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的荣耀与遗憾:能重金买“死千里马”,却没建立起用人制度

欲云谈史论今 2022-05-08 22:30:36

对赵武灵王而言,燕国的大内乱,是一次打破了他预期的紧急事件。

长期以来,赵武灵王心目中的最大威胁,始终是赵国西部的秦国。东边的齐国虽然强大,可自齐威王晚年的怠政以后,齐国内乱频发;徐州一战败于楚国之后,齐国就更是一落千丈了。

然而,国家之间的竞争,往往不是比谁更加强大,而是看谁衰落得更快。

就在人们以为齐国将从此陷入平庸时,北方的燕国却进入了自残模式。燕王哙突然禅位于子之,诱发了燕国一场内乱。在这次内乱中,太子平与将军市被先后被杀,而齐宣王则趁虚而入,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吞并了燕国!

齐国吞并燕国,对赵国来说,绝对称得上是一场巨大危机:这意味着,赵国从此将在东、西两大国间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不过,赵武灵王一个异乎寻常的举动却意外地挽回了局面。

还在燕国内乱之初,赵武灵王将燕公子职从韩国接来,拥立他为燕王,并命乐池护送他回到了燕国。而此时,燕王哙、太子平、子之都还健在。可看似没有任何希望的公子职,居然奇迹般地活到了最后,并在燕人赶走入侵的齐军后,顺利地坐上了燕国国君之位,是为燕昭王。

数年大乱后的燕国,可谓是百废待兴。不过,最令燕昭王刻骨铭心的,却是齐人灭国之恨。可燕国复国之初,根本无力与强大的齐国相抗衡。为了稳定周边态势,燕昭王违心地主动与齐国修好,还将太子送到齐国去做人质!

与仇敌的交好,不过是装装样子,内心的仇恨却是愈演愈烈。可以燕国当前的国力,究竟要怎样才能实现燕昭王的复仇大计呢?

五、六百年前,为了报杀父、杀子之仇,周文王在天时地利都不如“天邑商”的前提下,毅然拾起了“人和”战略,大力引进各方人才,全力发展自身。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积累后,到了周武王之时,周人终于抓住机会,一举东征灭商、成功复仇!

作为周王族后裔,燕昭王深知这一段历史。燕国当前的形势,与商朝晚期的周国极为相似:要想复仇,唯有学习周文王,牢牢把握“人和”战略,全力引进天下人才。

可天下人才那么多,究竟谁才能帮助燕昭王完成复仇大业呢?

暗暗地观察身边各色人等,都不像是能治国安邦的治世奇才,燕昭王未免常常偷摸摸地叹息不已。

一天,燕昭王与郭隗(wěi)会面,禁不住就诉起苦来:“齐国趁着我国内乱而攻破了国都,我很清楚现在燕国国小力薄,无力复仇。但我希望能得到贤能之士来与我一同治理国家,以雪清先王的耻辱,这就是我这生最大的心愿!请问该怎样才能复仇呢?”

经历了数年大乱后,现在的燕国确实是要人没人,要地没地。在崇尚丛林法则的战国时代,再这么继续浑浑噩噩下去无所作为,不要说复仇,恐怕燕国能不能保得住都难说。

然而,燕昭王虽然满腹疑惑,可他所请教的郭隗,应该也不是什么高明之士。至少,以郭隗的出身而言,就不怎么光彩。郭隗,又称虢隗,是虢公丑之后。而虢公丑,就是被晋献公以“假道伐虢”之计所灭的西虢国的末代国君。西虢国灭亡后,虢公丑狼狈地逃入了成周,拣回了一条性命。如今,两三百年过去,虢公丑后代又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是燕昭王所期盼的治世奇才吗?

面对燕昭王,郭隗答道:“称帝之人的臣子,名义上是臣子,他实际上把臣子当作老师;称王之人的臣子,名义上是臣子,他实际上把臣子当作朋友;称霸之人的臣子,名义上是臣子,他实际上把臣子当作是宾客;危难之国的臣子,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把臣子当作是俘虏。如果大王颐指气使地去聘用大臣,那么厮役之才将会到来;如果大王以宾客之礼来聘用大臣,那么霸主之臣将会到来;如果大王能以平等之礼以聘用大臣,那么朋友之材就会到来;如果大王能谦卑谨慎地礼遇人才,那么能做帝王老师的人才就会到来!能做到这样,进一步可王天下;退一步,也可霸天下!大王如果真能广泛选用国内之才,亲自上门拜访他们,那么天下之才都会纷纷奔向燕国!”

郭隗这番话,其实没什么必然性。齐桓公是以父礼来对待管仲,可他也不过是当上春秋霸主,并没有称王称帝。

燕昭王听得心驰神往,不过心中依然疑惑重重:“可当下谁才值得我亲自上门拜访呢?”

郭隗并没有直接回答燕昭王,而是讲起了另一个故事:“下臣听说,古代一位君王愿以千金求购千里马,可买了三年都没买到。这时一位宫中下人主动请缨,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吧!’君王同意了。三个月后,这位下人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可这位下人居然花费五百金买下了马头,回来向君王通报。君王得知后,大怒:‘我要买的是活马,哪里是让你浪费五百金买死马?’下人却不慌不忙地答道:‘死马尚且愿花五百金来买,何况是活马呢?以后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愿意花重金来买好马,千里马很快就会送上门来了!’之后一年内,确实就有三匹千里马被送上门!如今大王真想招揽人才,那么请先从我开始。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比我更加贤能之人呢?他们又怎么会惧怕千里之遥而不到燕国来呢?”

当年周文王招揽天下人才,却先引来了只想来周国养老的伯夷、叔齐两兄弟。周文王对此毫不在意,依然礼遇他们。天下之士听闻周文王如此善待贤才,纷纷前往周国,鬻(yù)熊、太颠、闳夭、散宜生、辛甲等等先后都成了周国臣子。正是有了这么多贤士的帮助,弱小的周国才慢慢发展壮大,最终推翻了残暴的商纣王!

所以,要想招揽贤才,先从礼遇身边人才做起。只有身边人才都得到了礼遇,天下之士才会知道你是真正尊重人才,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投奔过来——如此一来,还需要担心找不到真正的“千里马”吗?

听了这番话,燕昭王醍醐灌顶,瞬间醒悟过来。

于是,燕昭王立刻给郭隗修建起一座宫殿,奉他为老师。日常两人相见,燕昭王都请郭隗坐在上座,自己则北面向他请教!

数年之后,列国士人都知道燕昭王能礼贤下士,争先恐后投奔到了燕国:乐毅从魏国而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从赵国而来……。燕昭王的“人和”战略,终于大获成功!

有了众多贤士相助,燕国国力迅速提高。

二十八年后,燕国与多国在济水以西大破齐军,将齐闵王赶出了齐国!随后,乐毅又单独率领燕军攻入了齐都临淄,将珍宝全部掠走,烧毁了齐国宫室和宗庙,替燕昭王完成了复仇大业!

因为扶燕灭齐的巨大成就,后人往往将乐毅与管仲并称,成为治世奇才的代表。可人人都希望遇上“管仲”、“乐毅”,可究竟有几人能像齐桓公、燕昭王那样充分地信任并重用他们呢?

当乐毅长期领军在外,迟迟未能攻破莒与即墨之际,燕昭王身边人进谗说乐毅将会自立为王。燕昭王听了后却勃然大怒,不但杀死了进谗者,还高调地封乐毅为齐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正是齐桓公与燕昭王的独到用人之处。

比起用人不疑,燕昭王的另一项人才举措其实更值得称道:重金购买“死千里马”。谁都希望找到“管仲”、“乐毅”;可要想得到治世奇才,就得先从尊重身边的人才做起。一方面将身边的人才当奴才使,另一方面又常常叹息身边无治世之才,这就是典型的缘木求鱼。郭隗也许相当平庸,可他却获得了燕昭王最为尊崇的礼遇;天下之士以此看出燕昭王是真正尊重人才、真心渴求人才,所以才纷纷赶赴燕国,愿意为燕昭王赴汤蹈火。

因此说,燕昭王一生的最大荣耀,就源于他能够重金去买“死千里马”!

可遗憾的是,燕昭王的人才举措并未能形成制度。燕昭王一死,他的儿子燕惠王就对乐毅产生了疑心,以骑劫替换了乐毅,让燕国灭齐大业功败垂成。这以后,燕国就慢慢从巅峰跌落,直到最终为秦所灭。

其实,不光是燕国。战国时代的山东六国,都有过人才辈出而兴盛之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么是权臣的擅权、要么是国君的更替,山东六国人才蓬勃而出的局面都无法持久。人才难以持续更新换代,这也就成了山东六国先后走向没落的关键因素之一。

难道山东六国真的缺人吗?

更应该是山东六国缺乏运作良好的用人制度吧!

对“管仲”、“乐毅”们来说,他们更加担心的,是国家在用人上的人治。

2 阅读:344

欲云谈史论今

简介:专注两周历史