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那些事儿
文 ▎天奕观史
编辑 ▎ 天奕观史
自古帝王最忌臣下权重,所以才有了,对世代独据一方的亲王们的削权。
但在清朝却有这样独特的存在。
不削爵不降级,世代罔替、配享太庙,独立所有爵位之外但也高于所有爵位。
其地位在清朝可以说是皇帝之下第一人,他们就是清朝的“铁帽子王”。
清朝的“铁帽子王”到底是什么情况?又为什么没在这些等级之中呢?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清朝的“铁帽子王”到底有多牛,谁的实力又最强呢?
第一位 礼亲王代善代善原名爱新觉罗·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原配嫡福晋,佟佳·哈哈纳扎青的嫡次子,
更是四大贝勒之首,妥妥的皇圈太子爷,他的出身连生母是继福晋的皇太极都比不上。
代善曾因战功卓著、勇猛异常被赐名为古英巴图鲁,意为勇士、英雄。
这个尊号整个大清只为代善所独有,可见他有勇有谋、骁勇善战。代善更是手握正红旗、镶红旗两旗,绝对的大清名将。
努尔哈赤就曾说过:‘等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
努尔哈赤都准备交代后事了,这是把代善当做继承人并且公开托孤代善。
但是可能努尔哈赤的表意太过明显,让作为未来储君的代善受到多方的讨好,其中也包括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
阿巴亥仗着自己年纪小、姿色尤在又有着继母的身份,多次前往代善家中,暗中给代善送食物。
谁想到代善不仅接受良好并且表现得很高兴,代善与阿巴亥的暗中往来,让他本身有了污点。
之后努尔哈赤以代善虐待前妻两个孩子的罪名,废黜了代善的接班人。
崇德元年,代善因率领满洲正红旗和镶红旗伐女真各部,征蒙古与明朝等历次军功,以及拥立皇太极之功被封为和硕礼亲王。
并且代善一家在八大铁帽子王中占了三席,光从这点看,礼亲王代善也是八大铁帽子王中实力最强的。
第二位 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原名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被努尔哈赤赐号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的统帅者。
这一点从多尔衮征战漠南、蒙古与李氏朝鲜,以及之后率清军入关就可以看出。
如果说清朝入关前,掌握着八旗中正红旗和镶红旗的礼亲王代善实力最强。
那么在清朝入关后,权倾朝野又掌握着正白、镶白两旗,连顺治皇帝都要喊他皇父、摄政王的睿亲王多尔衮,实力最强毋庸置疑。
多尔衮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受封“叔王”封号的人,也是满族统一中国的重要功臣之一。
迁都北京、保护故宫;攻占南京、统一中原等等功绩。乾隆皇帝评价其为“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只是这位八大铁帽子王中,最接近权利中心的睿亲王多尔衮,在顺治二年借题发挥,颁布“剃发令”,对不满于满清的统治的汉人进行敲打。
多尔衮在顺治七年冬天死在去塞北狩猎的路上,不出两个月,顺治帝剥夺其封号更是掘墓鞭尸。
据说是与他和孝庄皇后的私情有关,各位看官,你认为多尔衮与孝庄皇后是真的有私情吗?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区留言。
第三位 豫亲王多铎原名爱新觉罗·多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也是多尔衮的同胞弟弟。
多铎秉性刚毅,能征战,14岁时随皇太极出征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此后屡破明军。
21岁时挂帅攻锦州,击溃大明一代名将祖大寿;崇德年间被封为豫亲王并掌管礼部;此后又出征朝鲜、蒙古掌兵部事。
1644年他随多尔衮率兵入关,击败李自成起义军,建立大清王朝。
此后他又连续出征讨伐蒙古,稳定了初期清王朝的军事地位。凯旋回京时,他的侄子顺治帝亲自在安定门迎师。
但是这也掩盖不了他做下的荒唐事和恶行,总体评价下来多铎就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疯批型人物。
亲哥哥出征他都不去送行,在家装病沉迷酒色,被努尔哈赤发现拍腿大骂也是丝毫不慌。
还抢了父亲麾下重要谋士的老婆,说枪就抢,完全霸王硬上弓(关键这个女主角大他十几岁,并且也不貌美)。
最关键的是,他是扬州十日的元凶,只因为史可法惹怒了他。十天时间,八十万人,他让这些百姓为这座城陪葬。
虽然扬州城内史可法等官员的内斗,以及南明的制度腐朽肯定是有责任的,但多铎的罪行也无法洗白。
或许他的恶行上天都看不下去,1649年多铎患天花突然病逝,时年35岁。
第四位 郑亲王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全名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子。
他是八大铁帽子王中唯一一个非帝王直系子孙,也是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唯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
济尔哈朗自小生活在宫中,加上努尔哈赤看重他,有意培养,所以他同皇子们的关系很好。
尤其是同皇太极的关系异常密切,在父兄反叛后,依旧能得到信任和重用。
他青年时期起,便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权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之后辅佐皇太极登位,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
清太宗皇太极去世后,济尔哈朗与多尔衮拥立福临继位,两人同为摄政王。
济尔哈朗虽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但却是清开国时期的三朝元老,功勋显著,得到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称号。
顺治十二年济尔哈朗去世,受封和硕郑亲王,康熙帝时追封谥号为“献”,清乾隆年间入享太庙。
第五位 肃亲王豪格豪格全名爱新觉罗·豪格,清太宗皇太极长子。
豪格一生戎马倥偬,在很小的年纪就跃上战马,行兵出猎。
他精通骑射,勇武过人,早年时期跟随皇太极征讨蒙古等部,几场战役均有战功,被祖父努尔哈赤封为贝勒。
崇德三年,豪格与多尔衮一同进攻明朝,入关后更是平定四川,青云直上位极人臣。
但豪格一生活得可一点都不轻松。
他的父亲也就是皇太极,一共有11个儿子,皇室兄弟相争自然不必再说。
他的一生还经历了四次大的挫折:第一次惨遭降爵,第二次错失皇位,第三次废黜爵号贬为庶人,第四次被多尔衮陷害削爵入狱。
豪格身为皇太极的长子,久经沙场、屡建奇功,得到很多人的拥护,更是取得八旗中大部分人的支持,皇位可以说是比较稳当了。
可是,当时豪格还面临着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
豪格和多尔衮本斗得不分高下,但这时候,多尔衮走了一招极为高明的棋。
多尔衮退而求其次,提出立皇太极第九子、六岁的福临为帝,于是1643年,福临继位,是为顺治皇帝。
豪格与皇位彻底擦身而过,而后受多尔衮陷害,死于狱中。
第六位 庄亲王硕塞硕塞原名爱新觉罗·硕塞,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五子。
顺治元年被封为亲王,后被降为郡王;之后随多铎出征率军南下,攻打据于潼关的李自成起义军。
后又随军南征 ,在姜骧事件中率军解代州之围。
因多有战功,被多尔衮晋升为亲王,不过由于受到豪格事件的牵连,在顺治七年他又被多尔衮降为郡王。
顺治八年,顺治亲政,又将他晋升为承泽亲王,并任命他为议政王。
第七位 成亲王岳托岳托全名爱新觉罗·岳托,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长子。更是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之一。
岳托早年投身戎马,跟随努尔哈赤攻打辽沈、征讨蒙古,与其父亲代善同掌满洲正红旗和镶红旗两旗,后被封为和硕成亲王,主掌兵部。
岳托极力支持皇太极
在努尔哈赤去世后,岳托以大局为重,极力劝说其父亲代善拥立皇太极。
皇太极刚登基时威望不足,另外三大贝勒仍与皇太极平起平坐,岳托又积极协助皇太极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其他三大贝勒的势力。
但后来因其性情耿直,说话做事不知变通,惹怒皇太极,因此获罪,屡次遭贬,爵至贝勒。
崇德三年,岳托因天花病逝于济南,皇太极念其功绩,追封其为克勤郡王。
第八位 颖亲王萨哈廉萨哈廉原名爱新觉罗·萨哈廉,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第三子。
萨哈廉多次随军出征,为爱新觉罗家族后来的伟业做出贡献。
在努尔哈赤去世后,萨哈廉与父兄相商,决意拥戴并最终促成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的岁月里,萨哈廉始终是皇太极忠诚的追随者。
在清朝初年,多次参与开拓疆域的军事和政治活动,为清朝初期的疆土开拓和江河稳固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清王朝建立后,仿照明朝建立了宗室爵位制度,但不同的是,清朝对爵位承袭实行“降等承袭”制度,也就是说,王爵每换一代承袭爵位,都要降低一个等级,直到降到辅国大将军为止。
但是在满清爵位中,“铁帽子王”是与众不同的,“铁帽子王”的爵位没有这种世袭降级的限制。
只要大清还没亡,无论爵位承袭到第几代,继承的爵位仍然是亲王,相当于世代都是靠国家的铁饭碗,“铁帽子王”的称号也是由此而来。
虽然清朝对于宗室管理的规范远超以往朝代,但是这种封爵制度毕竟是以满洲宗室贵族利益为根本,随着革命的到来,清朝的“铁帽子王”便永远退出历史的舞台。
对此,怎么看呢?欢迎来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