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脂肪性肝病,共谋学科发展新篇丨“2024脂肪肝学术会议”落幕

建中康康 2024-10-05 21:18:36

编者按

9月28日,由北京肝胆相照基金会主办,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及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协办的“2024脂肪肝学术会议——脂肪性肝病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在南京盛大召开,本次会议国内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了脂肪性肝病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从宏观的流行病学趋势到微观的分子机制,全方位解析脂肪肝的奥秘。本次大会吸引了众多肝病专家和同仁关注,不仅为学者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更为推动肝病学术进步、提升治疗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会开幕

专家齐聚,共襄盛举

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李婕教授及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施军平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李婕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吴超教授致开幕词,他首先介绍,在上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京鼓楼医院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连续多年在全国三级医院绩效考核中跻身前10名,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随后,他代表个人、所在科室以及南京鼓楼医院全体专业人员,向与会的各位教授表达了深切的感激之情。吴超教授期望本次会议能成为科学思想碰撞的舞台,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转换,并诚邀其他专业的教授积极参与讨论。最后,他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并祝愿各位专家在南京期间收获满满。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致辞,她首先对2024年脂肪肝学术会议的隆重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南教授回顾了自2016年脂肪肝学院成立以来,学院每年举办多种形式的脂肪肝相关学术和交流会议以及青年论坛,这些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脂肪肝研究的发展,提升了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她指出,我国6亿肝病患者中,有4亿是脂肪性肝病,因此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量的资源支持。南教授特别提到,在过去不到10年的时间里,国内专家在脂肪肝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基础研究不断深化对疾病的认识,并发现了许多新标准和新机制。对疾病概念的深刻理解是实现临床转化诊疗的关键,相信今天的学术研究会让脂肪肝方面的学术影响力更上一层楼。

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慢病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范建高教授致辞,能够参加2024脂肪肝大会他深感荣幸。范建高教授从国家层面出发,对国家在脂肪性肝病领域给予的支持以及对肝病患者的深切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接着,范教授提到,从国家慢病管理的战略高度来看,脂肪性肝病即将被纳入中国慢病管理蓝皮书,这不仅为专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也将成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时的重要参考。他进一步指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能够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同被政府及全球权威机构纳入慢病管理范畴,标志着脂肪肝的研究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范教授注意到本次学术会议中涌现出了许多年轻的新面孔,他相信,通过本次会议的学习与交流,大家定能收获满满,即便日后离开会场,这些知识与经验也将对脂肪肝的研究产生更为深远的促进作用。

主会场

科研前沿,全面解读

大会隆重开幕后,开始了学术交流环节,国内顶尖大咖分享了脂肪性肝病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从宏观的流行病学趋势到微观的分子机制,全方位解读脂肪肝的奥秘。

中国香港大学司徒伟基教授围绕“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筛查与肝癌监控”这一主题,分享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及脂肪性肝癌的真实病例。他指出,当出现临床症状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也是目前最佳的防治策略。

范建高教授阐述了酒精性肝病的诊疗对策。目前国内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注热度激增,但我国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也在快速增加,同样不容忽视。范教授重新定义了过量饮酒的定义,关键指标包括饮酒总年数、每周饮酒频率及饮用量,指出喝酒的人群中90%都有肝脏损伤。现在酒精性肝病与以往存在显著差异,过去多因营养不良导致,而现今则更多见于超重、肥胖等代谢障碍人群。这两种疾病共存可能会出现1+1>2的复杂情况,为诊疗带来更多的挑战。范教授呼吁增加对酒精性肝病的关注,特别是新的MAFLD概念提出后,要更加注重这类患者的诊断、治疗和临床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安威教授围绕“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线粒体损伤”详述了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的重要性,并解释了不同磷脂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分子水平的细微差异使得不同磷脂在膜结构和功能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比例的变化将对整个细胞功能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引发疾病。安教授分享了一系列的文献研究成果,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磷脂的变化与不同肝病形成的关系,并指出这有可能成为未来肝病治疗的重要靶点。

南月敏教授分享了“脂肪肝的临床分型进展研究”。她从脂肪肝的术语和指南更新出发,重点探讨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分型、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最新研究进展。南教授强调,MAFLD的临床分型包括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且在不同人群中患病率差异显著。她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并重的重要性,并介绍了Resmetirom等新药在临床试验中的积极表现,为脂肪肝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马雄教授在“MASLD与肝脏免疫”的报告中,深入探讨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肝脏免疫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他详细阐述了MAFLD的异质性、肝内炎症的诱发因素以及细胞免疫代谢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马教授通过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揭示了肥胖、高脂饮食等因素如何通过影响免疫细胞功能,进而促进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发展。同时,他也指出了适应性免疫在MAFLD中的重要性,为理解MAFLD的发病机制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视角。

施军平教授进行了“药物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精彩分享,他深入探讨了药物相关脂肪性肝病(DIFLD)作为药物性肝损伤(DILI)特殊形式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挑战。他指出DIFLD涵盖脂肪变、肝炎、纤维化及肝硬化等病理模式,并强调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DILI的风险更高。施教授还分享了多种药物诱导肝损伤的案例,揭示了代谢因素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DIFLD的治疗原则及监测管理策略,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宝贵指导。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陈源文教授分享了“老年人NAFLD的特点与管理”。他指出,老年人肝脏老化伴随脂质聚集和氧化应激,导致NAFLD患病率上升。老年人NAFLD常合并其他代谢紊乱,且肝纤维化更为常见。陈教授强调了老年人NAFLD筛查中需关注肝纤维化及合并症,治疗需兼顾多种代谢异常,并从宣教、个体化治疗等多方面提高患者依从性。

李婕教授进行了“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纤维化的无创诊断”的精彩分享,详细介绍了MAFLD肝纤维化的无创评估方法。她首先概述了MAFLD的全球流行情况,并强调了中国MAFLD相关肝癌的疾病负担。随后,李婕教授详细阐述了MAFLD组织病理学类型与自然转归,进而介绍了多种无创诊断方法,包括血液学指标、模型评估及影像学评估等。她介绍了比较不同无创诊断方法准确性的荟萃分析,并指出弹性成像联合血清学可提高诊断能力。李婕教授还探讨了多组学技术在MAFLD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潜力,为临床提供了全面的无创诊断策略。

分会场

细分领域,深入交流

上午的主会场精彩纷呈,下午的分会场同样气氛高涨,本次大会设有“肝病、感染”、“内分泌、心血管”以及“中医、转化”3个分会场,满足各细分专业的需求,每个分会场均设置讨论环节,提供与业内大咖近距离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在“肝病、感染”分会场,各位专家汇聚一堂,共探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的最新进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碧慧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张晶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京杭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陈俊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杨玲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郑琦教授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熊亚莉教授围绕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定义、筛查及分层诊疗、生活方式干预和临床应用等话题进行了报告分享和话题讨论,为提升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的诊疗水平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

在“内分泌、心血管”分会场,内分泌与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共聚一堂,深入探讨了内分泌、心血管系统与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复杂联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戴宇翔教授、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王菊琼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静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夏明锋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卞华教授从基础层面到临床实践展开了深入浅出的分享。这场跨学科的交流不仅增进了对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全面理解,更为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推动了内分泌、心血管与肝病交叉领域的发展。

在“中医、转化”分会场,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冯琴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柴进教授、湖北省中医院李晓东教授、广东药科大学叶得伟教授、暨南大学肖佳教授和杭州师范大学隋新兵教授分别就中医药治疗MAFLD的突破、SEMA7A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肥肝并治的创新思路、炎症与MASH的深入探索、酒精性肝病的新药研发,以及黄芩厚朴汤在癌症治疗中的创新应用等前沿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告与热烈讨论。他们不仅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就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路径展开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为中医药在肝病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总结

本次巅峰盛会汇聚了国内的精英翘楚,并设置了不同细分领域的分论坛,全方位交流讨论脂肪肝的最新前沿进展、诊疗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脂肪肝的管理涉及多个学科,本次会议多学科、多角度探讨了脂肪肝的综合管理策略,激发新的思考火花。未来,我们期待这些前沿理念与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推动我国脂肪性肝病事业的持续进步,为脂肪性肝病患者带来福音!

1 阅读:42

建中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