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到现在,越发佩服毛主席,他56年前对苏联的建议真高明

思枫谈历史 2023-03-09 14:21:07

从2022年2月24日到现在,俄乌之战打了一年之久。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大家认为的闪电战出乎预料的变成了持久战。目前看,还是会长期持续下去的局面,短期看不到结束的希望。

在此过程中,乌克兰在西方和北约的支持下,展现出了出人意料的顽强和韧性,而俄罗斯继承自苏联的“钢铁洪流”神话碎了一地,再也不是那个让全欧洲胆寒的“红色帝国”。如果不是有数量庞大的核武器坐镇,北约搞不好都已经亲自下场教俄罗斯怎么“做人”了。

其实,俄军之所以对乌克兰久攻不下,是不懂得有舍必有得的道理,而这个道理,却恰恰符合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精髓:

必要时不要讲究一城一地得失,如此才能集中有生力量,各个歼灭敌人!

而这种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也成了我军在历次战争中胜利的法宝。

比如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

1947年,在山东战场,蒋介石授命心腹大将顾祝同,指挥24个师、60个旅约45万人,进行重点进攻,企图一举消灭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20万人)

在作战方针上,蒋介石接受屡遭我军各个歼灭的惨痛教训,制定了“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避免突出”的战略部署,气势汹汹,向我华东野战军及沂蒙革命根据地扑来。一时间,山东上空黑云压城,形势非常严峻。

就在此时,原本处于正中位置的国民党整编74师,嫌弃左右两边的部队畏首畏尾进兵迟缓,于是独自冒进突击,从长蛇阵中突出来,突进了战场纵深15公里。

整编74师突入战场,脱离了敌军大部队,这是骄横的表现,也有可能是诱敌之计。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华东野战军首长决定在孟良崮地区逮住整编74师,集中兵力将其歼灭掉。

随后,华东野战军集中兵力包围了整个七十四师。蒋介石知道七十四师被包围之后,命令孟良崮附近的军队去孟良崮支援七十四师。华东野战军被两面夹击,艰难应对,在攻打七十四师的同时还要阻击来援助的敌人。因为华东野战军的英勇抗敌,国民党的支援行动没有成功。

七十四师最终抵抗不住,被华东野战军大部队歼灭。

总的来说,孟良崮战役,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经典战役,一战歼灭国民党军第一王牌师整编74师,击毙师长张灵甫,让蒋介石痛不欲生,说这是内战以来“最可痛心的一件事”。

其实,从双方的实力对比来说,这场仗是非常难打的,国民党军集结了24个师,共45万人,尤其是出动了“五大王牌之首”整编74师。

而华东野战军只有9个纵队,共27万人,在武器装备上更是没法比,最后之所以能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因为我军采用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精髓:

必要时不要讲究一城一地得失,如此才能集中有生力量,各个歼灭敌人!

比如毛主席放弃延安的举措

1947年3月,在国民党军进攻延安已清晰可闻的枪炮声中,毛主席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

临行前,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的领导干部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3月19日上午,西北野战兵团主动放弃延安。当天下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入延安,"占领"了一座空城。

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后,在毛主席亲自指挥下,西北野战军就与比自己多达十倍的胡宗南、马步芳、邓宝珊的几十万军队在陕北地区周旋,不断地调动敌人。

忽南忽北,忽东忽西,西北野战军将敌人拖到精疲力尽,然后集中兵力围歼敌人。途中,正是依靠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及千沟万壑的有利地形,西北野战军打出了“蘑菇”战术,在40天内接连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的重大胜利,给进犯延安的国民党军以沉重的打击。

比如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

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曾以出敌不意的渗透、穿插、分割,迂回,包围了敌人整师、整团达十几处,结果都因为兵力火力不足被敌人突破逃遁。

这时,毛泽东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志愿军为什么一次难以歼灭美军一个团。于是,他问志愿军42军军长吴瑞林:

“你们集中一个营消灭美军一个连,可不可以?”

“可以,我们干过。”

“集中一个团消灭美军一个营可不可以?”

“可以,也干过。”

毛泽东摇摇大蒲扇,说:

“‘零敲牛皮糖’,采取消耗敌人的战略!不打大的,消耗敌人,杀伤敌人,疲劳敌人,叫他不能休息!紧紧把他拖住,积极地打,必须打,不打拖不住,消灭一个算一个!”

随后,毛泽东给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发了一个电报,指示说:“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在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

至此,在毛主席的建议下,彭德怀总司令员以“小歼灭战”为根本战略,因地制宜,完善了部分新的部署。这一转变,使得志愿军竟然在部分战役中出现了兵力上的优势,成功扭转了危险的局势,为抗美援朝第一阶段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后来,毛主席的伟大军事战略,却并不被苏联的领导人赫鲁晓夫认可,尤其在1957年,毛主席出访苏联,就如何共同对付外侵的军事讨论中,就提出一个建议,帝国主义国家如果发动进攻,我们进行反击,必要时不要讲究一城一地得失,如此才能集中有生力量,各个歼灭敌人。

谁知听了这话,赫鲁晓夫更是一阵错愕,他没有回话,但内心极度不悦,更是无法理解毛主席的战术。

就这样,苏联政府根本无视毛主席提出的建议,而是以狭隘偏执的思想一意孤行,导致这种思想一直沿革到如今的俄乌冲突中!

结语

战争时期,我军一直有一项重要的法宝,那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然而,集中优势兵力的具体做法很多,有战略层次的,也有战术层次的。其首要目的在于消灭美军的有生力量,而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例如,在战术上,当我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敌人之后,目标不一定立即全歼被包围之敌,不是平分兵力,到处用力;而是集中倍、五倍、四倍于敌,至少也是三倍于敌的兵力,选择敌人最薄弱环节猛攻之,务求得手,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大战果,各个击破。

0 阅读:32

思枫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