗斯将粮食作为与美西方博弈的“武器”又是一大“败招”,不仅无法对西方国家构成直接伤害,而且会让真正需要粮食的国家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在道义上继续失分。更重要的是,美西方会利用这个“理由”对俄罗斯进行更进一步的政治孤立,甚至是在黑海进行军事冒险。

在前不久于圣彼得堡举行的第二届俄罗斯-非洲峰会上,普京有如下一段讲话,他说:“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在俄罗斯退出《黑海粮食出口协议》后有所上涨,因此我们获利更多,我们将与最贫穷国家分享部分收入。”

普京这段话的逻辑不复杂,意思也很明了。那就是:在俄罗斯退出黑海粮食出口协议并捣毁乌克兰的粮食出口码头后,世界粮食出口就会相对减少,那么,在世界粮食总需求量不变的前提下,粮食价格就会上涨,而作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的俄罗斯自然是利润颇丰。然后,俄罗斯则会将其利润中的一部分用于“补贴”非洲以及那些最贫穷的国家。

显而易见,在普京看来,退出黑海粮食出口协议是“一举多得”。比如,一是可以在政治上争取非洲,使其在俄乌冲突中的态度有利于俄罗斯。二是可以让那些粮食需求国焦虑和着急,然后就会向美西方和乌克兰施压,迫使他们接受俄罗斯的“停火”条件。三是粮食领域的利润大增自然有利于缓解俄罗斯的财政压力。四是迫使美西方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否则,美西方就无法对世界交代。

普京的愿望是好的,但现实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会打脸俄罗斯。首先,从经济利益上来说,就在俄罗斯宣布退出黑海粮食出口协议的7月份,俄罗斯的油气收入同比下降了40%。而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炒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俄罗斯超过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和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之际,卢布与美元的汇率却直线下跌,颇有突破100:1大关的趋势。

从俄罗斯“粮食武器”对欧美国家的冲击来说,几乎可以肯定,对粮食出口大国美国,是利大于弊。而对欧洲的伤害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欧洲这些年来的粮食生产非常稳定。甚至可以说,乌克兰的粮食对于他们来说可有可无。

直白地说,真正对粮食需求的是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而在这些国家中,除了俄罗斯宣布的无偿援助的那几个国家外,其他国家都要付出更多的粮款。试想,这些国家的内心能舒服吗?会真心拥护俄罗斯的举措吗?显然,除了政治正确外,没有谁会内心不起波澜。此前那么多国家参加沙特主持的“吉达和会”,其实已经给俄罗斯敲了警钟。

即便是从政治上来说,此前发生的尼日尔政变导致的西非问题,看似会增加俄罗斯在非洲的存在感,会削弱美国对非洲的控制力,但在实质上,俄罗斯可能会得不偿失。原因有两点。一是美国在几大洲事务的参与度上,对非洲本来就不上心,原因是非洲的油水少,而且还特麻烦。二是美国本来就有将非洲“让利”给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非洲“老殖民地”的战略考量,以便更好地团结他们。

而现在,如果因为瓦格纳的介入导致法国等欧洲国家在非洲的利益受损,他们会更加依赖美国和进一步倒向美国。基于报复的心理,这些很有分量的欧洲国家会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对俄罗斯秉持更加强硬的立场。

综上所述,俄罗斯退出黑海粮食出口协议“这板斧”的效果不可能好。而且,与“能源脱钩”和“核武器威慑”那“两板斧”相比,不仅同样效果不佳,还可能会在道义上更加“失分”。因为,“能源脱钩”是双方自愿,且愿赌服输。而“核武器威慑”,毕竟也只是威慑而已,并没有造成真实的灾难。但粮食问题则极容易与“饥饿”挂钩。

其实,在俄罗斯决定退出黑海粮食协议,祭出“饥饿”武器后,就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急火攻心”之下的普京的又一处“战略败笔”。因为“粮食问题”不是西方国家的“七寸”,而恰恰相反,它是那些可能会同情俄罗斯的国家的软肋。所以,最终可能会反噬俄罗斯自己。

动辄以世界大战和核战来威慑,说明俄罗斯对常规战获胜缺乏信心。而以能源与欧洲博弈,说明利益不是万能的。现在又以粮食来“绑架”这场冲突,则说明俄罗斯已经近乎于无牌可打。所以,客观上来说,俄罗斯已经没有获胜的“杀手锏”。当然,如果赋予一场全面战争的话,也只能算是“赌上国运”的最后一搏了。

根据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网站9日发布的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已向国家杜马提交一项法律草案,提议修改俄联邦关于紧急状态和战时状态的法律。显而易见,这是普京在为可能的“全面动员”做准备。也就是说,逼不得已之下,普京将宣布进行全国总动员。

有分析指出,如果普京宣布俄罗斯国家总动员,则说明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对守住卢甘斯克等四地及克里米亚缺乏信心。二是放弃了使用核武器的念头。因为,经过一年多的互相试探,俄罗斯已经确定美国和北约不会直接下场作战,使用核武器也就失去了意义。三是俄罗斯准备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了。

如果打一场持久性战,尽管普京不会输掉面子,但俄罗斯这个国家必然会被严重削弱,乃至拖垮。直白地说,当这场乌克兰战争停火时,不管谁输谁赢,俄罗斯都将成为三流国家。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其国际地位将会大大削弱。

在新加坡《联合早报》10日刊发的一篇文章中,有一段话很耐人寻味。文中说:“(尽管)乌军的战略反攻短期内很难有重大突破,但吉达和会却更多地表明,国际社会不再押注俄罗斯的胜利。当然,这也不等于乌克兰会快速赢得胜利。”

《联合早报》的这篇文章还分析,一些全球性大国的与会表明,他们已经意识到莫斯科无法取胜,必须避免被俄国“绑定”而遭池鱼之殃,并为自己在战后格局的制定上争取发言权。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俄罗斯已经无法在战略上赢得这场博弈的胜利。所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会成为一些国家的选择。毕竟,国家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

0 阅读:16

又柔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