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你们听说了吗?老张这两天在医院呢!我今儿上午刚去看过他。”李大爷问道。
张阿姨有些疑惑:“老张?这怎么回事?我前两天还见他好好的,怎么这么突然?”
刘大爷说道:“这不是很正常嘛!咱这个年纪,都五六十岁的人了,谁身上没点毛病呀。老张天天胡吃海喝的,那比我还不注意饮食,能不出问题嘛!”
李大爷赶忙接上话:“诶!还真让你说对了!医生说老张就是平时太不注意饮食习惯了,之前就检查出来有高血压,昨天发作的厉害了,还不想去医院,孩子硬带他过去了。医生检查了说他这高血压挺严重,还有脑梗的风险,让先住院一段时间,输液缓解一下症状。”
“哎!这吃个饭还能出这么多问题呢?我看平时老张也没什么抽烟喝酒的习惯,居然也会得高血压。”王阿姨叹息道。
“可不是嘛!老刘说的对,咱都五六十岁的人了,真是一个不小心就出毛病了。医生说了,不光得注意生活习惯,吃的更不能马虎,稍不注意就容易得‘三高’。”老李说道。
“现在啊,咱们都老啦!社会上现在老人这么多,医疗水平好了,让人活得也久了,但是有几个是身体没挨着病痛的?都一样!说不定全国都是呢!”张阿姨跟着分析起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这不由得引人深思,我国老年身体状况真的不容乐观吗?
其实近年来,“长寿不健康”的问题不断被人拉出来讨论,很多人认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整体寿命水平虽然上升了,但是年长者多数遭受着病痛的折磨。
“长寿不健康”已成为我国老年群体的共性问题?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健康问题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生命应该既有长度,又有质量。人若是被病痛所折磨,需要隔三差五跑医院,靠药物甚至靠各种导管来维持生命,这样的长寿就不值得羡慕。
有一种“老年健康困境”的说法,这种说法是指,人一旦步入老年,虽然很想要保持健康,但是身体器官都已经开始老化,人体机能不断下降,即使付出很多努力,可能也无法避免身体发生病变,所以不管预防还是不预防,结果不会有很大的区别。这个困境被很多人认为是我国的老年共性问题。
研究报告中显示,虽然近年来我国人均寿命有显著的增长趋势,但是非致死性的疾病患病率却并没有太大变化,于是与死亡率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明显,我国居民处于带病生存状态的时间就更长了。
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超六成老年人口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健康保障水平有待提高。我国老年人口确诊慢性病患病率为 57.4%,报告有病未确诊比例为 6.1%。
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达51.9%,超过调查对象的一半;关节炎的患病率为31.5%;心脏病和椎间盘的患病率超过20%,分别为28.3%和23.2%;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疾病和胆结石/胆囊炎的患病率较低,均未超过 10%。其中又以恶性肿瘤的患病率最低,为 1.7%,这也反映出我国老年人口中有着较为严重的共病现象,即需要提高对老年人慢性病的关注与治疗。
研究也发现,在调查对象中,有 53.4%的人认为自己的慢性病不严重,基本不影响生活;37.9%的人认为自己的慢性病较严重,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有8.7%的人认为慢性病严重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
这也反映出有近半数的老年人口调查对象认为慢性病对自身的日常生活有影响,即慢性病已经对我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需要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疗。
所以,“长寿不健康”确实已经是我国不容忽视的一个情况,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老年健康问题。这样,如何打破“老年健康困境”就成了一个新的难题。
如何打破“老年健康困境”?打破老年困境,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保障,但更多还是需要我们自身重视身体的保养。社会虽然可以提供保险和医疗,但归根结底只能算是一种反馈控制,不能让我们避免患病。
“好死不如赖活”是很多人的想法,这样的观念和做法,不仅影响着就诊习惯,也决定了生存质量。有调查显示,国人看病的钱多数花在临终前的治疗上,这说明,健康投入太靠后,预防和早期治疗做得不够,是国人长寿但不健康的一大原因。想要真正实现健康,还是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
如上文中的刘大爷说,五六十岁的人身上免不了有一些问题,那么,人一旦年过五十就只能在“老年健康困境”里等待病魔的到来吗?我们该通过哪些预防手段打破“老年健康困境”?
首先是要进行定期体检。通常情况下,老年健康体检会比中青年健康体检检查的更为细致,不仅会关注老年受检者的疾病风险、已患疾病,还会关注老年受检者的功能状态。老年人保持定期体检的好习惯,能够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降低医疗成本,同时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其次是夏季、冬季等极端天气的防护。夏季和冬季都是极端天气高发的季节,有暴雨、酷热、严寒等自然气象,在极端天气里,哪怕是年轻人都有些吃不消,更不用说是老年人。
老年群体是风湿性关节炎的高发群体,遇到雨天极易发病,要注意关节部位防雨防潮和保暖问题;酷热天气容易中暑、脱水,需要经常性补水,减少外出,适当使用空调降温;寒冬天气最为重要,要避免在雪地行走,防止摔倒引起骨折,也要注意保暖,防止寒气侵体引起病痛。
再者就是要注意运动锻炼。老年人想要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要根据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对于不常运动的人来说,可以从简单、基础的运动开始,这样一步步规范运动量,如果贸然进行高强度运动,可能会给身体造成伤害;同时运动的时间要适中。老年人适度运动可以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和对钙的吸收程度,从而保护心血管系统,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
俗话说的好, “民以食为天”,除了要牢记上述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饮食健康,那么,关于饮食方面应该如何进行调整呢?
医生提醒:要想健康,少吃两样、多吃两样!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国人长寿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这为我们提高生存质量指明了方向,说明只要改变这些不良的习惯,则“活得久”和“活得好”完全可以兼得。医生提醒,步入中老年后,人体各项机能都开始了不同程度的退化,需要合理调整膳食结构,重点从饮食方面做好疾病防控的工作,少吃两样、多吃两样,走向健康!
首先是少吃两样——即高糖、高盐食品。
高糖食品
很多人认为,糖吃多了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对牙齿造成损害,如果形成龋齿,还有可能引发缺钙,其实,高糖食物带来的危害远不止这些。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个器官都会有所衰退,糖分的代谢是从胰腺分泌出来的,胰腺功能减退,无法正常分解糖分,造成糖分堆积,增加血液粘度,血脂也会随之升高,冠状动脉发生血栓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了。
高盐食品
在我国的饮食习惯中,很多人喜欢吃腌制食品,这是一种典型的高盐食品。盐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常吃高盐食品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摄入过多,过多的钠容易牵走我们体内的水,使得全身血容量增加,造成高血压。
血压过高会不断的冲击脑血管,使脑血管壁变薄,破裂出血,或者是动脉硬化,最终引起脑梗死或者脑出血等症状;过多盐分还会引发体循环的动脉血压降低,加重电解质紊乱,所以一定要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其次是多吃两样,即补钙、高蛋白食品。
补钙食品
要想补钙,首先应该考虑我们的日常食品,食补是营养补充的最佳途径,也是最经济、安全、实惠的途径,所以我们应着力改善饮食结构的追求,可以选择吃奶制品、豆制品来进行补钙。每100g牛奶中大约含钙100mg,营养丰富,且牛奶中的乳糖也有利于钙的吸收。
补钙本身不是豆类的强项,而且含有较多草酸,钙的吸收利用率也比较低,但是加工成豆制品后,草酸减少,钙量不变,这就使得人体对豆制品内钙的吸收利用率变高,帮助补钙。
高蛋白食品
蛋白质是我们身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身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才能正常运作。研究表明,有生命的东西离开了蛋白质就不能生存,蛋白质具有不可替代性。蛋白质含有多种化学元素,其中,氮元素是它构造的特征,是其他营养素里所没有的,能够促进组织细胞的代谢,因此,蛋白质对人体十分重要。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能更好的保护人体器官的各项机能,尤其是步入中老年以后,对于身体的保养问题应当加倍重视。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崔晓琴.饮食补钙有诀窍[J].健康向导,2022,28(4):49-50.
[2]于康.浅谈补钙[J].癌症康复,2021,(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