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汪曾祺《受戒》:俗间温暖处,情起少年时

星海月浅浅 2024-07-14 20:01:13

文/星海月浅浅原创

今天阅读汪曾祺先生的《受戒》,来自《寂寞和温暖》小说选集。

“受戒”指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作品中讲述的主人公为明海,他在荸荠庵当和尚,与住在荸荠庵附近的小英子相识相知,两人的情感,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渐渐萌芽,编织成一段纯真的爱情故事。

标题虽是《受戒》,内容与之关联不大,只在故事快结束时,才提到明海去县里,在第一大庙善因寺受戒。

其实,汪先生《受戒》的故事,讲述的是温暖的人间俗事。

明海的家乡出和尚,和尚与别的行当,如弹棉花、箍桶、织席子等,是一样的。当和尚,可以“混口饭”吃,还可以攒钱,将来还俗,娶妻也行。

明海从小便知道自己要当和尚。他上有三个哥哥,家中田地少,哥哥们种地便足够了。因此,当明海舅舅从荸荠庵回来,他爹娘便与之商量,让他去当和尚。

和尚也不是随便就能当的,要有关系,当一个好和尚还有三个条件,“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好记性”,舅舅说,明海能当个好和尚,说明他都占全了。

明海去荸荠庵那天,坐船时认识了小英子,一个活泼开朗,话很多的女孩,家就住在荸荠庵附近。

明海十三岁到荸荠庵,出家四年,他们的和尚生活并没有太多清规戒律。空闲时便在大殿里斗纸牌、搓麻将。过年吃肉,在大殿上杀猪,猪一样嗷嗷地叫。

明海的舅舅仁山是荸荠庵当家,出门做法事也吃水烟。二师父仁海有老婆,三师父仁渡年轻漂亮爱唱歌,在外面有相好,不止一个。

也许明海是最正经的一个,跟着舅舅学习念经。不过他喜欢往小英子家跑。

小英子姓赵,家世好,父亲能干,母亲贤惠,姐姐文静。

姐姐大英子准备嫁妆,不满意母亲绣花的样式,小英子便找来明海,让他帮忙画图样,不仅赵家人满意,外面的人知道了,都赞不绝口来求画。赵大娘还收了明海当干儿子。

明海经常帮小英子干活,一起栽秧、车高田水、薅草、割稻子、打场、看场、划船去县城购物。两人之间的相处,如溪水般,缓缓地流淌着。

四年后,明海终于要去善因寺受戒了,是小英子送他去的。几天后,小英子去接明海回来。划船回来的路上,明海说善因寺有意要选他当沙弥尾。

要知道,沙弥头和沙弥尾将来是要当方丈的。小英子听后,让明海不要当方丈,也不要当沙弥尾,明海似乎想都不想便同意了。

故事结尾,小英子说要给明海当老婆,问他要不要。明海惊讶,表示要。淡淡的情愫弥漫开来,这便是他们纯真朦胧的爱情。

人们评价汪先生的小说没有宏大的主题,没有戏剧性的冲突,结构也很松散。阅读这篇《受戒》后,确实有这种感觉。

不过,这不能否认,这是一篇好看而吸引人的故事。情节缓缓铺开,感情淡淡流淌,平静之中,处处洋溢着人间的温情。

在人们的印象中,和尚应该是一本正经,很多规矩约束的。可是在作品之中,完全不存在。

和尚和平常人一样,都要吃喝拉撒睡,他们如常人一样,打牌、搓麻将、抽烟、吃肉、结婚。荸荠庵还把庙产租给别人,也会放债。

这些情节,虚虚实实,体现了一种自由和开放的态度。

和尚做法事,正规的放焰口需要十个人。可是在他们那一带,能放整焰口的人不多。哪怕请两个或一个和尚做法事,荸荠庵也做。而且很多人家的经钱不是当时给,要赊账,等秋后才能还。

荸荠庵也不怕这些人不还,大部分人对菩萨还是很恭敬的,向荸荠庵赊账都会还。

那个年代,人很和善单纯,美好而天真。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明海和小英子之间的往来,便顺理成章。两人之间朦胧的爱情,并没有很多的笔墨去铺垫,可以说是细水长流,在日常之中水乳交融。

唯独有一处地方,含蓄委婉地描述了明海心动的感觉。这种心动,如羽毛撩过心门,痒痒的,喜悦的。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下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语言很平淡,意境很优美。小和尚的动情,也没有心潮澎湃的感觉,同样是淡淡的,却给人一种很美好的感觉。

小说的文笔很好,语言简洁,善用短句,描述十分生动,如:

描写赵家的两个女儿和母亲很像:“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他们划船,路过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支一支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有人说汪先生的小说,是散文式的,确实如此。《受戒》采用了叙述的方式,讲述了明海和小英子的故事,其中的情节并不明显。

比较明显的两个情节,大概就是明海帮大英子画绣花的图样,以及明海去善因寺受戒,当中有很多小英子和明海的对白,推动着故事发展。

这些对白也很简单,很直白,直接就是你来我往的谈话,少了“某某说”“某某道”之类的引导语,反而更加明快。

里面涉及到的人物,明海、仁山(舅舅)、仁海、仁渡、仁山师叔、小英子一家四口。每个人物各有特点,特点也十分明显,很有辨识度。

一个故事,读者读完之后,不知所云,故事不一定差,但肯定是不出彩的。

这篇小说,我读了一遍,又随意翻了一遍,便已经记住这些人物是怎样的,这便说明,汪先生对人物的描写和把控,十分出彩,令人印象深刻。

《受戒》发表于1980年,据说是根据真实素材创作的。汪先生年少时曾在乡间小庙住过一段时间,他听附近一位赵姓人家谈起一段往事,觉得很美好,便写成了《受戒》。

小说发表后,曾被《北京文学》评选为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奖。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总的来说,《受戒》是一篇不错的短篇小说,值得大家一读。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