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这个姓氏,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波斯”人!

平宛谈历史 2024-10-15 05:04:44

说到姓氏大家肯定就会想到王、陈、张、周这些,中国总共有3257个姓氏。

但有一个姓氏虽排在百家姓之中,但它却并不属于炎黄子孙的姓氏,那这个姓氏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安”姓,这个姓氏并不小众,不仅在百家姓中排名靠前,而且目前姓安的人数也在上百万。

既然“安”姓不属于炎黄子孙姓氏,那它又是从何而来呢?

时间需要倒回到东汉时期,此时外部环境并不稳定,匈奴觊觎着中原这片沃土,他们在秦朝就占据了北方不少领土,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

汉朝无法抵抗匈奴势力,只能退而求其次贡献礼品甚至和亲来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但匈奴的胃口越来越大。

既然这样没有办法一直维持稳定,那就想个办法与之抗衡,汉武帝统治时,为了壮大国家实力,汉武帝选择派出张骞进行西域探访。

汉武帝也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他也知晓西方有强悍的罗马帝国,只要他们强强联手,那打败匈奴肯定不在话下了。

就这样张骞带着沉重的使命踏上了这次旅途,但古罗马和中国也是相隔了十万八千里,哪有那么容易就能找到的呢?

但他们却碰巧到了另一个名为安息古国的地方,对古罗马不了解的张骞误把这里当作成了古罗马,最后却并未成功联盟。

于是张骞又进行了第二次西域旅行开创了后世所谓的“丝绸之路”,带回了香料等稀奇物品,虽没有达成合作,却极大促进了汉朝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交流。

这下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安息古国,这个国家实际上就是古波斯的后代王国,在起初古波斯王朝也是实力强悍的,领土直接横跨亚欧非面积十分广阔,甚至亚洲中西部地区绝大部分都是他们的领土。

只可惜那时可谓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古波斯王朝的对手实力都过于超群了,罗马帝国就是其中之一。

单从领土人口数量来看,罗马帝国占据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在这样的情况下军队数量也是不容小觑的,更何况他们还有外籍军队,全盛时期能达到上百万。

除了罗马还有另外一个强国——马其顿王国,说这个国家的名称或许或让你感到陌生,但若是提到亚历山大大帝,那个被誉为欧洲最伟大的军事天才的领军人,那你就不能不知道了。

亚历山大大帝在那时人们眼里就是天神宙斯之子,他战无不胜没有人能够打败他,以至于他把疆域拓宽到史上最大,碰上亚历山大大帝这样的硬茬,波斯王朝也难免走向下坡路。

再说回到安息帝国,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也是赚到了不少好处,而且西亚战火纷飞硝烟味十足。

但和汉朝的帝国做邻居,安息帝国也过上了安稳的好日子。贸易交往成为了安息古国人民重要工作的领域,为了方便贸易,有些人甚至直接搬来了汉朝。

这天如同往常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但却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他刚到就被汉朝的风土人情和沿途美景所吸引,他在此之前就听说东边的邻居是一个追求和平的强国,这天他终于站在了这片土地上。

他就是安息帝国的王子安清,来到这片梦幻般的土地他如痴如醉,尤其是中国的寺庙对于安清来时可谓说是有着致命诱惑,以至于让他驻足在门口想要进去一探究竟。

听着他们读书诵经修炼形体,安清感觉自己到达了自己天堂,以至于他做出了一个疯狂的抉择。

他决定放下王子的身份在中国的寺庙度过自己的后半辈子,这可把他们的随从们给吓坏了,他们要怎么跟国王交代呢?

但他们也拿王子没有办法,只好随王子待在中国。

为了能够常住在中国,安清请见了东汉的汉武帝,他向汉武帝请示自己愿意改名为汉朝形式,以自己的母亲国“安息帝国”的“安”为自己的姓氏,就这样安清和他的随从们成为第一批命名为“安”的人。

安清在定居中国后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就例如语言障碍、风俗文化不了解,安清便开始潜心学习努力融入汉朝人民中,显然他成功了,安氏与汉朝人民结婚有了不一样的血统,安氏家族的势力也在不断攀升。

后来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姓“安”的名人,就比如安禄山,安禄山其他的能力不太好说,但拍马屁这件事他可是熟手了,这也是为什么他深得唐玄宗喜爱。

他虽看上去是个圆润单纯的胖子,但内心城府极其复杂。他做人圆润擅长攀关系,也三番五次处理一些棘手问题得到许多人认可。

后面他还和杨贵妃攀上关系当上她的养子,每次回城他都会先去见杨贵妃,这也引得皇上的注意。

但他也巧妙化解了皇上的怀疑,他强调自己的胡人身份,胡人是更重视母亲其次才是父亲的。

谁料到这个看似人畜无害的胖子却能引发“安史之乱”,引得唐玄宗不得不逃出宫去,直接导致了杨贵妃失去了生命。

回过头来看,刚开始的安禄山还只是一个偷山羊的小贼,被唐朝的官兵给抓住成为了俘虏,却能到最后成为“安史之乱”的主谋,使得唐朝由盛转衰。

之后清朝捕获了一群俄国的俘虏,把他们改姓为“安”,意在警示他们安分老实。

虽然安息王子改姓为“安”影响深远,但也不能理解为姓安的人就不是我们的亲兄弟了,在千年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安氏子民出生,但血液中流通的更多的还是华夏子民的血液,我们早已融为一体。

我们了解了“安”姓的历史过后,更应该了解到我们作为炎黄儿女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发扬光大我们的历史文化,并且不断传承它们。

0 阅读:192

平宛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