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缺人”:不为人知的那些秘密

职事拒华而不实 2024-03-15 01:39:34

大家好,这一期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岗位设计的技巧,这一类的方法技巧一般是在客户付费的咨询中我才讲的,在这里奉献给大家。

我们说公司里的缺人,分两种情况,一种叫合理的缺人,一种叫结构性缺人。

第一种情况:“合理”的缺人

大家注意,只要你所在公司有人告诉你缺人,尤其是企业的领导,听过咱们这节课之后,你要立马把缺人分成这两种情况。

什么叫“合理性缺人”?为什么不叫“事实”缺人?

常听咱们节目的朋友都知道,任何企业都不是在“万事俱备”的前提下做事情的,都是在“有限”的资源能力背景下做具体的权衡、妥协,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然后企业获得了发展,在发展中不断解决其他问题。企业发展真实的逻辑就是这个。

我们在企业里,经常见到的一个现象是,在讨论公司业务如何更好地开展时,很多中层领导,一张嘴就是我们不具备XX资源、没有高端人才、高端人才数量不够等等。他说的都是客观情况,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但是这种思维的误区,就容易导致这个兄弟一辈子也混不成“主要领导”,因为他不知道企业发展不可能等到万事俱备,等到资源、人才等应有尽有之后再去发展,企业发展最真实的逻辑就是“五个茶壶三个盖,看你会盖不会盖”。

所以,有人提出来,企业某部门人员不够用,作为企业的领导或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就需要考察这种缺人,属于什么性质的缺人?是真的由于岗位工作量的变化,导致的某个岗位工作量激增,导致的人员超负荷仍难以满足工作;还是由于当初定岗定编时,对岗位的工作量核算不足,导致的人手不够?

这里说一个小技巧,大家要熟练掌握:

对于关键岗位的人员数量配置,我们配备人员的原则是“适度从宽”;

对于辅助岗位,我们配备的原则是“适度从紧”。

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关键岗位对公司的影响比较大,二是关键岗位往往培养周期比较长;而辅助岗位往往是可替代性比较强,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对企业影响比较小。

什么是正常工作量呢?我们一般把一个岗位能够满足8小时工作量,作为一个衡量的基准。如果遇到爱钻牛角尖的人,他会问,如何界定是7.5个小时,还是8.2个小时?这个东西没办法界定得那么准确。谁也给你算不出来,这人每天的工作量就是7.25个小时。因为企业运行他是动态的,岗位工作虽然有他的固定性,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临时性。所以,这个时候咨询师的经验就非常重要了。

那么什么是“合理的缺人”呢?就是在符合企业人力总成本的要求下,在部门各岗位工作量基本均衡前提下,现有岗位人员无法在一个正常的工作期间完成工作,这一类,我们就认为是“合理的缺人”。

这里,我们再讲一种情况,有人说,我们部门10个人,有5个人不能干活,啥也干不了,所以,我申请公司给我再配5个人。大家注意,5个人不能干活,不应该成为“再配5个人”的理由!

这里面起码涉及了两个问题:第一,既然这五个人不胜任岗位,明显的“人岗不匹配”,那么为什么不让他离开岗位?第二,这五个人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出现,假定他是人岗匹配才来到这里,现在的情况,是不是说明你管理有问题?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要通过绩效考核成绩要验证这几个人是否胜任岗位,如果绩效考核是倒数,确实不胜任岗位,应该是先通过绩效淘汰,把岗位空出来,然后再补充新的力量,而不是随意的追加。

第二种情况:结构性缺人

这种情况就稍微麻烦一些,因为这种缺人,有非常强的隐蔽性,大家往往意识不到是这里出问题了,所以在企业中,很难被揪出来。

作为企业高管,或者人力的负责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有的部门给你要人,部门负责人说的理由一点水分都没有,全是实际情况,你听了之后,也认为应该加,但是总觉得哪个地方不对劲、哪个地方或许有问题…但是又说不出来是怎么回事!

没错!结构性缺人,往往就是这个感觉!

比如,一个500人的企业,财务部设置了15个岗位,配备了15个人。对于这个规模的财务部而言,人数已经不少了。但是,有一天,财务部老大过来找公司领导了,说核算会计这个岗位,工作量太大,岗位只有一个人干不过来。公司领导派人力核实一下,人力资源部派人过去调查,情况也确实这样。那么问题来了?

对于一家500人左右的公司,财务配备了15个人,总人数其实已经不少了,但是这个岗位工作量,一个人确实满足不了,怎么办呢?只能给他加人。或许你会说,不用加,直接让他用别的岗位上的人过来支援不就行了?

那么,财务老大一定会说,我这儿“一个萝卜一个坑”,其他岗位都有自己的工作,没办法帮!还有就是,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的岗位价值,这些岗位的工资也都不一样,让他们帮他,工资怎么算?所以,问题到了这儿,也就复杂化了。企业里最常见的,就是直接给他加人就行了。

但是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最终一定会演化成一个现象:部门人很多,一是“不出活”,二是总说“缺人”,这个部门负责人会把各种工作不理想的原因,全都归结为缺人,而且底气十足。

上面我们讲的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结构性缺人”,它不是真的缺人,其本质是岗位设置得不合理,不科学。

某企业X部门岗位设置(示意)

大家注意,只要你看见上面这种“一个岗位一个编制”的设置,一定要注意,我个人10年在一线的咨询经验,个人目力所及,很少有符合这种情况的岗位和编制设计。也就是说,不出意外,这种设计就是后续“结构性缺人”的病灶和温床。

为什么要尽量避免“一个岗位一个编制”?

我们要明白,

第一:任何岗位设计都是一种“合理假设”。

因为岗位实际工作,有他的临时性、随机性,当然他的基础是固定性的工作;没有人能像数学计算一样,如此那般地去精准的衡量岗位工作量,所以,任何岗位设计,是基于经验、企业现实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合理假设”。

第二:岗位设计要有冗余度。

既然是假设,那么如何从岗位设计的角度来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呢?就是在设计岗位的时候要掌握冗余度。实话讲,这个非常难以把握。这个时候咨询师的经验就派上了用场。

我刚才讲的那个原则“关键岗位适度从宽、辅助岗位适度从紧”,就是在这里要发挥作用。

比如人力资源部岗位里,在其最关键的薪酬绩效招聘培训,这些岗位要肯定要“适度从宽”,像社保、劳动关系这些岗位,肯定要“适度从紧”。比如,如果薪酬专员1人,绩效1人,这俩岗位很容易出现一个事情,就是薪酬专员工作量不饱满,绩效专员每月绩效工作比较大,有可能忙不过来,可能出现各种差错。这个时候,人力资源部老大肯定会给公司领导说,绩效专员缺人,应该加人。客观的另一个情况是,薪酬专员还在闲着。有人说,我让薪酬专员过去帮忙,但是薪酬专员的月度绩效考核表里,写得清楚,人家没有绩效这个方面的工作,还有,如果岗位评价的话,绩效专员的岗位价值一般是高于薪酬专员的,这种情况下,薪酬专员会认真配合吗?所以,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岗位设计时,专业性与综合性结合的问题。

第三:岗位设计的考虑专业性与综合性的问题。

直接给大家说原则吧,关键岗位一般考虑专业性,辅助岗位一般考虑综合性。

咨询师去了企业,我只要看见岗位名称带“综合”这俩字的,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位“不值钱”,是干杂活的。

但是现实中,企业里的岗位带“综合”和“管理”这俩字是最多的。

别的不说了,就说一个原则,岗位的命名,必须要以关键职能来命名。必须,薪酬绩效专员,一看就是干薪酬绩效的。名字要尽量简洁,一般不要超过6个字。

好的,这一期咱们先讲到这里,也不知道大家听明白没有,实在没听懂,给我留言也可以。

0 阅读:1

职事拒华而不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