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古玉不是背术语

往往谈文化 2024-03-08 14:45:51

今天说一个古玉鉴赏,顺便把做工中的摩擦特征展开讲一下,古玉是古代工艺美术艺术品,对古玉的研究要从这个定位入手,首先是造型纹饰及做工的水准,其次是做工/老化/材料等特征维度的研究。所有差一口气的"古玉",基本是在造型/纹饰/做工的水准不达标。即达不到与出土馆藏一致的水准上。

这个做工是重中之重,我今天再稍微多讲一下做工,将各种做工方法的摩擦细节说一下。

古玉做工的第一类做工是开料,开料分两类,第一类开料是切割/拉丝,第二类开料是管钻,目的都是是去掉不要的块状玉料。

不管是线割,片状器切割,旋转的轮状砣具切割,还是管状器钻孔(也算切割),都要用到解玉砂和水,属于流动砂去啃咬玉。这种流动砂与玉表之间的啃咬摩擦形成的玉表面叫"磨砂面"。

在切割成型后,第二类摩擦工艺叫打磨,打磨有2种方式,一种是最原始的手执砺石类工具打磨玉表,或刻划阴线,本质一样,工具上的固定砂状颗粒会在玉表大量划出类平行线痕。另一种,用砣具+解玉砂打磨,这种打磨,因流动砂的摩擦本质,又是形成磨砂面。

第三类摩擦工艺是拋光,或叫精磨。目的是形成玉的光气和精细的玉表质感,抛光会使用类似毛皮+流动砂,晒干的葫芦+流动砂等。

什么是精工面子,磨砂面很细,线痕极少的面子叫精工面子。为什么大量的"古玉"一眼上去就先打个问号,就是因为做工太LOW。

古代玉匠想呈现给贵族的是极细的抛光面子。只不过受加工成本和加工能力约束,他们做不到去掉所有瑕疵。如果对做工的基本本质缺乏较深的了解,用目视到处找线痕作为真品特征,就容易找到仿品,仿点线痕很容易。

0 阅读:8

往往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